【解读】《风平浪静的闲暇》结尾,凪究竟完成了什么


这是一篇要配合我之前写的那篇文章一起看的系列文。风平浪静的闲暇,一部重置人生、踏上未知的电视剧:那些幻想,我通通不要了
一、愿望清单——真实自我的重启
第一集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凪的愿望清单,现在我们来看看历经了三个月的“闲暇”,她完成她的愿望清单了么?

1、我想成为制造舒适气氛的人
这意味着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环境的创造者;
活出自己不是要与他人分离,而是更为主动地进入,建立新的联结、新的关系,以“我”为中心向外辐射出自己的“呼吸圏”。
凪在新的住地认识了一群初见古怪、相处下来却真挚不伪装的朋友,她以脆弱的、落魄的、迷茫的、真实的她,重新建立了属于她的“朋友圈”。

2、发现喜欢的衣服
由“我”出发,延伸出来的“我”的喜好,穿着令我舒适的衣服——与旁人评价无关的、仅仅是以“我”的喜好出发的衣服:这意味着对“我”的遵从与同集体意识和社会评价的告别。
当我们再看到她时,凪换下带有办公室白领气质的连衣裙,任由自然卷的爆炸头在风中凌乱,穿着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捡来垃圾堆里的小风扇,刷上新漆把它变成“向日葵”。
3、自己开车出门
由我来决定车速与如何感受车窗外的微风,由“我”来掌控节奏,延伸出令“这个我”为中心的愉悦体验。
在朋友的鼓励下,凪开始自己驾车,她第一次体验由自己掌控旅程的自由。她也同时开始体验,“我的”感觉好坏不由集体意识的“应该好”或“应该坏”说了算,沿途哪里是风景由“我”说了算。

4、和朋友一起坐坐
和“我”喜欢的人在一起,做“我们”喜欢的事,她开始掌控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的主动权。
这个意义有多重要呢?你问问自己是否敢于清空朋友圈就知道了。敢于随心清空朋友圈同时随心增添新的好友意味着你在人际关系上的自由,和自我感知、定义上的独立。“需要”背后的语言往往是“只我自己还不够”、“我还不行”,而脱离需要则意味着将自己丢向空中,脱离一切支柱,进入全新创造的阶段——而我们本来也时时处于这样的当下中,这是我们本来的样子,需要与依赖不过是混沌了自我的独立、弱化了自我的力量。

5、对他人抱有兴趣
如何理解讨好型人格的凪原来是对别人压根没有兴趣的呢?
因为之前的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戏码”里呀!一心想着如何融入“集体”、迎合他人、作出“适当”回应的她就像一个假人,在人际间没有真实情感的投入——连她自己的带着假面,又怎会有内在空间去真心了解和看到别人呢?

而对他人抱有兴趣意味着“此刻我暂时放下了自己”、“我暂时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意味着打开自己的“安全边界”让别人的情感和信息流入,意味着你愿意伸手触摸那个人的世界,意味着与这个世界进行真正地交流,意味着个体拥有足够稳定的安全感让自己停下头脑幻想与投射,真诚地融入当下的情景中遇见正在发生的人和事。

凪实际上完成的是由被动转为主动地活着的生活态度,她由被动应对变为主动了解和进入这个世界,她完成了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转变,她完成了与自己的关系转变,她真正地开始活着。
这得益于她在一切掩盖与伪装垮塌后,毅然作出的那个勇敢的决定:离开、停下、进入迷茫和自我休憩,犹如断舍离,她腾出空间重新开始创造世界。她当然无法预知自己将能创造出什么样的世界,她只能尊重内心的感受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前行,然后一步一步往某个方向走,内心的光是指引,而她的遵从就是行动,所谓弯路也都是再度调整方向,让她更靠近自己的礼物。
小璐认为,生活与工作的闲暇无处不在,出世有暂离的轻松、惬意与释放,将自己与原来的世界拉开一段距离,找到一个适当的空间做一个观察者,通过观察世界,继而观察自己,再次认识和了解自己;
入世是必然,我们无法与任何人真正断开链接,我们具有同一性,与亲人、朋友、陌生人、万物,我们需要学习的,或者找回的,是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和周围的人发生关系,情感关系、工作关系、日常的交际互动等等。以从容自在的姿态融入这个世界需要我们与自己和解。

二、与自己和解——与原生模式告别,允许母亲为她自己承担责任,允许自己“离巢”
当凪一字一句说对母亲的感受时,她在做的是完成与母亲的分离,将自己与母亲的意志作出区分,将母亲无意或有意强加给自己的标签与自我认知归还给她。

在勇敢的“区分”和“归还”之前,凪也完成了对这个部分的意识化,即将潜意识运作未曾察觉的部分,提升到可以察觉的形成自己能明确听到、看到的想法——我讨厌妈妈。
很多人不允许自己“讨厌”父母,因为这意味着孩子对父母的否定、抛弃,反过来讲,对父母的否定和抛弃,对一个孩子而言,可能是更为可怕的自我放逐,甚至背弃,在自我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整合之前,我们很难有力量完成这个部分——允许自己真正出生,与父母分离,承认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独自生存于这个世间——这也意味着百分之百为自己负责。
与父母的精神分离,或者在意识上“讨厌”父母,并不是“不爱”和“断绝”,而是以一个完整的人承担起独立存活的责任;作为父母的人们,也不得不接受孩子已经从自己体内分娩,他们不再是自己身体、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父母的成年个体也会迎来生命新的篇章。
无论对哪一方,分离既意味着新生和重建的欣喜,也意味着丧失的创伤。悲伤与欢乐有时是并行的,我们常常需要同时处理这两种情感。

凪最后说,我开始对未来有所期待了。
是呀,她就像个新生的婴儿,正在以新鲜的自我感受进入这个世界,和周遭的人事发生关系,这真是令人感到振奋。
三、从“我本俱全”的完整女孩再出发
我喜欢这部电视剧的节奏,不紧不慢地让我们看到这个夏天,一个女孩完成的精神蜕变。有时候停止就意味着前进,当你停止在不适合的生活道路上行径时,你停止了无目的的自我损耗,这个时候,倒退就是前进。
对于可爱的慎二(我真的很喜欢这个男孩)和真诚不羁的阿权,凪没有选择和任何一个人在一起,这真是太棒了!我们生活的目的从来不是和谁在一起,你永远都只能以自己为核心作出选择,才可能真正地为自己的世界负起责任;就像电视剧里的绿婆婆,她让我看到,我们在生命的任何时刻都可以做出选择,做出以“我”为中心的选择,我想要什么,于是我作出这样的选择,承担选择的后果。

我们看到,当凪拒绝阿权的时候,男方表现出来的溃败与垮塌。这实际是当凪的状态稳定后会吸引内心飘忽不定的阿权对她的渴望和依赖,阿权实际爱的、想要的也是一种自我笃定、焊定、热爱的状态,到真不一定是与凪的亲密关系。而凪在完成充盈内心之旅后,她也拥有了允许对方感受受伤和痛苦的担当,她面对了权的情绪却并没有因此心软和摇摆,这也是她能够坦然与自然地处理与慎二最后的情感残渣的原因。
她实践了有力量地告别。


故事结局清醒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关于“自我”的故事,情爱、爱情只能锦上添花却不能帮助“自我”完整。所以我们并没有等来凪对男友的选择,而是在最后见证了她对成为什么样的自己的选择。
爱是一切的主题,爱自己是主题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