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在岛屿读书 第一季 第一期

2023-07-09 17:07 作者:天天吃的好香  | 我要投稿

第一期

苏童 作家是藏在文学背后的影子

西川 我被文学塑造了 除了此世界 我还有另外的世界

余华 人是很容易沦陷的,但阅读可以让他看到更广阔的、不一样的世界

 

电影茉莉花开 改编自苏童 妇女生活

 

音乐和文学也有关系 鲍勃艾伦 莱昂纳德科恩

歌词也是文学

好的歌词,也是诗歌——西川

 

我记得他的体温,从某种意义上说,感受一个圣洁的灵魂——苏童背史铁生

 

转念——一进来,转变念头

分界——把你的生活分成两部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分界的意思就是不要从一个角度看事物,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从嘈杂的、忙碌的生活中挣脱出来,走到界限之内,

 

苏童 人体搬运工

 

作家的书房在哪里,他的家就在哪里——海明威

 

善本

道林纸

 

苏童 做《钟山》编辑时给余华约稿(前一个是铁凝 拓上了)——群发约稿

 

史铁生分到了一套四居室,说: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他是时刻赞美这个世界。

 

人们都认为“作家是作品背后的影子”,但如果把作家拉到现实生活中来,会发现根本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见作家,只看作品就好。保持神秘感。躲在文字背后,但今天,我们从文字背后走出来,接受读者的目光。

 

阅读与看段视频的区别:

苏童:阅读让人拥有内心生活,让你比别人活得更丰富一些。阅读引导读者走进内心。阅读是识字以后的潜意识的动作。

余华:读书让我知道自己是谁,让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宽广。能够接纳我没有经历过的经历,接纳我没有产生过的情感。一定要等待和书相遇的过程——别人都说一本书好,你get不到,是你还没到和它相遇的时机。

 

与一本书相遇的经历:

余华:二十多岁遇到《浮士德》,一直想读的慢一点、再慢一点,怕读到结尾。

西川:我年轻的时候,不是一本一本的在读,而是一群一群的在读。读不懂的书,培养了我对文化的好奇。

苏童:大学时读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余华:35岁才发现鲁迅的伟大

“狂人觉得这个世界变了”——一句话写出了一个疯子的精神状态

孔乙己 开头第一段,写出了社会地位、环境中的尴尬;写孔乙己被打断了腿,“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看时又全没有人。”交钱的时候才写 “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鲁迅一出手,就是中国现代文学最高的那根杆子。

鲁迅比他的同时代人更懂文学,在别的作家都要拥抱光明的时候,鲁迅时能面对黑暗的。

 

当下年轻人的阅读状态

阅读言情小说是不需有羞耻感的。

 

在阅读时想逃避沉重、苦痛的部分,问题是,这种逃避会不会削薄我生命的厚度?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会的。就像吃不同的东西,营养价值不同。读言情小说可以让人走五米,但读托尔斯泰可能可以让人走五十米。

虽然阅读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但还是建议大家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

 

文学对某地的影响——沈从文对湘西的有震慑力的影响——跟现在因为文案阅读一本书类似

《月亮和六便士》取材于高更的经历

 

没有老人与海的海明威就是另一个海明威了

 

 余华:我在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是把19世纪20世纪的文学经典混在一起读的,我一边阅读卡夫卡,一边阅读托尔斯泰

经典是被一代又一代读者挑选出来的

 

中国人是怎么写海的?因为中国是中原文化加上江南文化,但不是海洋文化

古人写海的作品 汉赋《览海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麦尔维尔《白鲸》——海洋文学经典之作 臃肿、累赘 但是有质地 极其浪漫的人间烟火气

 

跟一本书的相遇需要时间,你在20岁拒绝的经典,在50岁不会再拒绝

 

路遥蹲在自行车棚里写《平凡的世界》塑造中国人的向上的精神,给中国人精神上的营养

 

《全唐诗》在康熙年间编成,到现在也在不断加深。代表着中国古文明曾经的灿烂程度,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可能性

 

西川: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有范围的,而阅读能够使你跨越这些范围、这些边界,进入到新的对话关系中。这个对话关系对于精神世界是很重要的,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余华:我一开始是很功利的,为了写得更好开始阅读。是很功利的 。阅读不是为了让你马上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当你阅读一部作品,让你忘了自己的存在,这时的乐趣,比生活中的各种乐趣,都更吸引人。

 

苏童:阅读是种习惯,坚持读书,到老了不会后悔,因为你的记忆比别人多,你对世界的理解也比别人丰富、深刻、复杂。

在为自己奔忙的时候,给自己的精神世界留一点空间,这是一个精神塑造的工程,这就是全民阅读的意义。


我在岛屿读书 第一季 第一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