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实缥缈录(外传)】 第二章 破庙
少年来到庙前,庙前的院落里杂草丛生,早已盖过人头,估摸丈把来高,门顶上书有金字的大匾摇摇欲坠,这永安庙显然荒废已久,无人踏足。
出于礼貌性的,他还是轻轻地敲了敲门:“有人吗?”
事实上,这门也是可有可无,他还没来得及用力就自己开了,只听取吱呀一片。一推门,里面的灰呛得他咳嗽连连,眼睛都睁不开。月光照映进来,庙里只有一尊大像双目圆睁,显得有些渗人。
少年仔细端详着这尊像,这人扮作将军模样,中庭饱满,面庞圆润,秃发绝顶,金甲银袍,盘踞而坐,端的是不怒自威。此间唤作永安庙,想来面前这位就是人们口中的王永安了吧。
关于王永安,他已经记不清听到过多少不同版本的传闻了。有人说他是前朝护国大元帅,功勋盖世,安内攘外,为郭家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恒实之外,三国及蛮邦,上至国主,下至庶民,无不仰慕天朝伟力,甘愿臣服。也有人说他是帝王之手,其位之尊,列于恒实三相之上,郭圣也敬他三分,大到国策朝规,小至礼乐教仪,都虚心听取他的意见。更有胆大者,说这天下原本姓王,只是出于其他原因,王家未能登基,反而让郭家趁机而入......总之,关于王永安,没有人说得清他的籍贯经历,甚至哪朝哪代出了这么号人物也是模糊不清,史官更是绝口不提此人,没有任何正经的历史记载。更多人相信王永安只是个以讹传讹的神话,若非如此,怎么会给这么个来路不明的人立庙设祠呢?
早春的晚风,三分轻柔,七分料峭,这庙又如此破落,一阵寒风吹进来,房间像长满窟窿眼的煤球一样,八面灌风,冷得少年直打激灵。还好王永安的像前案桌上还有几根未使用的火柴,门外杂草干枝也有的是,赶紧生堆火好了。
待火堆生起,少年哆嗦着烘手取暖,一阵过后好歹是暖和了起来。他找了堆干草,就在挡风的神像后面打了地铺,把火熄了,迷迷糊糊地就躺下睡了。
地上的月光一点点退散,窗外的风愈发狂躁起来,呼啸着掠过原野,整片杨树林哗哗作响,天上的乌云渐渐聚集,遮住了月亮。而少年依然睡得死沉死沉。
霹雳一声惊雷,紧接着一阵妖风把窗棂创破,赤喇喇地灌进屋里来,猛地弄醒少年。他这半大小子,白天精力消耗太大,睡倒就跟死猪一样,若非这般动静,怕是有人揪他耳朵都难叫醒他。这下子他睡意全无,感到冷了,连忙起身,又欲生火取暖。
不对!门外似乎不仅有风声雨声,有雷声,还有某种节奏性的登登声,仔细分辨了一会,少年得出结论:这是马蹄声。这荒郊野外的破庙,又是这样的天气,怎么会有人到这里来?
害怕是江湖强人到来,周围没有合适的藏身处,他四下打量,似乎只有神像底下比较隐蔽。来不及多想,他把干草堆胡乱打散,装作无人来过,躲进了王永安的像底下。
这群人来得好快,刚才还相距很远,顷刻间已进了门。少年壮着胆子偷看了一眼,大概十来个人,皆是黑衣蒙面,看不清五官长相。
“这雨下得好大,也是计划的一部分吗?”
众人都笑了起来。
“各人检查自己的通行状可在身上,明日卯时进城,进城之后在约定地点集合,清楚,明白。”
默然无声,想来都是点头同意。
依然是刚才那人开口:“王兄弟,明天的好戏你可是重中之重,我们弟兄可都是追随你的号召来的,你可要按照约定办事,我们不要别的好处,只希望到时候做的干脆些,做的麻利些。”
“这是自然......”少年觉得这声音甚是耳熟。“只是,我当初喊你们来,不是为了杀了他,也不是为了要挟他劫持他,我只想让他把话说清楚,给我一个交代,给王家的人一个交代。”
“你在想什么?!这种事一旦做了那就是千刀万剐的死罪,你高风亮节,难道弟兄们也要跟着你陪葬吗?”
“他未必就是罪大恶极,再说了,咳咳......”
“王兄弟无需多言,你要下不去手也罢,明日服从安排就行,最关键的事我们替你做了就是!”
“我跟他说起来也是无仇无怨,只是先人遗训铭记于心,不敢有违......”
“等等!各位看这里!”众人顺着望去,是已经熄灭的火堆。
“这里刚才有人来过!”
“这火堆熄灭不久,这人可能还没走远,没准就在庙里。”
众人齐刷刷亮出白刃。
少年心里叫苦连天,千算万算居然忘记了最要紧的火堆。无意出城游玩,先是被拒入城,然后又是夜宿荒庙,眼下遭此横祸,只怕是有杀身之险。
脚步声响起,显然是这帮人在四处翻找,少年屏息凝神,紧紧蜷缩,默默祈求他们不要找到这里来。
突然外面安静下来。领头那人看向王永安的像,略加思索,举刀便砍。
“住手!住手!你知道这是哪儿吗?你知道眼前的人是谁吗?还不停手?”这是那个被称作王兄弟的人的声音。
领头的人盯着他很久很久,最后还是收起了刀,喟然叹道:“你一点不像你爹,不像!你也不如他成事,更不会有他的抱负。”
那人没有回答,慌忙跪倒在案桌前的草蒲上,毕恭毕敬地磕了几个大响头,良久才起,嘴里还念念有词。
领头的人开口了:“既然如此,大家就尽快休息吧,天明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