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发现:中国人在态势感知技术领域全面领先美国,优势太大
随着中国军力的快速崛起,美军正在加速改革适应大国战争,现在提出的概念非常多:分布式杀伤链、跨域融合、分散部署等等。然而,这些作战概念的基础却是态势感知、数据链、作战平台和导弹武器的性能。由于中国拥有华为这样的通信企业,还有中电科这样领先的雷达电子军工企业,在数据链领域一定不会落后美国。中国在导弹武器领域拥有陆基中程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美国根本没法比。现在只有态势感知领域的较量存在迷雾。
那么,中美两国在态势感知领域谁更有优势呢?这可能就要盘点双方的天基卫星侦察网、无人侦察机和预警机等等的实力,其实真正决定这些作战平台技术优势的关键又是传感器的技术水平。
让美国人难以接受的是:中国军工在当今世界10个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领域的7个中处于领先地位,美国仅在3个不那么重要的领域保持领先。按澳大利亚智库的说法,中国在以下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惯性导航系统、磁场传感器、多光谱和高光谱成像传感器、光子传感器、雷达、卫星定位和导航以及声纳和声学传感器。美国在三个领域领先:量子传感器、原子钟和重力传感器。
澳大利亚人还称,就算把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加在一起,还是会被中国在对军事更加重要的导航和瞄准至关重要的先进传感器领域碾压。迄今为止,澳大利亚智库共统计了 64 项的与传感器相关的技术,中国在 53 项技术上领先美国。
就传感器技术而言,专注于这些技术的顶尖大学是中国科学院和武汉大学,它们在 10 个传感器技术领域中的 7 个领域的论文数量领先。中科院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组织,旗下拥有 100 多个研究所和三所大学。” 武汉是“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定位和导航以及多光谱和高光谱成像领域的顶级机构”。
澳大利亚人认为,中国在传感器领域的研究虽然令人敬畏,但尚未转化为市场份额。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目前,美国约占 2000 亿美元远程传感器市场的 41%。中国仅在惯性导航系统市场的的44%、光子传感器43.7%、多光谱和高光谱成像传感器 48.9%和声纳传感器49.4%。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还是美国在卫星导航、遥感卫星商业服务等领域起步更早,占领的市场规模更大。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只在中国国内和东南亚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中国商业卫星公司也在快速崛起,中国出口的无人机导航、通信和侦察系统也是世界第一。为了限制中国的态势感知系统在乌克兰战场被大量使用,中国已经限制和管制相关子系统的出口。
就在该报告发布的前一天,中央情报局高级科技官员詹妮弗·尤班克称,中国正在赢得人工智能技术竞赛。中国获得的数据远多于美国,这使北京在开发和培训人工智能方面具有优势。
总体而言,中美都在准备大国战争,但是真正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还是态势感知能力的建设,这又取决于先进传感器的技术水平。基于中国在传感器领域获得了绝对优势,再加上我们在陆基中程弹道导弹和高超音带导弹领域的优势,还拥有更加先进的通信技术。加在一起就是稳定的目标侦察能力、瞄准能力和目标数据传输能力,再加上世界一流的导弹武器,美国人还有打胜仗的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