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真的偏安一隅吗?
不知何时起,网络上流行起来了一种奇怪的言论:孙权没有进取天下之心,只想偏安一隅割据一方。
如果有人说诸葛亮“偏安一隅”,诸位会认可吗?当然不会,因为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历史上五次北伐魏国,《三国演义》里六次北伐魏国。自然不会认为诸葛亮是偏安一隅。 那为什么会觉得孙权偏安一隅呢? 很简单,因为大部分人压根不知道孙权北伐,也没读过《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 在没读过的前提下,又把襄樊之战孙权派吕蒙偷袭陆逊一事结合起来,试图分析孙权只是个“搅屎棍”,只想割据一方,只能说完全是大错特错。 现在,我们把襄樊之战后孙权主动出击魏国的记录发出来,防守战去掉,看看孙权是不是没有进取之心? 1.(黄武二年)先是戏口守将晋宗杀将王直,以众叛如魏,魏以为蕲春太守,数犯边境。六月,权令将军贺齐督糜芳、刘邵等袭蕲春,邵等生虏宗。 2.(黄武五年)秋七月,权闻魏文帝崩,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 3.(黄武七年)夏五月,鄱阳太守周鲂伪叛,诱魏将曹休。秋八月,权至皖口,使将军陆逊督诸将大破休於石亭。(这个就是著名的石亭之战) 4.(黄龙三年)中郎将孙布诈降以诱魏将王凌,凌以军迎布。冬十月,权以大兵潜伏於阜陵俟之,凌觉而走。 5.(嘉禾二年)是岁,权向合肥新城,遣将军全琮征六安,皆不克还。 6.(嘉禾三年)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东征。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 7.(嘉禾六年)冬十月,遣卫将军全琮袭六安,不克。 8.(赤乌二年)三月,遣使者羊衟、郑胄、将军孙怡之辽东,击魏守将张持、高虑等,虏得男女。 9.(赤乌四年)夏四月,遣卫将军全琮略淮南,决芍陂,烧安城邸阁,收其人民。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琮与魏将王凌战于芍陂,中郎将秦晃等十馀人战死。车骑将军朱然围樊,大将军诸葛瑾取柤中。五月,太子登卒。是月,魏太傅司马宣王救樊。六月,军还。 10.(赤乌六年)诸葛恪征六安,破魏将谢顺营,收其民人。 11.(赤乌)九年春二月,车骑将军朱然征魏柤中,斩获千馀。
可以看得出来,孙权从襄樊之战之后到自己死前,总共北伐了11次。 这还只是孙权主动出击的部分,不包括防卫魏国的战役,也不包括襄樊之战之前的战役。 虽然吴国北伐战绩并不是很出色,但是要知道“打得不好”与“不想打”是两回事。 如果孙权只是偏安一隅之人,辛弃疾也不至于赞扬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