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历年分数线+录取分析

一、信息学院介绍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年,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当时原华东化工学院在国内最早创建了化工自动控制本科专业,1962年自动控制专业招收研究生,1965年化工自动化专业招收研究生,1981年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1985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动控制学科评议组历届成员单位,2001年获准建立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准建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获准为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获准建设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2017年过程工业智能制造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自动化、计算机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信息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学院主要由3个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3个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技术研究所、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 、1个实验中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二级单位组成。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17名,其中教授33名,副教授70名,博士生导师34名,硕士生导师81名,高级职称约占教职工总人数的47.47%,50岁以下的中青年比例约占教职工总人数的76.04%。学院目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1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及各类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40余人次。
学院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6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10个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控制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软件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仪器与仪表工程领域;7个学士学位授权点: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拥有国家级研究基地1个(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分部),省部级研究基地6个(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上海市智慧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流程工业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石油化工过程智能制造)以及校级研究基地5个(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院、申能能源大数据研究中心、梅斯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智慧城市联合研究中心)。
学院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注重改革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将专业理论的最前沿发展动态和在重大研究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应用技术成果密切结合,确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进入教学一线传道授业,及时向学生分享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院获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目前建有上海市精品课程4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0门、上海市虚拟仿真项目1项,拥有信息技术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注重产学研合作,与西门子(中国)自动化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产学研合作案例被评为“2006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学生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际和全国ACM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机器人大赛、SODA杯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中屡获佳绩。2015-2020年期间,为国家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2360名,硕士生1402名、博士生近百名。学院毕业生连续保持高就业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强,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院始终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近年来围绕“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以“双一流”和“学科特色发展”工程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夯实优势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协同发展。“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已形成“全流程运行优化与虚拟制造”、“智能感知与网络系统协同控制”、“计划调度系统优化与智能决策”、“安全环境足迹监控与溯源诊断”四个紧密关联、相互支撑的优势学科方向,致力于流程工业智能制造中应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在石油化工自动化领域形成了优势特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服务国家和长三角区域的发展需求,已形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可信软件与系统”、“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大规模并行与演化计算”等四个学科方向,长期为上海市科委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在生物、医疗、现代物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长期瞄准国际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围绕面向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凝练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已形成“基于深度学习的音视频智能分析与理解”、“低功耗物联网与通信技术”、“高速并行嵌入式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优化”等四个学科方向。2015-2020年期间,学院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物质转化制造过程智能优化调控机制”基础科学中心,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累计经费达3亿余元。高水平论文和发明专利稳步攀升,年均高被引论文30余篇。目前,学院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一等奖2项,科技成果转化18项,总金额达5700余万元。
学院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深耕厚植追求卓越文化,涌现了一批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2015-2020年期间,学院新增上海市劳模1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1名,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名,上海市巾帼创新奖1名等一批卓越榜样,获批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教育先锋号,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
为了进一步加快学院的发展,学院将坚持以优秀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平台为抓手,秉持长期产学研用融合思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能力和学科平台实力,进一步提升学院在国内外信息领域的学科影响力,为智能制造强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二、信息学院初试专业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华东理工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7个:
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硕
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硕
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硕
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专硕
85404计算机技术 专硕
85405软件工程 专硕
85406控制工程 专硕
信息与通信工程的考查科目为政治+英语一+数学一+814信号与系统(含数字信号处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的考查科目为政治+英语一+数学一+816控制原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考查科目为政治+英语一+数学一+81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考查科目为政治+英语二+数学二+814信号与系统(含数字信号处理)
计算机技术的考查科目为政治+英语二+数学二+81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软件工程的考查科目为政治+英语二+数学二+81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控制工程的考查科目为政治+英语二+数学二+816控制原理
初试专业课参考教材(仅供参考)
814信号与系统初试专业课参考教材:
① 《信号与系统分析》朱煜,赵乐军 机械工业出版社

② 《信号与系统》郑君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① ②任选一本作为参考书)
③ 《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丁玉美,高西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81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初试专业课参考教材: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汤小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原书第五版)戴维A.帕特森约翰L.亨尼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

816控制原理初试专业课参考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 科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题海与考研指导(第二版)》胡寿松 科学出版社

三、信息学院详细复试方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按照《华东理工大学关于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的指导意见》执行,同时结合我院招生专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如下:
一、我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为线下复试形式,实行差额复试。录取与复试人数的比例原则为1:1.2-1:1.4,对合格生源不足120%的专业按实际合格考生组织复试。
二、复试分组及复试顺序:
我院复试人数较多的专业进行随机分组,分组按专业按考生总分由高到低S型随机分组产生。
三、复试成绩:
复试成绩由复试小组各成员现场独立评分。对仅有一组复试小组的专业,直接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考生的复试成绩;对有多组复试小组的专业,为消除组间差异,将本专业各组复试成绩加权,取加权平均值作为考生的复试成绩。
四、录取:
我院各专业拟录取名单将按照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确定。未按规定时间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为弃权,不予录取;复试成绩不合格(低于6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未进行体格检查或体格检查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考生不予录取。
五、调剂说明:
我院全日制项目不接受调剂,非全日制项目接受调剂。调剂复试细则会在后续公布。
六、全日制招生名额:

七、非全日制招生名额:

细则由学院招生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复试期间若有咨询或投诉可与学院招生领导小组联系。
联系方式电话:64252820
邮箱:yhzhou@ecust.edu.cn、
办公室:实验十九楼104室。
四、信息学院各专业历年复试分数线


五、信息学院2023年复试录取分析以及复试名单

录取分析: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硕
①一志愿进了20个人,实际录取了18个,复录比在1:1.11左右。
②一志愿录取18+推免4,加起来为拟招生人数22个。
③复试线为283分,最终录取分数区间排布为:390以上有1人,360~389区间内有4人,300~341区间内有9人,295~299区间内有4人。
081000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硕
①一志愿进了73个人,实际录取了59个,复录比在1:1.24左右,在1:1.2~1.4的范围内。
②一志愿录取59+推免51,加起来大于拟招生人数95个。
③复试线为325分,最终录取分数区间排布为:400以上有3人,370~399区间内有18人,350~369区间内有22人,330~349区间内有14人,300~329区间内有2人。
0820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硕
①一志愿进了18个人,实际录取了13个,复录比在1:1.38左右,还是在1:1.2~1.4的范围内。
②一志愿录取22+推免13,加起来大于拟招生人数32个。
③复试线为351分,最终录取分数区间排布为:380以上有2人,360~379区间内有6人,340~359区间内有5人,270~339区间内有2人。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专硕
①一志愿进了40个人,实际录取了30个,复录比在1:1.33左右,还是在1:1.2~1.4的范围内。
②一志愿录取30+推免10,加起来小于拟招生人数41(包括38个全日制和3个非全)个。
③复试线为351分,最终录取分数区间排布为:400以上有5人,380~399区间内有8人,360~379区间内有10人,300~359区间内有7人。
085406 控制工程 专硕
控制工程包括01不区分研究方向和02上海电气集团专项。其中01方向的复试分数线为370,02方向的复试分数线为273。
①一志愿进了218个人,实际录取了177个,复录比在1:1.23左右,还是在1:1.2~1.4的范围内。
②一志愿录取177+推免29,加起来小于拟招生人数200个。
③最终录取分数区间排布为:400以上有53人,380~399区间内有80人,360~379区间内有42人,355有1人,321有1 人。
085404计算机技术 专硕
①一志愿进了70个人,实际录取了58个,复录比在1:1.21左右,还是在1:1.2~1.4的范围内。
②一志愿录取58+推免24,加起来大于拟招生人数67个。
③复试线为374分,最终录取分数区间排布为:400以上有13人,380~399区间内有31人,360~379区间内有11人,330~359区间内有2人,258有1人。
085405 软件工程 专硕
①一志愿进了3个人,实际录取了3个,复录比为1:1。
②一志愿录取3+推免0,加起来实际小于拟招生人数4个。
③复试线为273分,最终录取分数区间排布为:317有1人,283有1人,279有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