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整理】高考历史重点问题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

PS:以下内容均为个人上课整理。基于知识点的连贯性,部分要素之间会有重复。当然由于整理时时间匆忙,可能会有遗漏与错误,敬请谅解。发现问题的同学麻烦在评论区打一下,感谢!

西周时的分封制为何会促进文化交流与认同?
为了实现周王室巩固统治的需要,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天子)分封给王室贵族疆域内的周边土地,王室贵族与其奴隶在当地进行统治,给当地带来了丰富的周礼文化。有利于促进当地的文化交流与繁荣。(例:孔子平常说话使用鲁语,诵读经典著作时使用雅言——西周官方语言)
阐述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的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诸侯兼并战争不断,新兴地主阶级兴起。诸侯国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进行改革。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试简述从秦国到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并完善的过程。
秦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
秦朝时期,地方实行郡县制度,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实现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朝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在“七国之乱”后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由地方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政府垄断销售;实行均输平准,政府平抑物价;重农抑商,对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商周政治制度变化?
内外服制→分封制;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嫡长子继承制;王权神学化→王权世俗化;
西周进一步发展了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表现?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兼并战争不断,国家由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
思想:孔子设立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礼崩乐坏”局面出现;为了重新构建社会秩序,各学派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评价?
内容:
政治:实行户籍制度,强化基层治理;地方推行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经济:奖励生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拆散大家庭为小家庭(分户)以发展小家庭生产,适应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发展需要。
思想:“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社会:统一度量衡;制定秦律,强调轻罪重罚。
评价: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时期发展的历史潮流,商鞅作为改革者虽然车裂而死,但改革影响深远,是一次成功的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性质的改革,为秦朝统一中国奠定基础。但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秦汉国家治理的各自特点(统一措施)?
秦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强化君主权利,“皇权至高无上”;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重视法律而轻视教化,推崇法家思想;实行文书行政(为汉承秦制奠定了基础)。
汉朝:顺应时势需要不断调整施政方针;“汉承秦制”;由推崇道教“与民休息”到儒教“春秋大一统”;实行察举制度;实行庄园经济,以经济手段巩固统治。
评析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
原因: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普遍,社会流动性增强;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科举制的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缘在科举中的作用;教育事业的发展。
表现:文官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文臣士大夫体制确立;文官任地方长官及通判;复兴儒学,崇尚文治。
评价:使传统的贵族政治基本上退出中国历史舞台;使皇权得到强化;书院兴起。但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冗官冗费,容易形成党争;头重尾轻,地方凋敝。
春秋决狱、以礼入法有怎样的影响?
影响:有利于克服严峻刑法的的弊端,加强社会教化;有利于扩大儒学影响,维护大一统局面。但也将伦理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
清朝为什么大量铸钱,与白银有何关系?
平衡钱和银的地位。当时贸易处于出超顺差地位,白银大量流入,白银价值降低,形成银贱钱(铜钱)贵的局面。

(封面图源自哔哩哔哩安全应急响应中心比赛系统登录背景图,系统链接已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