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年WLA学生奖征集报名|这种动物灭绝后,没人再敢打疫苗|景观观察员第32期

2023-09-06 15:23 作者:Needle设计空间站  | 我要投稿



#01 主题活动动态


01 报名开启丨2023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四届郑州国际城市设计大会 /


 2023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四届郑州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将于2023年9月21日至2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主题为“人民情怀,时代担当”。围绕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就宜居城市、绿色城市、安全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和美丽乡村等内容进行学术交流研讨。


时间:2023年9月21—23日,21日会议报到。


地点: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内环路中央公园1号)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E9VpZ5tOTHePS6QnAL-pqg



/ 02  研讨 | 第二届岭南风景园林历史学术研讨会将于12月在厦门举办 /


为进一步促进岭南地区的风景园林学科历史理论的深化研究,兹定于2023年12月8日—10日在华侨大学厦门园区召开第二届岭南风景园林历史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研究将以“中心”与“边缘”的历史视角,讨论岭南风景园林史之于风景园林学科形成、国家人居环境建设和国际风景园林文明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会议主题为历史视野下的岭南地区风景园林研究。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Sr-YhZdBIY2YYYr9coGhDw



#02 学科竞赛/书籍动态



/ 01 学科竞赛|2023年WLA学生奖 |征集报名 /



参赛者可以进入以下类别:

概念性小型设计(小于1000平方米/10000平方英尺)—景观设计概念(例如:花园,口袋公园,艺术装置,临时装置,纪念馆等)


概念性大型设计(大于1000平方米/10000平方英尺)

景观设计概念(例如:滨水区,棕地,绿地,大型公园,湿地,再利用等)


概念分析和规划—设计或研究,必须包括场地的分析和规划。(不要提交没有分析的纯设计项目)


研究奖—最近提交给大学的研究论文或论文。(请勿提交设计论文)


研究生奖—提交给大学的设计,分析或研究项目。


参赛资格:

概念奖—学生应参加大学课程,包括景观建筑、景观工程、景观设计、建筑、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和园艺或类似课程。


研究和研究生奖—学生应在过去两年(2021-2023 年)就读或毕业于大学课程,包括景观建筑、景观工程、景观设计、建筑、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和园艺或类似课程。


往年获奖(卓越奖、优异奖或荣誉奖)的参赛作品不符合参赛资格。


报名截止时间:2023年9月22日11:59PM(澳大利亚悉尼时间)


提交截止时间:2023年9月29日11:59PM(澳大利亚悉尼时间)


来源

https://worldlandscapearchitect.com/2023-wla-student-awards-call-for-registrations/v=1c2903397d88


/ 02  学科竞赛|传统的未来:首届“天际航杯”建成遗产数字化与创新应用大赛(二号通知) /


首届“天际航杯”建成遗产数字化与创新应用大赛以“传统的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智能测绘、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普及应用,助力建成遗产的记录、研究、保护和利用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索文化遗产旅游、传播等发展新模式,为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事业凝聚创新伟力!



参赛对象:

学生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建筑类、历史学类、设计学类、文旅类、测绘类、计算机类等建成遗产数字化相关专业师生。

职业组:相关行业设计院所、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工作人员。

本次大赛采取自由报名方式,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每队成员不超过10人,指导老师不超过3人。


竞赛内容:

“天际航杯”建成遗产数字化与创新应用大赛旨在培养建成遗产相关青年学子和从业人员的数字意识,提升建成遗产数字化建模技术能力,以及相关数字技术在创新研究、虚拟修复、保护与活化中的运用水平。


参赛者可以结合历史建筑测绘、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等课程或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古建修复等实际项目,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空间可视化等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建成遗产地的测绘、空间信息建模及遗产信息记录分析;并基于建成遗产数字模型,结合相关理论和工具方法进行建成遗产的深度学习、数字技术赋能的遗产保护和应用场景开发等。


赛道一:建成遗产空间信息数字化建模技术与应用;赛道二:建成遗产数字化方法创新应用。参赛者(个人/团队)可同时选择赛道一和赛道二参赛,也可选择任一赛道参赛。其他详细要求见来源。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IaFDgj7lqY2_OM0FhmqA 


/ 03  学科书籍丨遗产保护经典理论丨《威尼斯之石》 /


整本书一丝不苟地记录威尼斯的哥特式建筑——墙壁、门、窗、柱头及装饰等,而这种记录威尼斯建筑的方式延续了拉斯金在《现代画家》中对于透纳画作研究的方式,忠实描绘一片叶子、一块岩石和一条小溪……


今日重读诸多西学经典,并非专门渲染某一种西学思潮,而是希望通过选译拉斯金最有启发的部分,便于读者领会如何在错综复杂的问题场域提问和解析,对历史文化拥有自觉的思考能力,以有助于今日思索传统和现代、古典文化与当代处境这类复杂的问题。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IaFDgj7lqY2_OM0FhmqA 



#03 学科新闻动态


/ 01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会议召开 /


8月29日,2023年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巩固和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成果,系统谋划今后一个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有力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要全力以赴攻坚规划重点工作:抓紧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工作,推进全国重点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编制,完成一批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城镇开发边界管控和村庄规划文件,完成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汇交工作,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三年行动,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取得重大成果,修订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完善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管理制度,组织首届优秀国土空间规划奖评选等。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3R8xYAWhVFT-4UIO2hVHbA


/ 02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正式发布  /


8月23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按此规划,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上将实现“三区”建设目标。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期为2023—2030年,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区域全部纳入国家公园范围,实现源头区域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完整保护。规划总面积为19.07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10.58万平方公里,占55%;一般控制区面积8.49万平方公里,占45%。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JQETQ3K_pSbUfFsexv9bLg



/ 03 ICCROM开放研究计划申请 /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 ICCROM日前开放研究计划申请(罗马或沙迦)。为期2—6个月的研究计划旨在促进遗产保护领域的知识和思想交流、激发新视角和新研究。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文化遗产领域当前的全球问题:冲突、灾害和紧急情况下的灾害风险管理,非洲文化遗产的培训、能力建设与合作,自然/文化结合、可持续发展等新兴问题。


2、多元且包容的全球网络的建立:从地方到国际的能力建设引领与创新,提高社区参与和社会包容性,文化遗产与保护的意识提升。


3、ICCROM未来的提升和转变: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系、拓展成员与合作,提高成效与影响力、向全球推广成果、增加赞助,为组织运行提质增效等。

文化遗产领域硕士以上研究人员、教师、从业者(十年以上实践经验)均可报名(英语或法语流利)。9月15日截止。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iVeWQXBLEBirXVqG0DCfLw



#04 生态环境新闻动态


01 凤凰岛二期提前完成拆除,三亚湾的生态能修复吗? /


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进驻海南时就曾指出,由于填岛造成水流变化并降低水体交换能力,三亚湾西部岸线遭到侵蚀、三亚河污染加剧等不良后果已经显现。此外,凤凰岛二期建设占用了大量海域面积,范围内海域的底栖生物及渔业资源受到一定程度损失,海洋生物资源受到损害。同时,造成珊瑚礁本底含沙量升高,影响珊瑚的生长环境。



“违建可拆,因填海造岛而被永久破坏的大面积珊瑚礁却难以恢复。”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陈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凤凰岛在建设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大面积填海造地造成珊瑚礁被永久破坏。“凤凰岛人工造岛之前,珊瑚的自然分布深度可达5至6米。”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使得三亚湾部分地区沙滩泥化、海岸侵蚀以及岸线后退等自然环境退化的局面得以扭转。



来源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80509



02 这种动物灭绝后,没人再敢打疫苗/


几乎全球制药公司生产的疫苗,都需要鲎(hòu)的血。该物种独一无二的“蓝色血液”导致了其种群成员痛苦的一生。除了被人吃、被搅碎当肥料和被切碎当鱼饵以外,鲎还面临着一种独属于它们的生存威胁—为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全球平均每生产50亿剂疫苗至少要进行60万次安全测试,鲎的血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指示剂。科学家预测,鲎可能会百年内灭绝。



全球情况也不容乐观。据环保组织统计,国际制药公司每年捕捉50万只美洲鲎(鲎其中一种),每只提取占全身1/3的血后,放归大海。20世纪80-90年代,制药行业给出数据:被采血的鲎死亡率仅3%,当时鲎的数量还很多。但21世纪初情况变化,研究发现,多达30%的鲎会在抽血后死亡,这个数字竟是最初的10倍。


每年春季,在满月引导下,成千上万的鲎爬到美国大西洋海岸中部地区海滩交配产卵。每次涨潮,雌鲎都会产下2至5堆卵,总数可达4000枚,然后掉头返回深海。繁殖季节,一只雌鲎平均可以产下大约8万枚卵。然而,300万枚卵里可能只有一枚能孵化出幼体并顺利活到成年。鲎的卵和幼体都是多种鱼类和候鸟的重要食物来源,因此绝大多数根本活不到成年。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ZLdQNXNhcm6DScSgE_HtJw



*本文中信息来自各官方网站,主办方拥有最终解释权。本文仅供学习分享使用。文中图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Information on this article is taken from the organizer's official website and the organizer has the final right of interpretation. This article is for learning and sharing purposes only. If there are any copyright issues with the images in this article, please contact the backstage to remove them.



作者 | 十五

排版 | 包包

审核 | 房子



2023年WLA学生奖征集报名|这种动物灭绝后,没人再敢打疫苗|景观观察员第32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