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精选集》摘录1
珀西.毕希.雪莱度过他短促一生的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和欧洲,不仅在文学上,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思想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经历着全新的发展。
一般以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和一八三O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为这一时期的起迄标志,其特点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和保守的封建贵族之间进行着反复的较量,就英国而论,随着产业革命的继续深人,贫富分化加剧,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逐渐激化、贫苦劳动人民的自发反抗开始升上政治斗争的地平线。而在欧洲大陆,经历了革命与反革命的拿破仑战争,随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崩溃,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斗争风起云涌。
在文化领域内,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的英国经验哲学和大陆的唯理主义学说继续处于主导地位,而在与机械论的论战中发展起来的辩证法和历史主义也在产生影响:“自由、平等、
博爱”的口号仍有很大的动员力量,但是资本主义关系的缺陷和弊端已使它显得单薄和苍白,对于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憧憬和追求开始吸引着不满足于现实的思想家和劳动群众,形成了后来马克思主义者所称的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潮。
而在文学方面,以希腊古典作家为典范,以理性为最高准则,在政治上维护王权、宣扬个人服从封建国家,在创作上强调模式、规范,追求语言典雅的新古典主义,缺乏动人的表演,在理论和创作上逐渐成为主流的,是标榜回归自然追求个性解放强调激情、重视想像、反抗传统、力求创新、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持否定态度,置理想于现实之上-由于理想不同、政治倾向由近似而发展到迥异,而有了消极与积极或保守与激进之别的浪漫主义营垒和文学。
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英国浪漫主义运动,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上所取得的成就,形成了英国诗歌史上一-个气势宏伟,群星灿烂的高峰,影响所及,超越了英国,也超越了欧洲。英国的诗歌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几乎可以区分为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和后浪漫主义三大段。雪莱,是在以布莱克、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为先驱的浪漫主义运动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然后,又成了这一运动激进的、积极的或革命的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但是,使得雪莱成长为这样一个雪莱的,除了时代的影响,还有这影响下他个人的独特经历和个性。他不足三十周岁的一生,充满了磨难和不幸。正如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所说,“修黎(雪莱)生三十年而死,其三十年悉奇迹也,而亦即无韵之诗。时既艰危,性复狷介,世不彼爱....客意太利(意大利)之南方,终以壮龄天死,谓一生即悲剧之实现,盖非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