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固然不是漫画家,但“不带脑”去看《海贼王》,又有什么意思?

作为一名动漫自媒体人,过去两年时间我着实没少撰写过有关《一人之下》《海贼王》等等漫评和剧情解读。
评价嘛,剧情的剖解嘛,那就总免不了会对“暂未发生的事情”进行一番猜测,比如冯宝宝的身世和八奇技的起源等,亦或者对某位角色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并给出他在未来剧情上的能力地位的预估。

然而有意思的是,每每如此解读的文章发布之后,评论区中也总会出现对这种猜测的反感声音,有的直接开杠,有的则用相对婉转的文字来表达不满---
“听你在胡扯,就好像你是作者一样”
“我觉得都是最强,最后谁最强还是看作者怎么画,这是事实”

毫无疑问,我不是作者。也毫无疑问,未来的剧情走向也得由作者来一锤定音。
但就站在这两个“客观事实”面前,我和一众动漫写作者在过去几年所撰写的解读文,就真的坐实了毫无意义,乃至是哗众取宠吗?
不好意思,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我看来,只有带着“猜测”的眼光去追看漫画,那才是一名及格的动漫喜好者该有的姿态。

下面内容2000多字,希望你能耐心看完---
01协同创作
2007年1月9日,一位姓乔的美国人在旧金山马士孔尼会展中心对外发布了一款几乎没有实体按钮的手机。刚推出时虽然还遭受过不少科技评论人的嘲讽,但经过随后10多年的演变,毫无疑问它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的代名词,为无数商家争相效仿。
2015年,刚从南昌大学毕业不久的李同学去到了南昌当地的欧莱雅化妆品专柜出任口红销售,然而任谁都不曾想到,5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淘宝直播一哥,一个双十一节日可以带货十数亿。

乔布斯给我们诠释了一位极致产品经理对用户体验的洞察,而李佳琦则用自己的嘴巴成功说服了一批又一批闲逛电商的小姐姐,一夜挥霍千金。
或许也正因为他们的事例太过耀眼了,故而也让大众错认为了“只需要凭借自己的实力,那世间一切难题都能迎刃解决”的道理。
我不否认他们的成功和他们所走过的道路,但我需要强调,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协同”方才可能让你真正掌握用户的需求和感知。

甭管《海贼王》也好,《一人之下》也罢,作为长篇连载作品的它们就有了传统书籍出版不具备的一个优势:能以章节的尺寸来感知粉丝们的诉求,并用后续剧情来满足他们的期待,亦或者创作出所谓的出乎意料的戏码。
都在吐槽《海贼王》剧情拖沓,动不动就来几十话的回忆?没关系,尾田瞬间将路飞的赏金暴涨至15亿,也安排他去到了几乎为一切强者曾交集过的地域“和之国”,绝对能达成5年完结的目的。
什么,都在猜测《一人之下》会有玄幻修仙的剧情开展,认为冯宝宝一定是从仙界抱着八奇技坠落人间的?米二一看,哎呦太糟糕了,压箱底的秘密都暴露了,赶紧换个结局吧(提示:这只是本人的加戏)。

或许时间倒退20年,各位漫画家还能用“沟通不便”的理由去给自家作品的销量不振以及满足所谓的“初心恶趣味”而寻找借口。
但事实是,真能仅凭自己的初心就能俘获大众需求的乔布斯们,以及真能仅凭一张嘴巴就能让小姐姐爱得不要不要的李佳琦们,永远永远都不太可能为我们在身边遇见。
而就站在移动互联网如此普及,随便打开手机即可查阅海量用户评价,随便翻开某某信息流平台即可看到创作者的各种脑洞剧情猜测的基础上。漫画家们,你们还有理由不去接受反馈,不去承认动漫自媒体人的价值吗?
而如果被读者奉若为上帝的作者也都如此“身不由己”了,你们又怎么好意思去怼自媒体人呢?

当然,协同创作只是“猜测”的价值之一,我知道不少动漫迷还有如此忧虑:那猜错了呢?
这也是接下来要回答的问题---
02准确与对错
作为举世知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一生中可谓著作等身也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我看来,波普尔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当属给“科学”立下了这样一个判断:只有可证伪的,那才是科学的!
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判断大质量的物体是能使空间弯曲的,那行,只要找个合适的时机去观察观察即可确证这个理论的正确与否,结果是存在被推翻的可能性的。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到来漫画解读的维度,我们却要秉承落后的价值观,认为只有“证实”的猜测才有必要存在,而非去接纳所有一切有理有据的猜测呢?
请留意我的用词“有理有据”,所有的预测都必须建立在一套逻辑自洽的证据基础上的。
我们可以通过《海贼王》剑豪龙马曾在历史上的“斩杀飞龙”的行为,来预言和之国的终极一战也很有可能是经由索隆来屠斩四皇凯多。也可以通过《一人之下》中冯宝宝身上的各种离奇特性,来猜测她和甲申之乱乃至八奇迹的关联(比如前文所说的仙界下凡)。
但绝对不能写那些动不动就用《100亿赏金!路飞秒杀四皇》《炁体源流觉醒!张楚岚秒杀老天师》的标题来哗众取宠。
这不是猜测,这只是同人创作。

简而言之,有理有据的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毕竟在过去20多年的刷片历程中,让我们失望的创作者还少吗?有多少部动漫是能够回避“烂尾”的囹圄呢?
曾在《周刊少年JUMP》排得上名号的《美食的俘虏》,在主角众人进入美食界后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能力崩毁。而曾经热度媲美死火海的《妖精的尾巴》,在众多动漫迷看来,剧情发展至大魔斗比武后也开始变得泛善可陈,而在十二星座篇之后就更是被动漫迷吐槽剧情有点儿侮辱智商。

他们之所以会对动漫产生出不同的感想,其中的核心就在于“预期”二字。有的能够满足粉丝期待的则被视作为佳作,而能够超出期待反馈的则大概率会被视作为霸权乃至神作。
但一旦剧情远远不及粉丝的预期,那不好意思,这部作品的寿命也基本到这儿了。
所以归结来说,对“对错与否”的担忧压根就是伪担忧。只要你的价值观不是愚昧封建的,那你们不可能不接受有理有据的可被证伪的剧情猜测,而与此同时这系列猜测也可以用作对漫画家一锤定音后的品质比对。
如果还是漫画家的精彩,那不妨称他一声大神。但如果是自媒体人的预测更具观感,那不妨给这位作者赞一句:“每次看预测分析比看漫画还激动”

03尾声
一直以来我都谨记着这样一句格言:“一种表述不因为提出者的身份就成为真理”。
哪怕这人就是主宰作品生死的漫画家或出版社,但我相信读者们能够自由探讨剧情的空间还是相当宽阔的。
固然对于某些动漫迷来说,“饭来张口”式的追更连载也并非就不是一种可选的方式,但人之所以为人不就是因为我们有了独立思考的意识能力吗?
怎么在看漫画这个问题上却表现得如此反智,如此行尸走肉呢?

所以,如果你们真的喜欢一部动漫,那请在这一刻开始:“带着脑袋”去追更每一集吧!
这期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
请收藏和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