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组织都是带病生存
【出处】《资治通鉴》第157卷 梁纪13
【材料】行台郎中杜弼以文武在位多贪污,言于丞相欢,请治之。欢曰:“弼来,我语尔!天下贪污,习俗已久。今督将家属多在关西,宇文黑獭常相招诱,人情去留未定;江东复有吴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我若急正纲纪,不相假借,恐督将尽归黑獭,士子悉奔萧衍,人物流散,何以为国!尔宜少待,吾不忘之”。
【译文】行台郎中杜弼发现文武百官中的许多人在位时都贪污公家的财产,就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丞相高欢,请他好好管一管。高欢说道:“杜弼你过来,我对你讲吧!天下的官员贪污公家的财物,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为一种习俗。眼下都督、将军们的家属大多数在西魏的关西地区,宇文黑獭经常对他们进行招抚和引诱,从他们的内心来说,以后是离开还是留在这里都还确定不了;江东地区还有老头儿萧衍,他专门倡导推行儒家礼乐,以致中原地区的士大夫们产生向往之情,认为他那里才是正统之所在。假如我操之过急地整顿法制。不采取宽容态度的话,那么都督、将军们都得归附宇文黑獭,士大夫们全去投奔萧衍,人材都失去了,还怎么成为一个国家呀?你最好暂且等待一段时间,我不会忘掉你的提议的”。
【解析】很多年轻人,刚大学毕业进入组织,都会发现自己的单位不像想象的那样美好,到处都是一堆的毛病,对组织的发展有自己的看法,曾经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华为一个新员工,北大毕业,刚到华为时,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给老板,原本以为自己独到的见地能够打动领导,但结果老板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其实,任何组织都是带病生存,任何组织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作为组织的老大,他完全知道组织该如何走,你以为他什么都不明白,而实际上,他知道的比谁都多,但是很多毛病并不能都去立即解决,千头万绪,只能找到当下最为核心关键的问题来解决才是正道。
这一段通鉴材料,就是杜弼发现文武百官都贪污,提请东魏的实际控制人高欢,让他来解决。而高欢给出的看法,集中代表了领导对组织内的不良现象的權力智慧。
1、阶段性
随着季节冷暖变化,以及外部的感染,人会有这样那样的疾病,组织也是如此,任何组织随着发展的阶段,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问题,不能马上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贪污就是这样的问题,他是權力的衍生品,与生俱来。作为一步步从最底层爬上来的高欢,深刻的知道问题的所在,但是解决问题的时机却没有到来。高欢所处的就是后三国时代,东魏、西魏和南方的梁朝三国对立,现在还不是解决组织内部问题的时候。作为领导不能嫉恶如仇,而是应该藏污纳垢,外部危机环伺的情况下,内部的这点小病只能缓一缓,这才是大智慧。明白当前是什么阶段是權力核心,先活下来,再谈健康发展的问题。
2、利益点
贪污是个问题,但是如何正确的解决问题,是个大问题。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上,一大堆的喷子,对社会的不良现象大放阙词,到处不满,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嗤之以鼻,指点江山滔滔不绝,以为肉食者鄙。其实你能看到的,别人都能看到,指出问题谁都会,但是解决问题却需要大智慧,任何事情都不是表面的。贪污就是历史形成的,而且解决贪污,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高欢就是面临这样的组织困境,武将的家人,大多在自己的死对头西魏那里,如果查这样的人,他们就会投入到西魏敌人的怀抱;而对文臣追查的严格了,这些人都会跑到正朔所在的南朝梁,萧氏那里。对他们的行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现在的组织也是如此,外部的公司和竞争对手那么多,大家在你这里没外快,人才都留不住。
3、洞察力
任何组织都是一堆的问题和毛病,但是这些东西很多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就不可能一刀切的形式来简单粗暴的解决。解决问题就需要领导者拥有极强的洞察力,首先要明白问题解决优先等级,任何问题首先都需要做好排列,先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再说细枝末节的问题,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重点。其次是要明白调动的资源,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调动人力物力,有些资源不到位的情况下,如果轻举妄动,只能被动挨打,刘邦也想对匈奴作战,解决组织外部危机,但是实力不允许,只能和亲,延缓战争。最后就是时机,很多时候,资源到位了,机会不到也不行,不然就会极大的消耗资源。汉宣帝想除掉權臣霍光不是不能,而是会冒着很大的风险。所以只能等到他死了,才去清算霍光。
经过高欢对杜弼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领导者处理问题的大智慧,以及所思考的方式。不过高欢之所以对杜弼交心,其实这本身也是智慧,他不想让杜弼认为自己是个昏君,也不想立即解决问题,更不想失去这样一个人才,让其寒了心。所以,只能表明自己的内心,让杜弼明白,这些事自己都知道,只是现在不是时候,等机会来了,必然会解决。让杜弼明白领导的难处,也就释然了,更能体会到领导的魅力。任何人能够从乱世崛起,都不简单,高欢就是这样的高人,他身上很多管理亮点都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