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人物志 后唐—周德威
周德威
《旧五代史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三•唐臣传(二)》 周德威(?-919年),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 周德威早年便在河东从军,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 历任骑督、铁林军使、代州刺史、振武节度使、卢龙节度使等职,领蕃汉马步总管,加检校侍中荣衔。他在梁晋争霸期间屡破梁军,以骁勇著称。后率军攻灭桀燕,镇守幽州,抵御契丹。 “
为人勇而多智,能望尘知敌数
” 他为人勇猛而足智多谋,望见烟尘就能判断敌军数量。 “
其状貌雄伟、笑不改容,人见之,凛如也
” 他身材高大,笑起来也不改变脸色,人们见了他,都觉得严肃可畏。
智擒陈章
“梁军围晋太原,令军中曰:“能生得周阳五者为刺史。”有骁将陈章者,号陈野义,常乘白马被朱甲以自异,出入阵中,求周阳五,欲必生致之。晋王戒德威曰:“陈野义欲得汝以求刺史,见白马朱甲者,宜善备之!”
德威笑曰:“陈章好大言耳,安知刺史非臣作邪?"因戒其部兵曰:“见白马朱甲者,当佯走以避之。”两军皆阵,德威微服杂卒伍中。陈章出挑战,兵始交,德威部下见白马朱甲者,因退走,章果奋槊急追之,德威伺章已过,挥铁槌击之,中章坠马,遂生擒之。”
译:梁军围攻晋国太原时,曾号令军中:“凡能生擒得周阳五(周德威)者重赏封为刺史。” 有个猛将叫陈章,外号陈野义,常常骑白马、身穿红甲炫耀自己。出人阵中,寻找周阳五,想要生擒他。晋王(李克用)告诫周德威:“陈野义想要生擒你求得封侯赏爵,看见白马红甲,你要小心!” 周德威说:“陈章好吹牛罢了,怎么不说封侯赏爵的是我呢?”然后他吿诫手下士兵:“见白马红甲者,就佯装退怯。” 当两军交战,周德威穿着普通士兵的衣服于阵中。陈章前来挑战,两军交锋,周德威手下士兵见白马红甲者皆退怯,陈章果然执槊追杀过来。周德威伺机而动,待陈章过来挥铁锤,一击使陈章坠马,随即擒获。
可以看出周德威并非一介武夫,纵观这次擒敌可见周德威智谋胜于武力。
释怨破敌
“梁攻燕,晋遣德威将五万人为燕攻梁,取潞州,迁代州刺史、内外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梁军舍燕攻潞,围以夹城,潞州守将李嗣昭闭城拒守,而德威与梁军相持于外逾年。嗣昭与德威素有隙,晋王病且革,语庄宗曰:“梁军围潞,而德威与嗣昭有隙,吾甚忧之!”王丧在殡,庄宗新立,杀其叔父克宁 国中未定,而晋之重兵,悉属德威于外,晋人皆恐。庄宗使人以丧及克宁之难告德威,且召其军。德威闻命,即日还军太原,留其兵城外,徒步而入,伏梓宫前恸哭几绝,晋人乃安。遂从庄宗复击梁军,破夹城,与李嗣昭欢如初。以破夹城功,拜振武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译:梁军攻燕国,晋国派周德威领五万人为援燕国攻梁国,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进行牵制。得手后周德威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内外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
这时攻燕的梁军转而争夺潞州,建夹城围之。晋军守将李嗣昭坚守围城,周德威率军救潞州,在夹城外与后梁军对峙数年。
李克用临终前向李存勖表示担心周德威与李嗣昭两人之间的矛盾会影响相互配合。李存勖继位并杀李克宁之后。晋国局势动荡,而晋国大军皆在周德威麾下,晋国人十分恐慌。李存勖遣人告知国中变故从前线召回手握重兵的周德威。
周德威随即领军回太原,留大军于城外,只身一人进宫中,伏地痛哭流涕、极尽伤心,表明忠心。跟随李存勖南攻梁军,破夹城解了潞州之围,与李嗣昭和好如初。周德威因功升任振武节度使(治朔州,今朔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
位高权重却忠诚如初,周德威手握重兵却依旧效忠晋王与晋国,放弃了一年多的战果。领军回城,孤身入宫,在极端的猜忌面前用忠诚换信任。
对同僚李嗣昭虽有宿怨却仍诚恳共事,事后也旦诚和好如初、皆以国事办重。
励军待战、冷静破敌
天佑七年秋,梁遣王景仁将魏、滑、汴、宋等兵七万人击赵。赵王王镕乞师于晋,晋遣德威先屯赵州。冬,梁军至柏乡,赵人告急,庄宗自将出赞皇,会德威于石桥,进距柏乡五里,营于野河北。晋兵少,而景仁所将神威、龙骧、拱宸等军,皆梁精兵,人马铠甲饰以组绣金银,其光耀日,晋军望之色动。德威勉其众曰:“此汴、宋佣贩兒,徒饰其外耳,其中不足惧也!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退而告庄宗曰:“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庄宗曰:“吾提孤军出千里,其利速战。今不乘势急击之,使敌知吾之众寡,则吾无所施矣!德威曰:“不然,赵人能城守而不能野战。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川广野,骑兵之所长也。今吾军于河上,迫贼营门,非吾用长之地也。”庄宗不悦,退卧帐中,诸将无敢入见。德威谓监军张承业日:“王怒老兵。不速战者,非怯也。且吾兵少而临贼营门,所恃者,一水隔耳。使梁得舟筏渡河,吾无类矣!不如退军鄗邑,诱敌出营,扰而劳之,可以策胜也。“承业入言曰:“德威老将知兵,愿无忽其言!”庄宗遽起曰:“吾方思之耳。” 已而德威获梁一游兵,问景仁何为,曰:“治舟数百,将以为浮梁。”德威引与俱见,庄宗笑曰:“果如公所料。”乃退军鄗邑。德威晨遣三百骑叩梁营挑战,自以劲兵三千继之。景仁怒,悉其军以出,与德威转斗数十里,至于鄗南。两军皆阵,梁军横亘六七里,汴、宋之军居西,魏、滑之军居东。庄宗策马登高,望而喜曰:“平原浅草,可前可却,真吾之胜地!”乃使人告德威曰:“吾当为公先,公可继进。”德威谏曰:“梁军轻出而远来,与吾转战,其来必不暇齋粮糗,纵其能赍亦不暇食,不及日午,人马俱饥,因其将退而击之胜。”诸将亦皆以为然。至未申时,梁军东偏尘起,德威鼓噪而进,麾其西偏曰:“魏、滑军走矣!”又麾其东偏曰:“梁军走矣!”梁阵动,不可复整,乃皆走,遂大败。自部追至于柏乡,横尸数十里,景仁以十余骑仅而免。自梁与晋争,凡数十战,其大败未尝如此。
天祐七年(后梁开平四年,910)秋,朱温派王景仁率众7万攻赵王王镕,王镕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周德威率部先屯赵州(今河北赵县),然后他自率一部人马出赞皇(今属河北)与之相会于石桥后,在柏乡(今属河北)附近与后梁军对垒。 晋军人少,梁军人多势众。梁国王景仁麾下的神威、龙骧、拱辰等军,皆是梁军精锐,人马铠甲皆锦绣镶金银,十分耀眼。
晋军望之颇有怯意。周德威一面对部众鼓舞士气说:“这都是汴、宋两州佣贩之徒,徒有其表罢了,其中不足惧也!其一甲值数十千,擒获了自己享用。不要徒劳观望而羡慕,应当勉励自己去夺取之。”另一面他对李存勖说:“梁兵甚锐,不可与之争斗,宜退之伺机而战。”李存勖则认为己方千里奔袭利在速战,等到对方知我虚实,仗就难打了。周德威指出战场地形不利骑兵作战,不能用己之长击彼之短。李存勖听后很不高兴。退回帐中,诸将不敢上前请见。 周德威通过宦官监军張承业解释不求速战,并非胆怯,而是两军对峙我军兵少又靠近敌军营阵,不利于作战。且如今仅一水之隔,若敌军造舟渡河,我等就完了。不如退守高鄗,以轻骑袭扰敌军使其疲惫。随后不久又捕获敌军哨探,问得敌军正欲造舟渡河。 终于在张承业等人劝说下使李存勖同意退兵至鄗邑(今高邑),选择有利于骑兵作战的平原浅草地带与梁军展开决战。周德威又分析后梁军轻装远袭即使带粮也不可能多,决定在后梁军人马俱饥的下午未申之时发起冲击,结果晋军大获全胜,从鄗邑一直追到柏乡,梁军闻风丧胆,横尸数十里,王景仁仅率十余骑逃生。 这一仗,周德威很好地坚持了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和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用兵原则,取得了梁晋争战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胜利。
周德威擅长选择战机,发挥骑兵特长。 周德威运用围困袭扰的战法以疲惫守城的梁军,尔后用智谋调动梁军出城。避免了骑兵不利于攻城的弱点,为骑兵进行野战创造了条件,并抓住有利战机,迫使梁军在平原旷野决战 从而取得歼灭梁军大部的战果。
奇袭临清
天祐十二年,庄宗与刘鄩相持于魏,鄩夜潜军出黄泽关以袭太原,德威自幽州以千骑入土门以蹑之。鄩至乐平,遇雨不得进而还。德威与鄩俱东,争趋临清。临清有积粟,且晋军饷道也,德威先驰据之,以故庄宗卒能困鄩军而败之。
天祐十二年(梁贞明元年,915年),当李存勖与后梁将刘鄩在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对峙时,刘鄩于夜中乘虚长途奔袭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周德威闻讯从幽州率千骑西救。军至土门(今河北鹿泉)。 刘鄩到乐平(今山西昔阳)后遇大雨不得改变计划率军东进,他料得刘鄩必去占领临清(今河北临西)断晋军粮道。
于是率军急追到南宫(今属河北),“遣骑擒其斥候者数十人,断腕而纵之使言曰‘周侍中已据临清矣!’”刘鄩正惊疑其用兵之速,放慢了行军速度。
(资治通鉴·后梁纪·后梁纪四)
周德威乘机于第二天抢先进入临清,保住了晋军的生命线,保证了李存勖最终击败刘鄩。
殒命汴州
庄宗勇而好战,尤锐于见敌。德威老将,常务持重以挫人之锋,故其用兵,常伺敌之隙以取胜。十五年,德威将燕兵三万人,与镇、定等军从庄宗于河上,自麻家渡进军临濮,以趋汴州。军宿胡柳陂,黎明,候骑报曰:“梁军至矣!”庄宗问战于德威,德威对曰:“此去汴州,信宿而近,梁军父母妻子皆在其中,而梁人家国系此一举。吾以深入之兵,当其必死之战,可以计胜,而难与力争也。且吾军先至此,粮爨具而营栅完,是谓以逸待劳之师也。王宜按军无动,而臣请以骑军扰之,使其营栅不得成,樵爨不暇给,因其劳乏而乘之,可以胜也。”庄宗曰:“吾军河上,终日俟敌,今见敌不击,复何为乎?”顾李存审曰:“公以辎重先,吾为公殿。”遽督军而出。德威谓其子曰:"吾不知死所矣!“前遇梁军而阵:王居中,镇、定之军居左,德威之军居右,而辎重次右之西。兵已接,庄宗率银枪军驰入梁阵,梁军小败,犯晋辎重,辎重见梁朱旗,皆惊走入德威军,德威军乱,梁军乘之,德威父子皆战死。庄宗与诸将相持而哭曰:“吾不听老将之言,而使其父子至此!”庄宗即位,赠德威太师。明宗时,加赠太尉,配享庄宗庙。晋高祖追封德威燕王。子光辅,官至刺史。
李存勖勇猛好战,尤其喜欢直接战敌军,周德威老将军沉着稳重,挫敌锋芒伺机而战,取得胜利。 天佑十五年,周德威率燕兵3万南下,与镇(今正定)、定(今属河北)等州军队随李存勖渡河进军临濮(今山东鄄城西),打算直趋汴梁(今河南开封)。十二月二十三日,驻军于胡柳陂(今濮阳东)。次日晨谍报梁军到,李存勖问周德威如何打法,周德威他分析战场形势,因为地近汴梁,梁军父母妻妾子女皆在汴州中,梁军必然决一死战,力量不可低估,必须利用己方先到而敌军后至的条件以逸待劳。他主张大部队可暂按兵不动,先派骑兵骚扰使梁军难以安营扎寨,待其疲劳时再发动进攻就可战而胜之。 李存勖不听,回头督促李存审进军,亲自率领亲军挺进。周德威无奈,只好跟随出战,对他的儿子说:“吾不知其死所矣!”
李存勖持枪破阵迎敌,开头取得小胜,可不久后梁军就攻击晋军辎重,辎重兵败,奔入周德威军中造成混乱,被后梁军乘机袭杀,周德威父子力战阵亡。李存勖后悔痛哭道:“丧我良将,吾之咎也。” 李存勖称帝时,追赠周德威太师;李嗣源继位后加赠他太尉;石敬瑭建晋称帝时,又追封他为燕王。
纵观数次战斗,周德威老成持重、稳扎稳打的做风,往往弥补了李存动在战场上因年轻急躁、好勇斗狠的不足。经文伟武、智勇双全是周德威鲜明的形象,在最后硕命之战时与李存勖的轻率莾进对比,更显周德威神机妙算的特点。
同时周德威不计名利、二不顾生死, 周德威明知恃勇好战的李存勋的决策不正确,甚至在已经预感到了晋军的失利与自己的命运后。仍跟随其出战,最后导致自己父子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