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典的黄酮酚类靶向代谢组学探究对炭疽病的防治
前言
炭疽病菌于1882年由Penzig首次发现,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作为一种植物病原体,它可以引起多种木本和草本植物病害。严重制约了作物质量和产量的提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油茶树种作为重要的木本油树种,受炭疽病影响,油茶树种子年产量减少20%-40%,严重者甚至减少80%,给当地林务员和油茶树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挖掘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炭疽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2022年11月,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姚小华、卓仁英研究员课题组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期刊(IF:6.627)发表了题为 “Overexpression of 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 boosts flavonoid production involved in the anthracnose resistance ”的研究成果,通过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发现了CoDFR在植物炭疽病抗性中特征,为类黄酮介导的防御机制的关键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文标题: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CoDFR)的过表达促进炭疽病抗性中黄酮的产生
研究对象:油茶
发表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影响因子:6.627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
合作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运用生物技术:靶向代谢组学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1. 研究材料/实验分组
(1) 培育油茶'CL150'(抗性系)和'CL102'(感敏系)2年生扦插苗
(2) 共4个处理组(CL150CK、CL150T、CL102CK和CL102T),每个处理组每个时间点重复3个生物学重复。
2.研究方法
(1)实时荧光定量 PCR (qRT-PCR) 分析
(2)亚细胞定位和过表达分析
(3)靶向代谢组分析:UPLC–质谱/质谱分析
研究结果
1.光孢子虫感染后油茶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
为探究光孢子虫感染过程中油茶叶片的生理反应,本研究在12、24、48、72、96和120 hpi采集的不同样品中测定了MDA含量,测定了CAT、POD和SOD活性。总体而言,CL102T(接种CL102)中的MDA含量显著高于CL150T(接种的CL150)(P<0.05)(表S2;图1A)。耐油茶和易感品系的CAT活性增加。其中,CL102T在72 hpi时达到215.01U•g,明显高于CL102CK。CL150T在72 hpi时达到356.22U•g,明显高于CL150CK(表S2)。发现CL150T中的CAT活性高于CL102T,CL150CK和CL102CK中的CAT活性,并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略有变化(图1B)。在12 hpi时,CL102T和CL150T中的POD活性显著高于CL102CK和CL150CK(表S2;图 1C)。在48 hpi时,CL150T的POD活性最高(29.67U•g),显著高于CL102T(26.91U•g)。在CL150T和CL102T中,POD活性的最大值为48 hpi,48 hpi后下降。
在所有时间点,CL150T中的POD活性都高于CL102T(图1C)。在72 hpi时,CL150T叶片SOD活性达到94.53U•g的峰值,显著高于CL150CK的活性。CL102T在72 hpi时SOD活性达到峰值72.25U•g,CL150T叶片SOD活性是CL102T的1.34倍。CL150T中的SOD活性显著高于CL102T(表S2;图 1D)。
图1 | 测量不同时间点的生理指标
2.油茶抗病易感系黄酮含量估算
为了确定类黄酮在抗性和敏感性系中的积累,作者以3dpi测量了油茶叶片中的类黄酮含量。CL150T中的黄酮含量为54.51 mg/g,CL102T中的黄酮含量为47.54 mg/g。CL150T中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和原花青素B3的含量分别为204.49、54.68和107.22μg/g,而CL102T中的这些值分别为86.21、9.31和36.59μg/g(表1)。CL150T中TF、TP、原花青素B2和原花青素B3含量显著高于CL150CK。相比之下,CL150T中原花青素B1的含量低于CL150CK中。
表1 | 不同处理的黄酮含量
3.耐药油茶CoDFR的分离和序列分析
CoDFR的全长CDS序列为1044 bp,编码347个氨基酸(图2A)。为了进一步探索CoDFR的进化关系,运用不同植物物种的DFR氨基酸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CoDFR序列与切基安戈莱奥萨的DFR具有最高的同源性(~79%)(图2B)。
图2 | (A)CoDFR的CDS和氨基酸序列;(B)CoDFR的系统发育树分析;
4.CoDFR基因在耐药油茶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
CoDFR的表达从0逐渐增加到96 hpi,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0 hpi)(图3A)。同时,对不同油茶组织中CoDFR的表达(图3B),发现CoDFR在叶芽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叶、茎和根。
图3 | CoDFR基因在耐药油茶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
(A) CoDFR 在果糖衣原体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的相对表达分析
(B) CoDFR 在抗病系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误差线表示来自三个生物重复±SD。“*”表示与WT的显著差异(p<0.05),“***”表示与WT的显著差异(p<0.005)。
5. CoDFR的亚细胞定位
CoDFR蛋白定位到内质网(ER)由亚细胞定位预测网站:在线预测。
为了确定CoDFR的亚细胞定位,将含有CoDFR:GFP(绿色荧光蛋白)融合构建体的根癌曲霉细胞悬浮液注射到烟叶中。如图4A所示,控制RFP(mCherry的红色荧光蛋白)信号分布在ER和细胞膜中,游离GFP信号出现在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中,信号分散在整个细胞中。同时,ER标志物和CoDFR-GFP共定位在ER和细胞膜中(图4B),表明CoDFR在ER中发挥其功能。
图4 | CoDFR的亚细胞定位
(A)对照,EV-GFP和内质网标志物(35S:EV-GFP);
(B)CoDFR,35S:CoDFR-GFP和内质网制造者融合蛋白(35S:CoDFR-GFP);
白色箭头显示描述的位置
6.识别过度表达的烟草株系
为了揭示CoDFR的功能,通过CoDFR的异源表达产生了转基因烟草系。在潮霉素选择培养基上筛选13个独立的转基因烟草系,并通过qRT-PCR分析测定所有株系中CoDFR的相对表达水平。根据结果,选择了三个CoDFR表达较高的转基因系(D4,D11和D12系)进行后续分析(图5A)。为了评估转基因烟草是否具有更高的抗病性,用炭疽病菌接种了五周龄的烟草叶片。有趣的是,在转基因叶上观察到轻微的坏死病变,与接种后4天野生型(WT)叶上出现的严重疾病症状形成鲜明对比(图5B)。
图5 | 识别过度表达的烟草株系
(A)CoDFR在转基因烟草植株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红框表示相对表达较高的3个转基因烟草系。
(B)果果菌感染后转基因烟草的表型,比例尺为0.5厘米。
7.烟草中CoDFR的过表达增强了对炭疽病感染的抵抗力
转基因烟草上的疾病斑点明显小于WT上的疾病斑点(图6A)。为了进一步研究CoDFR的过表达是否促成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作者首先估算了转基因烟叶中的黄酮含量。发现转基因D4,D11和D12系中的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WT),分别增加了3.89,4.07和4.24倍(图6B)。
此外,作者评估了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基因在96 hpi下感染果糖梭菌的转基因烟叶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CoDFR过表达的烟叶中,参与类黄酮途径的所有基因的表达均发生改变。NtCHS上调了2.38倍、2.74倍和4.24倍;NtCHI在D4、D11和D12中分别上调了5.01、2.54和3.08倍。NtF3'H、NtF3'5'H、NtF3H、NtDFR、NtLAR和NtFLS的表达倍数变化分别为0.34-1.83、3.76-4.29、1.00-4.71、5.61-8.26、1.24-4.65和0.68-1.04。NtANS、NtANR和NtGT表达分别增加了5.65~6.47、6.21~8.56和1.99~4.09倍(图6C)。
图6 | CoDFR的过表达增强了对炭疽病感染的抵抗力
(A)果果孢杆菌感染后疾病斑点大小的统计分析;
(B)转基因烟草中的黄酮含量;
(C)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
星号表示与WT的统计学显著差异(“*”P < 0.05);
8.CoDFR过表达促进了烟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
为了探索过表达系中类黄酮物质积累的变化,研究使用UPLC-ESI-MS/MS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对130多种类黄酮进行了绝对定量。在野生型和CoDFR过表达系(D4、D11和D12系的等量混合)中共鉴定出65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31个上调,12个下调,22个不变(差异倍数为≧2或≦0.5作为筛选标准。详情见表S3)。此外,46种类黄酮衍生物在CoDFR过表达系中的积累更高(图7A;表 S2)。与对照组相比,山奈酚、槲皮素、槲皮素、柚皮苷、根皮苷和槲皮素-3-半乳糖苷等主要类黄酮的水平同时增加了14.82倍、8.24倍、6.82倍、2.03倍、5.83倍和1.52倍(图7B;表 S3)。有趣的是,过表达系的水杨酸较高,但水杨素含量低于WT(图7C)。
图7 | 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烟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变化
(A) 65 种类黄酮的热图可视化。每种黄酮的含量按行归一化;
(B) 表达CoDFR的烟草中不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C) 表达CoDFR的烟草中的水杨酸含量;
“*”表示与WT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 < 0.05)。
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接种后感病油茶叶片黄酮含量增加。抗性油茶树品种的CoDFR的表达与光孢子虫侵染的时间进程呈正相关。烟草中CoDFR的过表达增加了水杨酸含量,调节了黄酮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了黄酮的积累,从而增加了炭疽病的抵抗力。
小鹿推荐
本文运用经典的黄酮酚类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发现CoDFR的过表达可能与增加油茶对真菌病原体的抵抗力有关。这为植物对真菌等的广泛抗性提供了参考。
精准靶向黄酮酚类物质Kit包能检测13大类,共计130种黄酮酚类物质进行绝对定性+绝对定量分析。精准靶向Kit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可为植物次生代谢领域高质量检测;绝对定量和绝对定性分析准确性。
技术优势:
▶绝对定性绝对定量:130种物质130个标曲;
▶稳定性、准确性高:双重质控体系、严格的人工校对、每个化合物含有2对以上特征离子对进行绝对定性、绝对定量;
▶线性范围宽: 0.05-100ng/mL ,相关系数:>0.99;
▶高通量检测:满足不同类型的复杂样本绝对定量分析、也可同时检测上万个样本,解决大样本检测问题。
详细技术请访问鹿明生物官网
⬇
百度搜索鹿明生物(lumingbio)
⬇
了解更多多组学技术
(黄酮酚类靶向代谢组学、靶向代谢组学、代谢组学)
猜你还想看
1,「Nature Methods关注」高通量高精度全面解析糖组谱技术-蛋白糖基化组学
2,Front Plant Sci | 基于挥发性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忍冬品种之间的花香调控机制
3,项目文章 | 蛋白质组+代谢组学的多组学技术探究苹果“糖心”的秘密
4,开年喜报 | 恭喜贺玖明、吕海涛研究员入选《药学学报》英文刊(APSB)2022年度优秀青年编委
本文系鹿明生物原创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自鹿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