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混音监听习惯经验谈

2021-10-13 08:38 作者:造音星球  | 我要投稿



在我的前几期文章中,我们主要聊了聊关于监听设备的内容。作为音乐人或者音频工作者,不管你使用什么设备来监听,最终都是要靠自己的耳朵和大脑来做出判断和决策。所以,除了优化监听环境和设备,养成良好的个人监听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篇文章我就来说一说我个人的一些混音监听习惯。


1. 监听音量


对于很多混音初学者来说,监听时的音量是很容易被忽视的。根据等响曲线我们可以知道,改变监听音量意味着改变我们听到的频率平衡。比如很多时候,监听音量很大时,低频会听着很爽;监听音量小时,低频就听不到了。


等响曲线


所以我混音的时候会有一个固定的音量,这个固定音量基本是比我平常正常听歌的音量稍微大一点点。在这个音量下,我很清楚一首歌曲会出来什么样的声音,让我可以很好的感知音乐。大部分时间,我都会固定在这个音量混音,但是偶尔也会改变音量。


加大音量监听通常可以更好的反映低频和高频。比如,当我需要感受底鼓和贝斯是否耦合,或是检查人声是否有刺耳频率的时候,我会开大音量。这样我可以更好的感受低频和高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音量监听虽然很爽,但是只适合短暂的聆听检查。长时间大音量监听会很容易让耳朵疲劳。


减小音量监听时,我们的听觉会集中在人耳最敏感的中频段。中频段也是所有的民用设备都能够重放的频段,这也让它成为了混音时最需要注意的频段。我们可以使用减小音量监听的方式来检查混音中各个部分在中频的比例是否合适,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小音量监听也可以缓解耳朵的疲劳状态,可以持续聆听更久的时间。


改变音量是为了帮助我更好地判断目前混音的状态。一旦我的判断完成,我就会恢复到自己的固定音量,继续混音。


2. 检查混音


大家有可能看到过专业的录音棚中通常都有很多不同大小的音箱。像我工作的TTL录音棚里,我们一般会有远场音箱、近场音箱和单声道的MixCube。之所以需要这么多不一样大小的音箱,是因为他们各自都能反映出混音的一些信息。


TTL混音室Mixing Room A


远场音箱是个头最大的,通常会内嵌在墙体中,与房间的声学环境融为一体。使用远场音箱监听可以听到全频带的频响,从超低频到超高频它都能够重放出来,因为它的尺寸很大,有很好的低频下潜,会给聆听者很好的整体反馈。但是,远场音箱的声音通常也会伴随着房间的环境的反射声,所以它对监听环境的要求也很高。


相比于远场音箱,近场音箱是大家更为熟悉和常见的。近场音箱的尺寸会小一些,导致低频下潜没有远场音箱那么深。但是它可以摆放的离人很近,使得我们听到的更多是直达声,能听到更多的声音细节和很好的声场反馈。我个人也更习惯于听近场音箱,近场音箱是我混音时最常用的音箱。


MixCube是很好的混音检查工具。它能重放的频率范围很窄,集中在了几乎所有民用设备都能够重放的中频范围,可以用来检查混音在民用设备上的回放效果。同时,在它上面也可以明显地判断主人声与伴奏的比例和音色。


除了监听音箱之外,我也会用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机直接播放来检查混音。它们的喇叭重放质量比较低,会特意强调一些频段,这样也会把一些混音上的不足非常明显地暴露出来,以便我们检查。


一般在混音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还会用耳机检查一下混音。耳机重放不受监听环境影响,可以清楚的听到一些在音箱重放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问题。也可以用耳机来检查低频,大部分监听耳机可以重放低频的深度都大于很多小尺寸的监听音箱。


注意:混音在不同设备上回放时听起来不一样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利用不同的设备检查混音,是要去关注混音在不同设备上呈现出的问题,而不是要让混音在各个设备上听起来都一样。你需要熟悉你的设备,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在它们上面播放的时候你应该关注什么内容,而不是因为它们听起来不一样就去改动混音。


3. 参考音频


相信大家平时在听音乐的时候都会慢慢积累一些你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你最欣赏的音乐作品,作为参考音频。参考音频在我们的日常混音工作中非常有用。


参考音频对比插件MetricAB


第一个用途是用来检查新环境、新设备的声音。选一首你自己非常非常熟悉的歌曲,你已经在你自己熟悉的监听环境里听了太多次,以至于你已经把它的声音印在了脑子里。然后,当你来到一个新的棚,或者拿到一个新的耳机,你只要播放这首歌,就可以听出它跟你脑中的声音差别在哪里,从而了解新环境、新设备的音染情况,帮助你更好地用它们工作。

第二个用途是在工作开始之前校准你的耳朵。因为在开始工作之前,你可能被动地听了很多东西,比如在出租车上听了一路收音机。当你准备开始工作的时候,放上几首你熟悉的歌曲,重新校准你的听觉,我觉得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你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你今天要混音的歌曲的风格。在工作开始之前,播放几首你或者制作人选择的参考歌曲,这样可以把你的耳朵校准到位,从而获得混音的大方向,更快速地开始工作。


第三个用途是在混音过程中参考。混音时经常与参考歌曲进行AB对比,可以让你的工作更加有效率。但是要注意,如果你的参考歌曲是发行版本,做过母带,记得先把电平调整到跟你混音时一样的响度,做好响度统一化。


注意:没有两首歌在频率上的分布是完全一样的。混音时用参考的意义也不是要把你的作品去无限接近参考的声音。参考只是帮助你找到方向,让你在漫长的混音过程中不会因为听习惯了而失去判断力。你要做的仍然是最大程度的混出这首歌本身的特点和感觉。


4. 休息时间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注意休息。一般的流行歌曲,我的混音时间大概在3-5小时。我会在开始工作的时候,用手机计时器计时30分钟。到时间以后我就停下工作,去舒展一下筋骨,喝点水之类的,休息5-10分钟,再回来继续工作,并打开计时器。


多休息可以保护耳朵,还可以事半功倍。人耳是非常容易习惯和疲劳的。当你疲劳的时候你就失去了判断力。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混音到深夜,然后第二天起床听昨天夜里的混音,心想这特么混的是啥?……


所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在第二天早上检查一下前一天晚上的混音,确保没有问题,再向客户提交混音成品。


本文作者:张步若

录音师、混音师、母带工程师、北京Tweak Tone Labs录音棚总工程师。

*欢迎原创投稿,详情请联系本号后台;
*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完全代表本号立场,仅供参考交流学习;
*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处理。


混音监听习惯经验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