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林谈程砚秋
艺坛人物:李丹林谈程砚秋 王新三 1951.12.23 (后编者按:这是一篇珍贵的程门大弟子李丹林先生谈程先生西北,西南之行的情况记录。对程砚秋文集中的一些文章,是一种补充。程先生在这次行途中不怕吃苦、坚持奉献、尊重群众、爱护同门,此种精神令人可敬可叹。) 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程砚秋,和上海观众睽隔了五、六年,从十七日起,在人民大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上海人民对程砚秋先生之热烈欢迎,非但为了他艺术上的成就,同时也为了他解放后在推行戏改上的努力。他为了推行戏改收集各地方的戏曲材料,今年到了西北、东北、东南,克服了种种困难,巡回演出。尤其到西北,困难更多,随他一起去的只有一位管理文件的杜颖陶,另外一位他的弟子李丹林,但他坚持在迪化演出了汾河湾、甘露寺,在喀什米尔演出了骂殿。 李丹林是已经跟随了程砚秋十多年的弟子,他说起程砚秋一年多来不辞劳瘁,在全国各地的巡回演出,说:“在西北,他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睡觉;在西南,坐驴车赶路、爬山,睡觉时简直只有两块木板搭起来的铺。人家为他愁太辛苦,他自己,就好像不觉得似的。” “程先生到西北去,就带了我们两个人,我只会演旦和小生,譬如他演汾河湾,搭配就成为问题。但由于当地群众的热烈要求,程先生坚持演出,就临时拉了一个解放军同志张仲翰配演薛仁贵,胡琴也是临时拉人凑。台下的热烈拥护当然也是空前的。观众包括了西北很多兄弟民族,他们的热烈欢迎是一样的。” 李丹林又说起了程砚秋在青海省会西宁的演出,没有人为他梳洗上妆,他就自己梳头:“程先生有这么一个信心:条件不够,困难多,不可能,但是一定要克服它,使不可能成为可能。配角都现地找,场面也能现地找,一定要演出!” 说起在西南昆明演出的情况,李丹林说程砚秋演出的戏院子是春明戏院,一共演了二十多天。春明戏院是昆明二轮剧院:“程先生每到一地,总先到比较小的院子演出,为小院子演员们解决问题,关怀小演员。他这种热忱,是一贯的。” 程砚秋一年余的各地巡回演出,宣传戏改,搜集各地的剧本、曲调,将对他的新剧本编纂上有极大的帮助。李丹林说:“程先生要是有新戏问世,一定会创造出更复杂更多变幻的新腔。他这次走遍了全国,东北、西北、东南各地的曲艺,程先生将会把他们融会贯通,而创造出更新的腔调来的。”
程砚秋与李丹林于程家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