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褪黑素?助眠药?拒绝黑着眼眶、熬着夜

春困秋乏夏打盹,一年四季就没有清醒的时候。又到了昏昏欲睡的季节,春暖花开是最适合睡觉,但是很多人却深受失眠的困扰。
最 “缺觉” 的一代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其中,以90后、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睡眠问题最为突出。
90后被称为最“缺觉”的一代,约84%的90后存在睡眠障碍问题。从时间来看,3/4的90后是在晚上11点后睡觉,1/3是在凌晨1点后才入睡。面对失眠越来越年轻化的现象,各式的助眠药也层出不穷,安神补脑药、褪黑素片等等,可能很多人还是处于听说过没试过的状态。

So,关于那些助眠药,你了解多少?
谨慎选择助眠药
助眠药可能会引起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并非助眠药有副作用,只要是药物都会有引发副作用的可能性。因此,在选购助眠药品时最好应咨询医生建议,在选购OTC助眠药品时,应当充分了解副作用等。尤其当长期服用助眠药品后,要进行身体检查,检查血常规、心电图、甲状腺等项目。
“褪黑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激素,黑暗时分泌更旺盛,告诉你“该睡觉了”。很多人会吃“褪黑素软糖”助眠,但这类产品中的褪黑素与人体分泌的有一定区别,短期服用能助眠,长期服用反而可能加重失眠。此外,手机电脑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

服用助眠药应注意什么?
睡前服用。助眠药品见效时间多在10-25分钟内,最好睡前服用。戒烟戒酒。助眠药大多会与酒精产生反应,副作用严重可导致死亡;此外,吸烟也会降低助眠药的浓度,减短深度睡眠的时间。不要突然停药。大部分助眠药物会有撤药反应,容易造成失眠反弹,产生紧张、情绪不稳定、害怕、打颤、出汗等的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癫痫发作等戒断症状。
孕产妇慎用。部分助眠药会对胎儿造成影响。A、B类药物对胎儿无明显影响,C类有些影响,D类、X类有明显影响。
治标?失眠需要治本
当我们有失眠的情况时,实际并非亢奋异常、充满精力,更多时候是有乏力感,即便躺在床上毫无睡意,也感觉疲惫,精神状态不佳,白天工作更是力不从心,感觉身体被掏空。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在关注自身睡眠情况外,还应了解“失眠”的根本。除了少部分病理原因的失眠,大部分女性患者的失眠是由气血不佳引起,同时带来的还有面色蜡黄、脱发等症状;男性患者则会产生精力不足、腰酸背痛、精神欠佳等症状。

建议:在服用助眠药的同时,搭配调养类中成药,如益气养血口服液和阳春口服液,以便从根本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睡眠神经学专家罗素·福斯特在 TED 演讲表示:「一个正常人的生命有 36% 时间会花在睡眠上。睡眠过程就像是从经济舱升级到商务舱,但如果你不睡觉,你就无法起飞。从根本上讲,你无法做成任何事。」
长期熬夜,身体是会记仇的。
拥有一个高质量睡眠,从这篇科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