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可以开智。音乐不仅能调理人的内脏,达到修身之效,另外还能
音乐可以开智。音乐不仅能调理人的内脏,达到修身之效,另外还能开智,这也是中国古代宋朝以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的原因,清朝抛开其破坏中华传统文化,实行落后的游牧文化不谈,其音乐的堕落,也是造成其社会愚昧萎靡的原因之一。对外国来说也一样,西方的文艺复兴也是伴随着古典音乐的兴起而兴起的。 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修身!何为礼崩乐坏? 音乐能开智这是普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修身,周朝的礼乐制度之所以能修身,在于他是“礼乐”,不是靡靡之音,可惜失传了,他的失传与半蛮夷半汉化的秦朝秦始皇的战争破坏有关。说到这,有人会问“礼乐”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音乐?这是误解,以诗经来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也包括男女情感之乐,但重要的是“求之以礼”,不见“淫心”。 这与宋朝的宋词不同,宋朝虽然音乐极度发达,但其大部分都是青楼小调之词,所以社会有奢靡腐化的特点,不如唐诗来的正气,而苏轼的豪迈词风反倒被文人排斥,所以宋朝“阴柔”之气有余,“阳刚”之气不足,这也反映到其军事战争上,但由于宋朝音乐的极度发达,该朝代人们的智商普遍高,宋朝的发明创造、手工机械即便现在人也叹为观止,这是全世界公认的。 音乐开智现在人们才慢慢认识到,所以胎教听音乐慢慢开始流行,很多科学家的灵感也来自音乐,一些严肃音乐也能教化西方人,但很多靡靡之音对修身不利,一些音乐使人们起淫心做坏事,周朝以后,历史上人们经常说礼崩乐坏,然而啥叫礼崩乐坏?后人基本是不懂的,看我我的解释你就会真的理解这句话。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七、修身从胎儿开始,伴随一生。 胎教听好的音乐,不仅开智还能使胎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育,出生后要“睡脑袋”,脑袋睡得正,五官就端正,五官端正不仅容貌好,还能使小孩有一个好性格,在学习中听着音乐学习效率会更高,听着音乐进入梦乡,会产生层层联想,是对大脑细胞最好的调理(戴耳机效果更好,但可能会影响听力),听着音乐工作,工作会更轻松,体力劳动也会变得不那么累,科学家听音乐灵感会更多。 八、武术锻炼也能达到修身的效果 为什么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因为他们都能修身养性,只是方法不同。先天体弱胆小的人,通过武术锻炼,能调理内脏,增加胆量,练武会增加精气神,其实治病最重要的是有针对性的身体锻炼,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只要不是急症,应该锻炼为主,药物为辅,但因为锻炼不挣钱,所以社会慢慢形成以药物为主,像五禽戏易筋经等没人去研究。 九、劳动是道家修身之道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这里说一个小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子路”掉队迷路,遇见一农夫,子路便问:先生有没有看见我的老师?农夫答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能称为老师呢? 现在人们普遍的解释是:这是劳动人民对孔子的批判。这是无知的表现,因为现在人不懂得修身之道。 其实这里隐隐有“儒道之争”,看看后面孔子的反应,就能查出端倪。子路追上孔子后,告知夫子,孔子曰:“这一定是个有修养的隐士。”使子路返回拜见之。 现在人不解,很普通的一句话,为什么孔子反应如此夸张呢?孔子是贯通“儒、道”的,曾求学老子,感叹老子学问高深,神龙见首不见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