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雄鹰展翅之亚平宁半岛战役——(23)里沃利战役:战役打响

2021-04-24 09:27 作者:近卫掷弹骑兵官  | 我要投稿


  战场周边

如今的里沃利镇

  里沃利村镇本身处在一个半圆形的高原上,周围的都是低矮的高地,但坡度相当陡峭。向北是卡普里诺山谷,谷里面还分布有一条名为塔索河的小溪。

  在战场上还分布着有各种各样的通道,或者是经由科罗纳(Corona)或巴尔多高地附近的小路,通往特拉巴索(Trambasore)和圣马可(San Marco)一线,或者沿着阿迪杰河河畔的的两条路同样也可以抵达目的地。

  阿迪杰河右岸的土地极为的狭窄,一头被限制在河畔,另一头则是卡在了Magnone高地,并在经由Canale,然后再通过Osteria后,一路通向里沃利高原。

  位于Magnone高地高处的圣马可教堂的遗址附近把控着这一条狭窄道路上的要隘,因此它是北部通往里沃利高原的必经之地。 而阿迪杰河左岸的道路在通过里沃利之后,就会到达一座名字叫La Chiusa的小堡垒,该小堡垒可以在关键时刻将通道直接封闭。就如上文所述,要想从这些地方经过的话,骑兵和炮兵都是极难前行的,除此一条路之外,想要从其他地方取得突破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相反的,在南面的地势可谓是豁然开朗了起来,来往运送物资、输送兵力并不会太过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地势对于防守部队,也就是茹贝尔将军所部法军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战役地图

  奥军计划

  在对战场进行了一番勘察之后,阿尔文齐元帅为自己的部队也指定好了计划,他的部队将会被分成六支纵队。 弗朗兹·约瑟夫·卢西坦侯爵上校将率领4,500人在经过巴尔多山需要展开长距离的奔袭,一路绕过法军的的左翼后,对法军的后方发起突袭。 而各自率领着3000人和4100人的安东·利普泰和塞缪尔·科布洛斯二将将会对茹贝尔将军发起正面强攻,而且他们的后续还会得到少将(Samuel Koblos)将对乔伯特的阵地发起正面攻击。约瑟夫·奥茨凯将军率领的3500人部队的增援。

蓝色为卢西坦部队,而红框中则是利普泰、科布洛斯,以及奥茨凯部队

  约瑟夫·菲利普·武卡索维奇将军则需要率领他的2900人沿着阿迪奇河左岸行进,然后再渡向河对岸,向里沃利发起进攻。至于科斯达诺维奇的7000人,则是要在经过Magnone高地和阿迪杰河之间的狭窄通道后,对上述两个方向的部队进行策应。

蓝框中是武卡索维奇,绿框则是科斯达诺维奇

  但是阿尔文齐没有想到的是,奥茨凯的部队这个时候根本无法穿越阿迪杰河河谷,然后再去和利普泰和科布洛斯的部队会合;他不得不在返回自己的驻地贝卢诺后,在巴尔多山上找到一条小路。而卢西坦由于在途中遇到了大雪,所以他的部队也是无法及时抵达战场的。

  法军的部署和行动

  就在1月14日凌晨4点,也就是拿破仑刚刚抵达战场的两个小时之后,拿破仑并没有选择等待马塞纳师,而是直接命令茹贝尔将军率领部队立刻拿下在前一天的战斗中失去的所有阵地。法军的突然袭击让阿尔文齐措手不及,因为他原本以为已经经过了两条鏖战,理应已经疲惫不堪的法军部队这个时候应该采取的是守势,却没有想到他们在这个状态之下还敢发起进攻。攻势凌厉的法军把奥军打得是一溃千里,见此情况的拿破仑决定立刻趁势,拿下通往里沃利高原的锁要之地,也就是巴决定立即占领圣马可(San Marco)高地。

  第29轻步兵半旅和第85战列步兵半旅组成了左翼;在中军的则是第14战列步兵半旅。霍诺雷·维勒将军率领着第4、17和22轻步兵半旅成为右翼,而且他们还拥有着第33战列步兵半旅的掩护。

  马塞纳指挥左翼,贝尔蒂埃指挥中军,而负责指挥右侧的则是茹贝尔。另外,还有第39战列步兵半旅线针对卡普里诺山谷谷口进行严防死守,因为科斯达诺维奇将军率领的部队已经开始向此地进军,对比于奥军的7000人,第39半旅只有区区的九百多人,但是部署为三条战线的他们的后方还拥有着炮兵的增援,占据了险要高地的这些法军士兵得以对奥军展开无情的火力压制。

  法军出乎奥军意料的进攻

  早上5点,法军霍诺雷·维亚尔将军成功的率领着部队从奥军的一个克罗地亚步兵营的手里拿下了圣马可教堂。紧接着,法军又马不停蹄的把奥军的残余部队一路赶往了圣乔瓦尼(San Giovanni)和甘贝隆(Gamberon)。而在战场的中心,法军的第14战列步兵半旅已经成功占领了塞雷德洛高地(Monte Ceredello)。右侧的第85和第29半旅也各自立刻就拿下了特拉巴索尔高地(height of Trambasore)和佐罗高地(height of Zoro)。为了巩固信占领的阵地,拿破仑立刻在附近布置好了炮兵部队。

  但是奥军毕竟还是占有着人数上的大优势,战役打到这个份上后,拿破仑所指挥的法军防御阵线已经快要被奥军撕裂了,当时精力充沛且顽强不屈的法军士兵仍然是拼死抵挡住了敌人的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事实中的情况则是,奥军的前进速度远远的超过了拿破仑所预期的。在最危险的时候,奥军集群的反击差点要击溃了第4轻步兵半旅,但是第17半旅的及时赶到,又及时的把奥地利人给赶了回去。在茹贝尔将军发起了猛攻下,缺少野战炮兵的奥地利人只得是节节败退。法军右翼的维亚尔将军这个时候也把他当面的奥军残部给赶回了卢比亚拉(Lubiara)一线。位于法军中部阵线的第14战列步兵半旅这个时候也成功的跨越了条防线越过了罗维纳高地(heights of Rovina)。

  等到黎明时分,阿尔文齐元帅开始指挥他的部队全力以赴的抗击正在猛烈进攻的法军。终于赶到的奥茨凯将军这个时候也已经开始把他的部队调动往了奥军左翼。自己身边则是留下了一些优秀部队:一个掷弹兵营和一个德意志火枪步兵营。前进的奥地利大军很快就和法军第14战列步兵半旅遭遇了,双方为了争夺圣乔瓦尼高地,很快就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科布洛斯将军的麾下同样也拥有一个掷弹兵营,以及一些边境轻步兵连。但是他对于法军维亚尔的旅进行的多次进攻都未能得手。为了增援已经开始陷入了困境的维亚尔旅,茹贝尔直接率领着第33战列步兵半旅冲进了战场。

  这一场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在战斗之中法军的高级军官可谓是伤亡惨重。而且在战斗一开始的时候,茹贝尔将军的坐骑就战死了,但是顽强的茹贝尔将军直接拿起了一只火枪,开始和士兵们并肩作战,一直打到了战役的结束。但是在优势人数的敌军的压迫之下,法军的左翼最终开始被迫向后面撤退,这样一来就使得法军阵线陷入了被包围的危险之中。这使得奥地利人得以开始向法军的战线中央抽调部队。尽管法军已经有了被包围的危险,但是及时赶到此地的第14战列步兵半旅却是立刻开始了反冲锋,成功的挫败了奥军的攻势。

  马塞纳将军率领援军赶到

  马塞纳率领着援军赶到战场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差不多十点钟左右了,他的麾下拥有着第18、75和32三个半旅。拿破仑本来的意思是把它给设置为总预备队,但是随着情况的变化,他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命令,开始命令马塞纳率领第32半旅赶去增援法军的已经是岌岌可危的战线左侧。而剩下的第18半旅则被他派向了加尔达方向,第75半旅则是被留了下来,作为后备部队。

  不过这第18半旅很快也接受到了总司令新的命令,拿破仑给他们的命令也是朝着法军的战线左翼推进并且延长战线。第32半旅的到来成功稳定住了法军的这一段战线,但第85半旅已经开始承受不住利普泰将军率领的奥军部队的进攻的压力,开始向后撤退了,奥军立即就开始了乘胜追击,但是前方的法军部队撤退的是如此之快,使得奥军很快就陷入了法军第29半旅的侧翼包围中,这个时候的第85半旅也直接停下的撤退和友军一起向奥军发起了反攻,在法军的进攻之下,奥军只能是狼狈撤退。

战场上的马塞纳将军

  而当法军的右翼被迫从卢比亚拉(Lubiara)撤退时,马塞纳则是直接奔到了这只部队的指挥官面前,痛责他和其他军官是胆小鬼,玷污了法国的荣誉,并用佩剑乱打他们,但他们依旧无法阻止法军向后撤退试图,这个时候,就连马塞纳自己的副官,保罗·蒂博也跑了过来询问他是不是应该撤退了。但是沉默不言的马塞纳选择了继续留在原地,当他看到奥军已经开始向自己这边步步紧逼之后,他直接吹起了口上,策马向前发起了冲锋,在指挥官的带动之下,第32半旅的士兵们很快就恢复了信心,和他们的指挥官一块儿发起了冲锋。

战场上此时的情况


  紧接着,马塞纳又命令刚刚才赶到的第75半旅和他们一块发起进攻。也不知道经过了多久的战斗,法军终于重新的收复了他们的阵地,重新拿下了特拉巴索尔高地(height of Trambasore)。马塞纳率领着他的师向前发起的反击,成功地堵住了法军阵线上的一个缺口,但是与此同时,埃及则是以从正面进攻以及侧翼包抄的战术成功的打退了法军的第14半旅防线。但是后者坚持着英勇抵抗长期的死守着阵地。部署在圣乔瓦尼的前锋营的士兵更是在被赶出小镇前进行了挨家挨户的巷战。如此一来,法军的英勇顽强成功地阻遏了奥地利军前进的步伐。

  奥军紧接着又开始朝着法军第85战列步兵半旅的防线发起了进攻,迫使其只得后退。而且这些进攻的奥军部队还乘机绕过了树林,向维亚尔将军的部队发动了袭击。部队最后撤退到了圣马可教堂一线。茹贝尔看到此处法军陷入了一片混乱之后,他立刻就赶到了第14半旅所在的地方,命令他们一定要守住教堂。

  由于此处法军的顽强抵抗,茹贝尔将军得以及时赶到了塞雷德洛高地(Monte Ceredello)。紧接着,第14半旅又向奥茨凯将军发动了反击,在此过程中他们更是,夺回了奥地利人在此之前所俘获的几门火炮。茹贝尔对于这场战役是这样回忆的,“双方的部队就好像是拉锯子式的进行了10个小时的鏖战”。

  在战线的这里,法军和奥军的人数其实是大致相当的,而且奥军只有少数几门轻型火炮。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奥地利人在这里也体现了自己的英勇顽强,特别是需要考虑到,由于补给车辆跟不上前方部队的跟进的速度,士兵和军官们已经24小时没有吃过东西了。

  目前,法军右翼的防线依然维持在站在圣马可和罗维纳高地(heights of Rovina)之间的一线,中央阵线则是维持在了罗维纳和佐罗高地(height of Zoro)之间,左翼则是部署在佐罗和布伦松(Brenzon)之间。就在这个时候,科斯达诺维奇率领着他的纵队终于赶到,开始坚定不移的向隘口推进。不久之后,他们就迎头遭遇了法军的第39半旅。

  紧接着,马塞纳又命令刚刚才赶到的第75半旅和他们一块发起进攻。也不知道经过了多久的战斗,法军终于重新的收复了他们的阵地,重新拿下了特拉巴索尔高地(height of Trambasore)。马塞纳率领着他的师向前发起的反击,成功地堵住了法军阵线上的一个缺口,但是与此同时,埃及则是以从正面进攻以及侧翼包抄的战术成功的打退了法军的第14半旅防线。但是后者坚持着英勇抵抗长期的死守着阵地。部署在圣乔瓦尼的前锋营的士兵更是在被赶出小镇前进行了挨家挨户的巷战。如此一来,法军的英勇顽强成功地阻遏了奥地利军前进的步伐。

  奥军紧接着又开始朝着法军第85战列步兵半旅的防线发起了进攻,迫使其只得后退。而且这些进攻的奥军部队还乘机绕过了树林,向维亚尔将军的部队发动了袭击。部队最后撤退到了圣马可教堂一线。茹贝尔看到此处法军陷入了一片混乱之后,他立刻就赶到了第14半旅所在的地方,命令他们一定要守住教堂。

  由于此处法军的顽强抵抗,茹贝尔将军得以及时赶到了塞雷德洛高地(Monte Ceredello)。紧接着,第14半旅又向奥茨凯将军发动了反击,在此过程中他们更是,夺回了奥地利人在此之前所俘获的几门火炮。茹贝尔对于这场战役是这样回忆的,“双方的部队就好像是拉锯子式的进行了10个小时的鏖战”。

  在战线的这里,法军和奥军的人数其实是大致相当的,而且奥军只有少数几门轻型火炮。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奥地利人在这里也体现了自己的英勇顽强,特别是需要考虑到,由于补给车辆跟不上前方部队的跟进的速度,士兵和军官们已经24小时没有吃过东西了。

  目前,法军右翼的防线依然维持在站在圣马可和罗维纳高地(heights of Rovina)之间的一线,中央阵线则是维持在了罗维纳和佐罗高地(height of Zoro)之间,左翼则是部署在佐罗和布伦松(Brenzon)之间。就在这个时候,科斯达诺维奇率领着他的纵队终于赶到,开始坚定不移的向隘口推进。不久之后,他们就迎头遭遇了法军的第39半旅。

  为了对抗占据着地利的法军,奥茨凯选择了把之前他俘获的两门大炮拉了过来对对方展开了炮击。科布洛斯与此同时也率领部队发起了冲锋,直接占领了第39半旅放弃的防御工事,然后开始向特拉巴索尔高地挺进,就在他们走到高地附近的时候,马塞纳的人则是突然展开了猛烈的突击。

  这个时候在阿迪杰河左岸的武卡索维奇也一路率领部队前进到了庞塔雷(Pontare),这是位于法军第39半旅对面的一个据点。奥军部队的指挥官旋即选择在这里设立起了炮兵阵地,并且立刻开始了炮击,见此情形,法军部队主动撤出了阵地。

在里沃利战役中,奥地利军队在穿越破碎的地形时变得毫无组织、混乱无比,而法军的骑兵成功利用了这一时机,向敌人发起了反冲锋。

  科斯达诺维奇准备率领部队发起进攻,但是他眼下需要面临一个重大的麻烦:对于占据着绝对人数优势的奥军来说,他们本可以轻松赢得此地的胜利,但是法军在占领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后,奥军直接陷入了使不上劲的尴尬境地,虽然法军已经伤亡惨重,但是他们依旧牢牢的死守在阵地上。为了拿下此地,科斯达诺维奇甚至试图通过指挥他的部分士兵攀登峡谷壁前往达圣马可山的顶峰,但他们之后很快就被法军设置在那里的炮火击退了。

  在中午不久之前,科斯达诺维奇在周围查看地形的时候就发现,法军在疏忽大意之中旺季的战令能够俯视隘口的山脊,奥军的指挥官见了,立刻就抓住了时机,派出了自己的麾下包括着一个步兵营和六个骑兵中队的先锋部队前往抢下阵地。科达诺维奇的进攻和武卡索维奇布置在阿迪杰河河对岸的炮兵火力炮兵使得法军只得开始向后方,也就是相对平整了些许的平原撤退。

  对于从战役开始以来就被法军压着头打的奥地利人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能够让奥军先前分科开来的两翼部队,重新取得联系的大好时机。科斯达诺维奇迅速的命令了一个中队的龙骑兵和卡伦伯格步兵团的一个营共同组织起来的先锋部队,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向里沃利方向发起了冲锋的组成,而且在龙骑兵中队的身后,还紧紧的尾随着另外三个骑兵中队。

  “再往前面走几百米远的话,我们就可以成功拿下法国人了,”奥地利方面的军官约翰·巴蒂斯特·谢尔斯写道,法军方面,茹贝尔将军也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情况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候。”

  趁此时机,利普泰、科布洛斯和奥茨凯三位将军各自率领的部队也开始把茹贝尔将军的部队一步步的赶出了圣马可高地(heights of San Marco),但奥地利军队在进攻之中,高低不平的土地以及到处嶙峋的乱石却是让他们的队列显得是乱七八糟,但就是在这不起眼的瞬间,大约200人,只有两个中队的法军骑兵向着他们发动了冲锋,奥军步兵的阵线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的骑兵部队,瞬间分崩离析。前方部队的逃跑就像是导火索似的,瞬间引发了整只队伍的混乱不堪,在恐慌之中,科布洛斯和奥茨凯二人率领的部下率先狼狈的逃离了战场。

  于是乎,战役打到这个时候,三只奥军中唯独还剩下利普泰一人率领的部队还是保持着秩序,眼看自己麾下的队伍陷入了势单力孤的境地,别无选择的利普泰只能后撤了。奥地利大军的司令部更是确信,自己遭遇到了一只庞大的骑兵部队的进攻。派驻在奥地利军方面的英国观察员托马斯·格雷上校写道,阿尔文齐“很快就发现只剩下了自己孤身一人,他几乎要被敌人包围,他不得不设法开始自救。”

战场上身先士卒的茹贝尔,他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而名声大噪

  既然敌人连总司令部都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的话,终于可以抽出手来的茹贝尔已经可以随心所欲的把自己的主力部队转向,然后开始对付科斯达诺维奇的部队。部署在该区的法军,包括之前提到过的那个第39半旅和查尔斯·勒克莱尔将军率领的600人的骑兵部队,在火炮的支援之下,法军的步兵和骑兵奋勇冲杀,终于将奥军又重新逐步地赶出了阵地。

  首先法军的炮手用炮弹猛烈的扫荡了一遍奥军的步兵营和骑兵中队的阵列,紧接着法军第39半旅率先发起了进攻,他们直接使用刺刀向敌人的侧翼发起了冲锋,进攻之猛烈的态势直接把来不及反应的奥军部队赶回了他们原先的出发阵地,进一步的阻止了后续部队的跟进。

  法军的轻步兵也在抵达了圣马可山南坡之后,开始向低洼地带中的奥军骑兵纵队施展下密密麻麻的弹雨,在人的惨叫和马的嘶鸣中,整支部队都开始变得混乱不堪,有些火星不幸的落在弹药箱里面后,奥军的处境变得是更加的糟糕。猛烈的爆炸直接把许多人炸成了肉泥,在看到攻势已经变得如此之混乱不堪后,科斯达诺维奇只得含恨选择撤退。

  此刻,在阿尔文齐的命令下,原先要去包抄法军后路的卢西坦侯爵上校和他率领的4,500人根本就,也不可能意识到,正面发起的主力部队已经全面溃退了。中午过后,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的他已经抵达了皮波洛山(Monte Pipolo),也就是里沃利后方的目的地,而且还打响了两声号炮,想要提醒自己的指挥官,但是现在,阿尔文齐自身都已经难保,就更提不上用部队来呼应他的进攻了。

战场上在枪林弹雨中临危不乱的在进行指挥的拿破仑

  “他们是我们的!”

  拿破仑这个时候也得知了有一只奥军小部队出现在了自己的后方,有这么一只敌人,部队想要送上门来,他自然是十分的高兴。他立刻从第18和第75半旅各自抽调出了一个营,然后还有一些骑兵部队前来对抗奥军分队,然后他们还得到了几门12磅加农炮的火力支援。就在双方打响战斗的时候,雷伊将军这个时候也已经率领着自己的部队从Castelnuovo及时的赶到了战场上,并且立刻就向卢西坦侯爵的后方发起了进攻袭击。寡不敌众,而且被完全包围,在一路被动挨打的撤退到加尔达湖畔之前,这位倒霉的指挥官已经失去了他的所有人马,崩溃的奥军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直接向法军投降。不过,卢西坦本人还是侥幸的在湖边找到了一艘小木船逃跑了。

  科斯达诺维奇在峡谷处战败后率领他的部队撤回了里瓦尔塔(Rivalta)。阿尔文齐在巴尔多山(Monte Baldo)的山脚下也重新集结了他的三支部队的残部。他坚信着,如果他不继续前进的话,拿破仑就可以自由的对曼图亚要塞进行围攻,或者是猛攻普罗维拉的部队。

  不过他同时也意识到,如果击中你本身就比自己麾下的部队优秀的法军在这种到处都是乱石和山崖的地形中对他发起进攻的话,那么对手完全有机会将自己和率领的部队包围起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他迅速的命令了科斯达诺维奇向自己这边抽调过来两个步兵营和两个骑兵中队。阿尔文齐到现在都不知道卢西坦和他的4500人到底是什么情况,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在确定是否能够援助他的那位下属之前,他并不愿意离开战场。

  与此同时法军这边也出现了意外,拿破仑在当天下午就想要对阿尔文齐的残兵败将发起进攻,但是他得到消息说,普罗韦拉已经躲过了奥热罗的围追堵截,已经开始向曼图亚进军。经过判断后,拿破仑认为正在围困曼图亚的法军已经陷入了更加巨大的风险中,于是直接命令马塞纳撤回了他的师。他又从茹贝尔那里抽走了雷伊的部队,命令后者迅速前往增援曼图亚周边。第二天上午五点钟的时候,拿破仑给茹贝尔发了一封信,明确表示他认为里沃利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他命令茹贝尔在1月15日早些时候开始向前推进,并且占领拉科罗纳。波拿巴告诉茹贝尔,他对于自己击败奥地利人的能力充满信心,所以打算把里沃利战场上的指挥权转交给茹贝尔,而拿破仑则是一路赶往了曼图亚。

  第二天,也就是1月15日,在黎明到来之前两小时的时候,茹贝尔命令第4轻步兵半旅率先的对圣马可发起了进攻。等到天亮时,法军已经成功的把奥地利人赶出了阵地。茹贝尔闻知后,立刻就命令了维亚尔率领着他的部队发起了进攻,另一只部队则是由安托万·约瑟夫·韦奥负责指挥,在率领一越过巴尔多山后开始包抄奥地利军右翼。而缪拉则需要率领600名骑兵沿着加尔达湖的湖畔,协助韦奥一同对阿尔文齐的侧翼发起进攻。

  几乎是在得知到茹贝尔对自己发起进攻的开始的那一瞬间,阿尔文齐就已经明白,自己已经彻彻底底的输掉了这场战役。他的不仅仅伤亡沉重,而且已经精疲力尽,根本就无法抵抗发掘的大规模进攻,因此,他开始命令部队开始进行全面整顿。

  只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再撤退,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迟了,如果在前一天晚上撤退,他们还可以在夜幕的掩护下顺利的保存一下自己的有生力量,然而现在在乘胜追击的敌人面前,这几乎是不可能了。阿尔文齐自己成功的保得了一条性命,残部则是在法军的进攻下彻底的崩溃……

        战役后续

  在这场会战中,法军的损失可以说是微乎其微,3200人死伤、1000人被俘,反观哈布斯堡军,先不说有4000人死伤,最重要的是8000人和40门火炮沦为了法军的俘虏。某一位权威人士给出了法军损失5000人和奥军损失14000人的数据。

  在茹贝尔将军率领部队彻底摧毁了阿尔文齐率领的军团的同时,普罗韦拉率领的9000人的部队则是在经过莱格纳戈后,一路奔向了被塞律里埃的部队围困起来的曼图亚要塞。1月15日夜间,普罗韦拉向困守在要塞里面的维尔姆泽元帅发去了信息,要求他在自己发起进攻的时候,能够指挥部队发起策应的攻击。1月16日,维尔姆泽发起了攻势,可是他挥下已经几个星期没有吃饱过饭,而且疾病大流行,已经没有战斗力的部队直接就被塞律里埃轻轻松松的赶回了要塞。与此同时,普罗韦拉的部队所遭受的滋味也是十分的不好受,马塞纳从里沃利赶来的部队从前方,而奥热罗的军队在对莱格纳戈的渡口发动了突袭,拿下普罗韦拉留下的2000人的守卫部队,并且重新夺回了桥梁后,也开始对奥地利人后方发起袭击,面对法军7倍之多的人数优势,到了最后,潦倒的普罗韦拉只能够选择率领部队投降,战役进行到这里,奥地利人在意大利的实力基本上已经被拿破仑的部队全部消灭了。

  2月2日,解围希望渺茫的曼图亚要塞终于选择了投降,之前的驻军,再加上第一和第2次解围之后,逃进来的部队已经增加到了3万人,可是如今还活着的只剩下了16000人。。为了表彰维尔姆泽元帅坚守到了最后一刻的防毅力,这位老元帅带着他的幕僚和700名士兵和6门大炮被释放【几个月后老元帅就因抑郁而死】,健康遭到了严重损害的原来的要塞卫戍部队司令官坎托·迪尔斯不久后就去世了。这座拥有325门大炮的强大火力的要塞被法军拿下。而且拿破仑还夺回了之前战役中,法军丢失的179门火炮。其余的战俘在宣誓一年内不得重新投入对抗法国人的战争后就被送回了国。

  2月18日,在之前2月3日和教皇国的军队之间爆发了法恩扎河战役后,拿破仑直接率领着麾下的8000人开始向罗马进军。法军所带来的革命思想深刻的影响了意大利半岛,所以自打法军在开进亚平宁半岛后,教皇国就表现出了隐形的敌意。但随着曼图亚的沦陷,奥地利人的势力最终被赶出意大利领土,教皇庇护六世只得和波拿巴在托伦蒂诺签署的条件十分苛刻的停战协议。

  但是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奥地利人依旧选择拒绝和法军议和,勃然大怒的拿破仑随即决心一直打到维也纳城下,不过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后世纪念

  里沃利路是巴黎最著名的街道之一,被称为“充满着时尚气息的商业大街”。 

有红色边框的就是里沃利路
里沃利路路边上的卢浮宫照片
战场上的纪念碑


雄鹰展翅之亚平宁半岛战役——(23)里沃利战役:战役打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