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12 社会的基本矛盾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2、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贯串于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社会领域一切其它矛盾之中。社会上新事物和旧事物的矛盾和斗争,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都受这两大基本矛盾的规定和影响。这两大基本矛盾又贯串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始终,推动社会新陈代谢,使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转化。正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趋势,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死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同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产生并制约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迟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社会革命就是由于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及其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的“整个伟大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1]
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剧烈的阶级斗争,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在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社会基本矛盾特别尖锐,是天下大乱的根源。这些矛盾不可能靠旧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先进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2]但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3][-]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来偷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伙鼓吹[-]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这也是唯生产力论在新形势下的翻版。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抹杀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抹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党的基本路线,为复辟资本主义制造理论根据。
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私有制和阶级的消灭,但社会基本矛盾本身决不会消失。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反映这些矛盾的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矛盾仍然会存在。没有矛盾,没有斗争的社会,是永远不会出现的。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487页。
[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