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殖列传(翻译)————精讲段落翻译
货殖列传
老子说:“太平盛世达到极点,相邻的国家可以互相看见,鸡狗的声音可以互相听见,百姓们各自吃着美味的食物,穿着美丽的衣服,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假如用老子的这番话作为生活的目标,(老子的这番话)挽救近世的风俗,堵塞百姓的耳目,则几乎是不可行的。
太史公认为:神农以前的事,我不知道。至于像《诗》、《书》所记载的虞舜、夏朝以来的事,人们耳朵想要听美妙的音乐,眼睛想要看美女,嘴巴想要吃牛羊猪狗等肉食的美味,身体安于放纵快乐,心里却夸耀权势和能力所能带来的荣耀,这近世之俗影响百姓很久了,虽然用美妙的理论挨家挨户劝说百姓,也始终不能教化他们。因此(掌权者)最高明的办法就是去顺其自然,其次就是用利益引导他们,再其次就是教育他们,再其次就是(用法律、典章制度等)整顿百姓,最愚蠢的办法就是与民争利。
…………………………………………
子贡曾在孔子那里学习,离开后到卫国做官,在曹鲁两国之间买卖经商。孔子的七十二贤人中,子贡最为富有。原宪连糟糠都吃不饱,住在贫民区。子贡坐着四匹马拉的车,带着成捆的丝绸当礼物,以访问、赠送给各个诸侯;子贡所到的地方,各国国君没有不和他分庭抗礼的(指各国国君与他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所以孔子的名声名扬天下的原因,是子贡在人前人后帮助他。这就是因为得势而更加显赫的原因!
………………………………………
乌氏倮经营畜牧业,等到牲畜养的多了,就全都卖了,(用卖来的钱)寻求奇特的丝绸,暗地里献给戎王。戎王还给他十倍的礼物,给与他的牲畜,多到用山谷来计算牛马的数量。秦始皇下令让乌氏倮与封君同等的地位,按照规定时间和诸位大臣一起进宫朝见。而巴蜀郡的寡妇清,自她的祖先得到丹砂矿以来,竟独揽其利达好几代人,家产也多的不计其数。清是个寡妇,能够守住祖先留下的家业,能用钱财保卫自己不被别人侵犯。秦始皇认为她是个贞妇就把她当做宾客来对待她,还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乌氏倮只不过是个边鄙之人、牧场主;清是个穷乡僻壤的寡妇;(他们)却能与皇帝分庭抗礼,名扬天下,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富有吗!
…………………………………………
请让我简略说明当代千里范围内那些贤能者之所以能够致富的情况,以便让后世的人可以观看选择。
蜀地卓氏人的祖先是赵人,依靠冶铁致富。秦消灭赵国后,迁徙卓氏。卓氏被掳掠,只有他们夫妻二人推着车子,去往迁徙的地方。其他同时被迁徙的人,略微有点多余钱财,就争相送给主事的官吏,祈求就近安置,近处在葭萌县。只有卓氏说:“葭萌县土地贫瘠。我听说汶山山脚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地下种着大芋头,像蹲伏的鸱鸟,人到死也不会挨饿。那里的百姓善于做买卖,经商很容易。”于是就要求迁到远处。结果被迁移到临邛,他非常高兴,靠着有铁矿的山冶铁,用心筹划计算,财富超过了滇蜀之地的百姓,富有到奴仆达到数千人。拥有的田地、池塘和享受的涉猎之乐能和国君相比拟。
程郑是从太行山以东迁徙来的降民,也经营冶铁业,把铁制品卖给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她的财富与卓氏相等,与卓氏同样住在临邛。
宛县孔氏的祖先是梁人,以冶铁为业。秦攻伐魏国后,把孔氏一族迁到南阳,他大规模鼓风冶铁,规划池塘养鱼,车马集结成队,经常访问诸侯,趁机获取了经商的便利,博得了游闲公子们乐善好施的好名声。然而他盈利很多,大大超过了施舍花费的那点钱,胜过吝啬小气的商人,家产达到了数千金,所以南阳人做生意都效仿孔氏做生意的手脚大方。
鲁地的习俗是节俭吝啬,而曹邴氏尤为突出,他靠着冶铁兴起,财富积累到万万钱。然而他家里从老到小都有一个约定:俯仰之间都要获得利益,他们放贷经商遍及各个郡国。邹鲁地区很多人远离儒学而去追求利益,就是因为曹邴氏的缘故。
齐地的风俗是鄙视奴仆,而刁间却偏偏重视他们。凶恶狡猾的奴隶,人们担忧害怕他,只有刁间敢收留使用,并让他们去追逐渔盐商贾的利益,或者让他们乘着四匹马拉的车,与郡守相国相结交,并且更加信任他们。最终刁间得到这些人的帮助,积累财富达到数千万金。所以有人说:“宁可不做民去求官爵,而要当刁氏的奴隶。”这句话说的就是刁间能让奴隶自身富有,然后让其尽其所能地帮助自己。
…………………………………………
由此得出:致富并不靠固定的行业,财货没有一定的主人;有能力的人可以集中财富,没有本事的人就会破败家财。有千金的人家可以比得上一个都会的列侯封君,有巨万家财的富翁可以与同国君一样的享乐。难道这就是所谓“素封的人”吗?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