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有哪些
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指不同产业间或同一产业内不同组织形式或业态的结合,形成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我国自2013年以来,已经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措施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我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等具体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发展农业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政策,这些都表明了中央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认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
1、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和农业的现代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2、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和发展,让农业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
3、通过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农业中的应用,提升农产品在附加值上的水平,让农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推动新型工业化,助力制造强国
我们认为,要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
二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面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最终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发展现代服务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从发展趋势看,服务产业呈现出消费引领、生产创造的特征,未来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和服务并重、服务供给和需求协调,从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服务业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引导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实现融合发展。
推进城镇化,打造新的增长极
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农业人口转移,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农村经济活力。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例如城镇化质量不高,城市群的发展滞后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农村建设滞后等。因此,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源条件。
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消费升级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智慧城市建设,提高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要充分利用城镇和社区内的人力资本,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开展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降低购房成本,缓解居民住房压力。要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