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务员面试】阿姨卖150碗扣肉,遭到天价索赔

2022-05-26 18:35 作者:圈圈又青青  | 我要投稿

题目:

近日,“女子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三无产品,法院判其退赔5万”引起热议。

生产者哭诉,该消费者之前就买过熟肉,表示不是不想贴标签,是没来得及,没想到就被对方钻了空子。

职业打假人认为自己购买的就是“三无产品”,商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双方各执一词。对此你怎么看?


思考:

同情阿姨也指责职业打假人。公职思维:在同情弱者的同时,不能脱离依法治国。要通过社会治理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

题目中的两个主体:阿姨和打假人。

阿姨主要问题在于生产“三无产品”,就涉及到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向来事关重大。并且,阿姨这样不懂法、生产不规范的群体是大规模群体(尤其在后精准脱贫时代的大背景下)。这件事情的引起的舆论为我们敲醒警钟,就需要通过一些教育指导来规范这一群体的生产行为,避免悲剧的再一次发生。

职业打假人的问题在于又打假又敲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群体群在?因为有假货存在,并且打假可以得到索赔,能得到丰厚的利润,行业也因此繁荣。但是,不应该有任何群体脱离监管,知假买假其实是钻了法律的空子。说明法律存在一个灰色地带,那么就要完善法律。因此要拿起法律制度的武器,让打假真正地职业化、规范化。


回答:

各位考官,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我认为法院对于女子行为的判决是合乎法理的。商家不贴标签,应该承担法律责任,但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的行为广受质疑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商家而言,我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法律意识不足,对于食品生产行业的行业标准不够了解,对于违法违规的后果也缺乏认识。第二,生产不规范,食品安全是食品行业从业的一个底线,规范明确的标签是消费者了解食品的首要标志。当我们同情弱者的时候,扪心自问,如果在网上购买到三无的肉制品,我们也不会放心吃。所以,无知不应该是借口,贫穷也不能成为理由。网购不是一个即产即销的过程,不贴标签,就理应受到惩罚。

对于职业打假人,他作为这个事件的一个焦点,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首先,他们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我国的消费市场在持续繁荣,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行为就催生了职业打假人的出现。侧面反映了相关部门的监督是存在漏洞的,消费者维权成本不仅高,过程也比较艰难,加之高额的赔偿和丰厚的回报就促使打假人逐渐职业化。其次,职业打假人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有待商榷。客观上讲,这一职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进化市场、维持市场秩序的作用,但是如何正确地打假、知假买假是否应当、选择性打假、恶意敲诈索赔等行为该如何界定,职业打假有何规范标准的问题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打假绝不能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维权和正义也绝不能成为职业打假人肆意妄为的借口。

我国一直在强调要依法治国,想要真正地规范市场,一方面我觉得要注重宣教,特别是在全面脱贫、强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宣传部门、基层政府要注重对于食品安全生产,特别是农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的普法教育和安全生产指导。另一方面要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就职业打假行为要在司法层面出台一些具体的解释和规定来加强日常的管理约束。在市场监督局发挥主要市场监督作用的基础上,在司法程序中降低我们普通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市场监督、参与打假,职业打假人也会渐渐地无路可走。

以上就是我对这道题的看法,谢谢各位考官。
















【公务员面试】阿姨卖150碗扣肉,遭到天价索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