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初二拜舅舅

2021-02-15 15:16 作者:烟台老科  | 我要投稿

初一拜完年,初二就进入走亲戚拜年模式。初二拜舅舅,初三(初六、初九)拜丈人,然后就是七大姑八大姨、姐夫、连襟……。


平时都忙,现在趁着新年正月,走动走动,探望探望长辈,看看身体、精神状态;坐在一起,喝喝酒,拉拉家常,联络联络感情,农村还是非常注重亲情的。

小时候走亲戚里,一个舅舅家,表兄弟能凑一起;再一个就是到姑姑家,堂兄弟能凑一起。能说上话,不拘束,热闹。

那时候跟着父母步行,走山路到舅舅家拜年。舅妈走得早,舅舅一个人张罗着四个孩子。头几年,舅舅会给我们每个人一毛,二毛,五毛的压岁钱;后来生活好了,会给一块钱,两块钱。小鞭每年都有,或者一个人几个,或者两个人分一挂。并嘱托,好好念书,放鞭的时候离草垛远一些,晌天别忘了回来吃饭。这一点,父亲平日经常对我们说,大舅拿你们这些外甥是真好!你们长大别忘了大舅的好。

我们一般都在门口玩。放完鞭炮,赶紧到南屋炕上占地方,晚了没地方坐。

大舅家两间房,还有两间南屋。

吃饭的时候,姨夫们在北房炕上坐一座,我们这十二个表兄弟在南屋炕上坐一座,炕上坐九个,很拥挤;地上站三个岁数小的,其中一个还要负责端菜。有时,母亲或者姨会把菜送过来,看看这帮孩子有没有打架。母亲、姨和大舅家的嫂子、姐姐,在厨房忙着做菜,等忙活完,在厨房按个桌子,随便吃点。

那时候,大人都忙着说话喝酒,我们这帮孩子忙着吃菜,往往小弟兄刚把菜端回来,好吃的菜就被我们这些大的都吃干净了。小弟兄气满脸通红,嘟着嘴不说话,却没有办法;我们则哈哈地笑着。可是再端菜,却长了个心眼,端鱼时,把鱼尾巴折开,边走边吃。等到上桌了,就剩下鱼头!这下倒是我们这些大的只能瞪着眼了……!这些事到现在,表兄弟凑一起喝酒时还能提起,满满的记忆,幸福的儿时!

大舅喝了酒,会到我们这儿看一看,告诉我们别打架,菜不够吃,让做菜的再做些。这时候大姨会跟着过来问我们:大舅好不好?我们都大声说:好!长大了怎么报答大舅?买好东西给大舅!大舅会很高兴地笑着,说:好生念书,别忘了老家就行了。然后慈祥地看着我们,笑呵呵地回去喝酒去了。

十二个外甥一直是大舅的骄傲。特别是吃完饭,大舅送我们走的时候,一大帮人。邻居看到常常会说:送客啊,老王?大舅会得意地说:送客,送客。老王真有福,看看这帮外甥,个个都有出息!那是,那是……。舅舅喝高了的脸上,更加的神采飞扬,呵呵地笑着。

大姨也常常跟姊妹说,要是这些外甥结了婚,初二带着媳妇一起来看舅舅,那多好啊!那可是真给大舅家长脸了!

可惜,大舅没有等到那一天!还在我读初中时,大舅因病永远离开我们!

虽然舅舅家的大哥,仍然每年初二招待我们,可是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后来,表兄弟们都成家立业了,每到初二这天,只有我们这些在家务农的能凑到一起,偶尔有几个在城里的能回来。

曾经,我们商议在第二年,所有的表兄弟初二再凑一起,聚聚。可惜,一直没有实现。



初二拜舅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