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覆灭与博士人设猜想的整理评价

玩梗时只要有趣,大家并不在意真假。然而假梗玩多了,大家便以为是真的。以为是真的,便产生新的推测。梗既然不假,那推测必是真的了。看到推测的人于是兴冲冲地跑去宣张,这不证明了梗吗?不经意间,接力棒式的循环论证自洽了。
在开始正文前,先希望各位读者明确:
对同一种剧情,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猜测。请切记:各种猜测可能都部分甚至大部分符合当下的剧情,但从一种猜测符合剧情不能推出其他猜测是错的。
基于以上,我将大体上与读者共同回顾,生于黑夜剧情中,究竟出现哪些巴别塔覆灭的线索,有哪些线索真的指向博士。给出我所见到的大体合理的数种猜想,以及从个人角度进行评价。单独整理,非舟学家,如有错误,请多包涵。

巴别塔覆灭线索
归结起来,只有两条:
间谍渗入
W从难民堆里揪出了7个间谍和一个术士;发现了接近议长室的萨卡兹。
特蕾西娅遇刺,是间谍渗入的直接结果。

2. 战局扭曲
W认为最近每场战斗都打得有点奇怪。

赫德雷提到,巴别塔的战士们都或多或少有些迷茫。

以上两条是剧情直接给出的、最明显的事实。先放下所有猜想,看看哪些线索直接指向博士:
只有战局扭曲
战局扭曲是可以确认的结果,并且明确地由博士直接负责。如Scout所言,“如果你有不满,去找博士”。接下来看间谍渗入方面。在此之前,先要明确两个问题:
一、间谍藉由何种渠道进入巴别塔?
二、博士的指挥作战才能是否包括谍战?
一、在剧情中,一批间谍伪装成难民,渗入巴别塔内。另外一个萨卡兹则更加奇怪,没有提到任何伪装身份,似乎是直接潜入。这两种情况并不属于博士掌管范围,不是军官间谍。若怀疑由博士安排,那么完全有同等的理由怀疑其他高层,比如凯尔希或者特蕾西娅。因而并不构成对博士的指控。
二、按描述,博士从一位学者应请求成为了指挥官。而W的称呼也明确提到“战地指挥官”的字眼。明确区分指挥能力与谍战能力,博士并不理所当然地具有反间谍的天赋。如果策划内部的叛乱与刺杀,动用大量的间谍人员是不明智的,又派W彻查清洗间谍更是毫无必要。假定博士派来这些间谍,可以附加许多理由去解释上面这些行为。但是直接假定博士并不擅长反间谍,面对大量间谍的渗入他只能派人彻查清洗,是同样合理而且更为简单的解释。
明确这两个问题,间谍渗入的嫌疑基本得到说明。由博士操控的概率不大。

针对博士的暗示
归结起来,仍是两处:
1. W与Scout的对话

2. 伊内丝与赫德雷的对话

以上两条是对博士做出了影射的剧情内容。仔细阅读剧情,其它对博士的描写,仅仅是描述博士令人生畏,包括“凶兆”和“异类”的字眼,并没有涉及博士所作所为。



在上文已经详细分析了间谍渗入的有关内容之后,重新回顾第一点。 W先后对间谍来由和战局扭曲提出了疑问,而Scout只是就后一点回答到“去找博士”。从W的反应来看,她并未料到这一结果。W的提问只是随口,这两个问题间其实缺少明确联系,但却让读者感到清洗间谍的博士应当为间谍的渗入负责。可以说是很有意思了。
现在看第二点,这也是最为明确的一点。在陈述了塔露拉与整合运动的情形后,说“和三年前给我的感觉一样”,并且用“他”进行指代。很小的可能是,话语中没有任何一处明指,可能在说特雷西斯的铁血手腕。姑且不论。认为,伊内丝用整合运动的颓势类比巴别塔的衰败,所用的“他”也是模糊性别指代博士。下面就这一点进行延申和展开论述。
前言:巴别塔的性质

应当注意到,生于黑夜剧情时间线起始于巴别塔中后期。巴别塔究竟为何建立,凯尔希与博士等人如何加入,都是未知数。从已有的剧情来看,巴别塔以特蕾西娅为绝对核心。凯尔希、博士等人都只是事务管理者和执行者,特蕾西娅是唯一的领导。整个巴别塔就是特蕾西娅和一群特蕾西娅单推人。



塔露拉是整合运动的领导人,以她的冷静的愤怒鼓动和驱使感染者战斗。也只有她能在不经意间,扭曲她的追随者的目的,让他们从进行反抗斗争,变为开展破坏滥杀。那么巴别塔呢?巴别塔的领导人,组织全体的精神领袖,凭一言一行影响无数萨卡兹的,只有萨卡兹的王,特蕾西娅殿下。剧情中特蕾西娅还提到,博士和凯尔希都不苟言笑,这也坐实了博士不可能达到如特蕾西娅般的影响力和高度。

假若巴别塔真如伊内丝所猜测,不知不觉中自我瓦解,那么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特蕾西娅,而不可能是博士。之后会说到,伊内丝的话不可全信。

分两种情况:一、特蕾西娅主导或参与设计了自己的遇刺。二、由博士独自设计刺杀。
这个问题可以等价于:对主导者而言,特蕾西娅遇刺换得的利益是否超过损失?
一、设计自杀
特蕾西娅身为巴别塔精神领袖、萨卡兹殿下,她的重要性可以说超过巴别塔其它的一切。如果特蕾西娅要达成自己的理想,无论是收复卡兹戴尔还是带给萨卡兹以和平,都没有任何理由设计自杀。
不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巴别塔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难道会因为一位领导遇刺而轰然倒塌吗?答曰:是。大致上分为三点,实际上是交叉糅合的。一,从权力形式上来说,组织持续运作依靠的是一个领导团队,即使失去首席成员也能够继续决策。而巴别塔是纯粹的单人领导,可以看到凯尔希处处顺着特蕾西娅的意思。||二,从精神领袖来说,重要成员如凯尔希和博士不能担起引导巴别塔成员、指引萨卡兹的责任。三,从皇室地位上来说——也可算作最重要的一点——特蕾西娅是正统萨卡兹皇女。封建制度下的皇室血脉,重要程度无可估量。特蕾西娅有绝对的名义,去号召和团结萨卡兹,有最正当的理由抗衡摄政王,收复卡兹戴尔。然而特蕾西娅遇刺后,萨卡兹再无理由跟随巴别塔。无论巴别塔能否抗衡特雷西斯,都不得不面对师出无名的局面。特雷西斯将是唯一的正统,萨卡兹不可能听命于非萨卡兹的统治。
从上面可以看出,目前现有的绝大部分认为特蕾西娅设计自杀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我甚至一度完全否定了这个可能,但@黯影诗章 则给出了这一观点理由(不得不说,舟学家还是nb)。设计自杀的唯一可能,就是特蕾西娅自知命不久矣。如果特蕾西娅死亡的损失必然承受,那么以遇刺换巴别塔和罗德岛号的保存就不无可能。BV1ba4y147uH

题外话:事件顺序
从剧情中非常明晰地看出,最先博士开始异化,之后特蕾西娅遇刺,随后巴别塔剩余人等决定淡出台面,保存力量,博士消失是在特蕾西娅遇刺之后。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在弹幕里一口咬死“博士先消失特蕾西娅才遇刺”还扬言让其他玩家“请搞清楚”。到底是哪些人在这不做考据空穴来风循环论证?


所谓内部,实际上需要讨论的当然只有博士一个人()请再次回顾等价问题,假若博士策划暗害成立,究竟什么样的利益能够驱使博士这样做呢?
目前所提出来的情况,是博士有更远的理想,或者更大的计划。尴尬之处在于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同时这一猜想对应于博士并未归心于巴别塔的情况。个人分析,究竟什么样的计划,能够值得博士放弃萨卡兹的皇女,放弃整个巴别塔呢?要放下数年的损失,意味着潜在的回报周期还会更长。按照这种猜想,博士所下的棋要数十年起步。达到这个境界其实已经不做人了(),而是银河帝国的哈里谢顿式的传奇。这样的猜测也能够符合目前剧情。但是个人来说我并不认为博士能力设定能够超越个人的极限,所以不喜欢这个猜想。

题外话:博士形象
失忆前冷血无情战争机器,失忆后沙雕憨批见谁贴谁。
另一个有趣,但与剧情完全相反的梗。我并不反感这个梗,遗憾的是有多少方舟玩家拿这个梗来分析剧情中的博士形象。
请一定注意到,博士现在的指挥仍然是无可比拟的顶尖水准,并没有迹象表明博士能力不如以往。提到巴别塔剧情就说博士不拿士兵当人看属实黑恶,提到现在的博士就摆出“阿米娅她拽我衣服”的有力论据。的确,这两部分可能不是同一类人,但我相当怀疑二者的交集如此之大因为有太多只看分析来分析剧情的憨憨。甚至看的不是分析只是梗。
那重新考虑博士的形象,现在的博士不仅具有独一的指挥水平,而且与几乎所有重要干员轻易建立了相当深切的关系。不少干员的资料和信息都是由博士单独掌握,甚至一些干员与罗德岛的合作也依赖于同博士的信任关系。现在的博士在人物交际方面近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这种能力其实类似于曾经的特蕾西娅或者塔露拉,是人格魅力、领导力、号召力。现在的博士越是显得和蔼可亲沙雕欢乐,他所具有的影响力就越令人感到畏惧。如今的博士,实际上只会比失忆前更加可怖。

回顾伊内丝与赫德雷的对话,赫德雷在剧情后段还说到:“W无疑看清了真相”。

如果所言不假,那从W对博士的态度可以判断,博士并不是策划者。如果所言不真(也很有可能如此,巴别塔的衰亡秘辛太多),也可以做出推断:伊内丝与赫德雷只是以外人视角审视,并非上帝视角的真实。正如玩家在经历了一年对W的吐槽后,剧情才揭示W的实际身份与行径。伊内丝的话虽然指向博士,但也仅供参考,而非板上钉钉。

行文至此,终于可以宣告整理与评价基本完成。通篇概览,最初引起读者怀疑的,是可能有意无意的提问,和并不言之凿凿的猜想。随后博士令人畏惧的形象,又刻意将读者往博士阴谋论的方向扯了一把。多数时候大家只是梗玩的太欢,却又在分析剧情时不能回归原本的剧情材料,而是借题发挥,就梗论梗。
驳斥博士幕后黑手论,当然应当谨慎。
但提出博士是幕后黑手,同样本应慎之又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