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暮光之城1:暮色 | 阅读随想 第二、三章

2021-08-20 09:48 作者:和颜不悦色  | 我要投稿

了解前情第一章见链接《暮光之城1:暮色》英文+译本原著 阅读笔记 第一章

作为读者和爱好者边看边译,自译内容为《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以爱德华视角回溯暮色的故事,与贝拉视角对照可以说是相映成趣了。放出频率为逢双数月发,阅读随想会与译文更新错开。敬请期待。

第二章  一目了然的事物

    正文

        

  • 贝拉和爱德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谈,贝拉就带给爱德华一波又一波的出乎意料。小心翼翼的某只狼,努力完美地打了招呼,结果贝拉毫不领情,先发制人地怀疑你为什么叫我贝拉而不是伊莎贝拉。做完实验再度陷入沉默后,贝拉又出乎意料地诘问你是否戴了隐形眼镜。本来该吓人的爱德华,直接被贝拉吓得攥紧了拳头。这还是在女主视角下慌慌张张不够冷静的状态下说出来的,不时地使用愚蠢笨拙、迷失于对方迷人的眼眸等描述,万万没想到,其实自己已经搞得爱德华方寸大乱,贝拉眼里爱德华是完美男友,原来在男主眼里,贝拉也是这么深不可测的高岭之花。看来爱情的确使人盲目与自卑。

  • 阅读是读者的再创作。因为作者在书中塑造的人物,是否同我心中的他们一样,都是很难界定的。显然,在不同的读者视角中几乎都有差别。但也正是因为掺杂着个人的理解,扁平书页中的他们也日渐变得鲜活丰满,在某种程度上,真正成了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爱德华和贝拉。

  • 就我看来,大多数病娇或强取豪夺的言情文,注定都该是悲剧结局。固然设定各有不同,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在于,童年没有得到过正常的爱。这不是所谓“原生家庭的烙印”,而是从未自父母、亲人、朋友身上得到爱,于是无从学到爱人的方式,自然也失去了以正常方式爱人的能力。就贝拉而言,固然父母离异,但她是不缺爱的。无论是孩子气而不稳重的母亲,还是粗糙温柔的警长父亲,都给予她为人父母应有的关怀和体贴。只是由于家庭的破碎,而显出隔膜和不自在。所以,这才是贝拉能够深爱,至少是以世俗正常眼光,爱爱德华的要素。

  • 特殊的是,也是使其不同于一般女孩的特质,在于她的漠世和格格不入。不能用孤傲或清高来形容她,她只是不掩饰自己的不合群;也不该给她扣上不甘平庸的帽子,她只是对于特殊对待和关心感到无所适从,哪怕是生死一线劫后余生,面对忧心忡忡的同学老师,心急如焚的爸爸查理,她也近乎漠然而无动于衷。但她绝不冷血,她只是不习惯被人如此照顾,她用经年的孤独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安全的茧壳,这带给她安全感,让她免于心碎的伤害。这不禁让我开始想象,书中未提到的贝拉的童年,是什么经历造就了她这样的性格。也许是无数次希望的落空,让她很难相信温暖。也许是她体育神经的笨拙,让她总在同龄人中感到自卑。她说过,她看起来不归属于任何地方。她从未融入过人类世界的哪个角落,也没有真正意义上跟谁和睦相处过。“我生来就该成为吸血鬼”,很久后的她这样感慨。性格决定命运,果然如是。

  • 爱德华是个极佳的读心者,故而他善于揣测,哪怕是面对谜一样看不透的贝拉。关于贝拉来到福克斯的前因后果,一问一答的瞬息之间,他就已经换了几套预设好的剧本(只是贝拉的叙述每次都不按套路)。

  • 爱德华在坦尼娅眼中,从来迎难而上,而非逃避;爱德华也很不喜欢认输的滋味。他是一个很出色的人,有一身铮铮傲骨,却每每在贝拉面前败下阵来。

  • 贝拉所经受的苦难远比她展示出来的多,她不需要一个倒苦水的树洞,她比看起来的更加坚强,更加不受限于自己的感受,乃至于无私。

第三章  奇迹

    正文

        伏笔:克莱尔与爱德华夜猎,谈及若有必要,卡伦一家可以随爱德华一起离开福克斯,他们毫无怨言。罗莎莉也许例外,但是她欠了你。


        随笔

            

  • 无法入眠变成了转化为吸血鬼后对爱德华的惩罚,八十年日夜重复的乏味生活,令卡伦家庭里唯一的单身汉感到多余而寂寞。是贝拉的到来打破了他如一潭死水的生活,或许不应该称为life,而是existence。爱情少有多么崇高圣洁的开初。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最多一步步陷于才华,交付终生。日久生情大概习惯陪伴,青春也经不起等待的蹉跎,于是顺理成章地步入婚姻殿堂。无论附加多少罗曼蒂克的元素,性与爱本来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可以说是龌龊下流,但是某种意义上,却也最为高贵。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而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德卫士只能黯然失色。

  • 你我并非不合适,只是时机未到,只能彼此错过。坦尼娅本可能得偿所愿,与爱德华结为爱侣,只是她出现的时机远远没有贝拉来得合适。恰好击中那时爱德华的所有需求。无法破译的想法,欠缺保护的柔弱,令人心疼的坚强,如出一辙的不合群,还有比任何人更加香甜的气味。她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爱人。没有什么先来后到,也没有什么万世流芳,只是,这世上最适合我的人,在我身边,往后,便是爱如潮水……

  • 我一直相信是爱德华先爱上贝拉的,不管他是否意识到,或者说他是否承认。在看了《午夜阳光》之后,我更加笃定了。并不是说爱德华爱得比贝拉更深,贝拉的爱热烈,爱德华的爱更加深沉和复杂。他懂得克制,他懂得放手和成全,他知道爱不是毁灭对方,所以甘愿独自受苦。在这一段18岁和109岁的爱情里,注定爱德华会兼具垂暮老者的清醒和青春少年的火热,在我看来,这也是爱德华这一形象最大的张力所在。

  •  很多时候,我们憧憬的不是爱情本身,而是追逐爱情的过程。在看言情时,也许会有一部分人感受到过所谓“男女主在一起后索然无味”的倾向。摘自网易评论的一段话:“Lithromantic 只喜欢产生性和情感,不想要回应 有单性恋性向的人会对他人产生情感与性吸引,同时也会渴望浪漫的恋爱关系,但不会真正地在现实中发展。这一类人不需要来自他人的爱慕情感,或不想和爱慕的人发展成恋爱关系。甚至一些单性恋者会因为感受到对象对自己的好感而停止喜欢对方,甚至厌恶对方。”凭借仅还从影视剧和小说获取爱情经验的年纪,对于浪漫婚礼后的故事,在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背后,我们很难窥见婚姻的围城、七年之痒、从执手相看到想看两厌,爱情磋磨成亲情的全貌。所以,我们为剧里书中的爱情流泪,却又竭力在现实中避免尝试爱和被爱。大可指责我是自命清高,被那些虚幻得难以企及的爱情冲昏了头脑,不愿接受世上从无完美的现实。只是见过更好的,就更难忍受将就。在我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人人都多少有渴望逃离现实的愿想,暂且让我们在少女的美梦多睡一会儿吧。谁的内心还不是个小女孩呢?



暮光之城1:暮色 | 阅读随想 第二、三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