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的“玉碎”

2023-07-21 22:10 作者:梦中遇冉  | 我要投稿

日本玉碎战,即所谓“玉碎战”,是日本在战争时期的一个特有的概念,也是自我美化的一个称呼,实质上特指“全军覆灭”。日军自称在亚洲战场上有三大“玉碎战”——密支那战役、腾冲战役、松山战役,而我军则称之为“歼灭战”或“焦土战”。“玉碎”,出典于《北齐书》,原文为“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作为不屈不挠的象征。但这个词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被日军曲解借用,用来美化整个日军部队不肯投降,被盟军全歼的作战。

松山战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的第一次“玉碎战”,日本公刊战史上称之为二战亚洲战场上的一次“玉碎”作战。“密支那”当时有800日军逃军,“腾冲”和“松山”这两次基本上是“全歼”,日军有极少量溃逃。从日本战史记载来讲,是把后两次“玉碎战”浓抹重彩描绘。 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著名电影《啊,海军》里,主人公选择参加最后的“玉碎战”,临走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大意是:“眼前这批海军学校里的青年,受过良好的文武教育,懂英语,日本的未来就靠他们了。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活着,我必须赴死。”2014年日本新上映的电影《永远的零》中,“玉碎战”类似的逻辑再一次被搬上银幕,爱惜生命的主人公本来不愿执行自杀攻击的任务,但最终还是参加了“神风特攻队”,理由也是“为了心爱的人能好好活下去”。社会蒙蔽日本国内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当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玉碎”为日本挣来了其战后获得的“优待”。这种歪理,其实就是安倍一再重复的“感恩”所想表达的意思。 痴人说梦的“一亿玉碎”

随着太平洋战场上战局的扭转,日本政府不想直接投降,想让盟军看看日本抵抗的决心,于是在二战末期日本政府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一亿玉碎”计划,声称要和盟军死战到底,日本的每一位国民都会为抵抗事业付出自己的生命。每一位日本人都要做好必死的觉悟,在“一亿玉碎”提出后,日本本土开始征兵高潮,动员全部日本人,投入到这毫无人性可言的行为,防卫日本本土被盟军登陆,“全民”武装,构建防御工事,在美军登陆上日本本土时,没有武器的日本人要手持农具,工具的上去与盟军进行肉搏,而日本政府却给天皇等重要人物建立避难所,由此可见,这真是日本法西斯的丑恶嘴脸,牺牲人民的性命为自己提供安全保障。以下都是“一亿玉碎”计划所动员的情况。

由此能得知,如果美军对日本本土进行登陆作战,必将面临惨重的损失。 “玉碎”破产

早在日本投降前,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主张美国赶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发原子弹,这个计划(曼哈顿计划)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

曼哈顿计划的美国科学家

纳粹德国投降后,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数次轰炸美军对B-29轰炸机对日本本土随意轰炸,而日本的放空火力与飞机却束手无策,使得“一亿玉碎”的计划产生了动摇。随着美国研发原子弹的成功,美国想要摧毁日本抵抗的决心,并向长崎和广岛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日本高层与人民看到这样的惨况,使得日本国内的抵抗决心瓦解,加之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等情况,使日本高层放弃“一亿玉碎”,并于1945年8月15日在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

日本的“玉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