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书法课到底靠谱不靠谱???

虽然已经做了快两年的书法线上课,但仍然还会有朋友问我:“线上书法课,这事儿靠谱吗?”好像我干了这么长时间都是在逗着玩(😂)似的。
其实我也很理解这些朋友的困惑,他们主要就是觉得书法一定是要老师同学面对面在一起才能学,所以才会觉得网络教书法不是个靠谱的事情。
今天,我就要正式来给这些“年轻”的朋友们上一课:
线上书法课,真的可以很靠谱!
废话不说,先上一波学员的学习前后对比图:



再来几张我们同学写的小作品:






如果你觉得我的同学们写得还不错,那么接下来我就为大家逐一讲讲,我们是如何让线上书法课变得比线下课还有效且丰富的!
1、合适的机位与详细的讲解=面对面授课
其实最多同学关心的问题就是线上课怎么解决“无法面对面”学习这个难题,因为同学们觉得只有面对着老师才能把老师的运笔看得最清楚明了。
这个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在“面对面”的教学当中,你可以实时切换自己的视角,找到自己最需要的角度来观察学习。而线上书法课毕竟是平面空间的录像,无法做到视角的实时转换,确实有局限性。
但这里面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其实能最清楚地观察运笔的角度并不多,我们可以通过对机位的研究找到最合适学习者观察的位置。

经过我们对课程的不断研究、反思发现,机位固定在书写者右手斜上方约60度(与水平面)的位置的时候,录制出来的效果最好。这个位置不仅可以清楚地看见五个手指是如何协调运作的,同时也与学习者在写书法时看自己的手的角度一致,同学就可以完全按照视频录制出来的运笔方式进行运笔,不用再进行角度的转换。

同时,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们的助教(教务长)都是手持手机进行录像,保证随时变换镜头位置,以方便同学观看。

随着课程不断的更迭,我们也越来越了解同学们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对于完完全全的初学者来说,其实每一次下笔都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在遇到同学感到特别困难的笔画时,我们会给同学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讲解。
举一个在灵飞经课里面的例子

这个小小的横可能在你写的时候并不会太在意,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好好学一学的笔画。这个横的笔法要点与难点在于起笔处的回锋,这个回锋里面体现了“调锋”、“提按”、“节奏”等一系列书法笔法中很重要的部分,这些笔法的综合运用才能够准确写出一个“有棱角的回锋”。想写好字,且具备自学能力,这个过程需要“自觉”,而不是随便一写就出来了,也不管写的形态对不对,也不管是怎么写出来的。
下面,我就将课程里讲这个笔画的部分截图,并将视频的讲解翻译成文字。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很多学习上的障碍并不是技术造成的,而是老师到底能不能对小白们的疑惑感同身受。而这种“同理心”,是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而来的。
在近两年的线上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于绝大多数的初学者来说(排除一些天赋异禀的同学),学习难度在于一上手之后要顾及的东西太多——笔锋方向、提按、速度……这些总结起来都是“控笔”问题;控笔之外,还要顾及书写出来的形状,如果一上来写字,还有结构,甚至还要顾及一篇写出来的效果……
以上这些对初学者来说真的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且艰巨的工程。如果将这些东西一股脑的加于初学者,效果并不好,因为每一个小点都是问题,每个问题都要去进行针对的练习。

为了解决初学者一入手感觉困难的问题,我们专门设计了帮助小白快速进入书写状态、训练控笔的“预备课练习”。预备课练习是将复杂的控笔过程进行拆解,每次只练习其中一个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先分解动作,再组合起来。
举个捺的例子
当我们书写唐楷《多宝塔碑》的捺时候,会觉得有难度,形状总也写不好。但其实这个“捺”的笔画也可以由多个分解动作组成。
基础——中锋、侧锋用笔
粗细——圆兰叶线
一边的加粗——下兰叶线
捺脚——方兰叶线
从分解到组合,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信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白逐渐将控笔的能力提升上去,让“书法入门”变成一个简单、操作性强的过程。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双机位的视频录制也出现了,我们也在不断调整课程的录制,多宝塔课程已经全面采用双机位录制,灵飞经课程也80%使用双机位录制。双机位录制的课程可以解决单机位有时候手指、手腕不能兼顾的问题。
2、用视频+图片完成作业反馈
除了对于学习过程的不理解,“如何交作业”也是很多同学关注的问题。其实这个事情特简单——视频+图片,全能搞定。
其实不论学什么,一位优秀老师的介入都可以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这里的提高效率包括引领同学“不走弯路”,还有就是“及时纠错”。对于初学者来说,自学的困难在于要处理的信息量太大,一个笔画、一个字,你并不能一下get到重点,或许一个根本不典型、不重要的地方就让你花费太多的力气,具有普遍性的、重要的点反而没有抓住。
我们不断鼓励学生用录像的形式提交作业,这样能够最真实地反应出在书写中。

在两年的线上教学中,我们慢慢发现,有些学生交出来的作业很好,但偶尔看到写字的视频却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开始特别强调要让学生采用视频交作业的方式,真实记录下自己的书写过程,这样我们可以保证学员是真的“写”对了,而不是“画”对了。
3、简单粗暴的授课;保姆级别的纠错与陪伴
除了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其实线上课提供了更广的选择,而且老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也更透明。
教学其实有点像“玄学”,你对哪个老师来电还真不一定。线下课程囿于时间的选择和地域的限制,往往可以选择的老师不是很多。而且据我观察,很多“看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很“二把刀”的老师,更热衷于线下教几个学生,而不会在网上开课。能在网上活下来的老师,总会是在某个方面有点特色。
说回来,我热衷于书法入门课程的钻研与讲授,致力于破除“书法很玄”的迷信,让书写技巧变得可描述和复制。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其实之所以很多小白觉得写书法难,是因为在讲课过程中,有很多老师“以为自己讲了”或者默认小白“自己都懂”了很多而忽略了很多小白真的不知道的东西。
细致但不繁琐;简单粗暴,不故弄玄虚;强操作性是我一直在追求的教学风格。
比如说,如何鉴定“线质”的好坏?为什么总把篆书藏头的部分写出个尖尖?为什么帖上是方的可我一写就圆?……
可能遇到这些问题,很多老师会说“多写就行了”,这就好像我小时候学英语,老师总说“这靠语感”。我心里就“mmp的语感,我要有语感我早不学了”!
其实凡事有因果,若无因果,便成为玄学。在书写中,不论是笔墨材料,还是微小的一个动作,乃至一个迟疑与停顿,都会影响最终书写的效果。而这其中的“因”,就是老师应该传授的部分。

我经常努力抛开自己所学和已有的技巧,去观察和揣测一个小白的书写乃至心路历程:到底是哪个细节让我们分道扬镳?
当然,有时候就算老师都细致地讲过一遍,自己也都听进去了,可一写还是回到解放前。咋整?
一个字!练!并且是在不断纠错中练。千万不能一条道走到黑。讲到这,我就很自豪滴来介绍一下我们“保姆级别”的判作业了!

每天助教老师都会给你视频判作业!助教老师(教务长)是北京市书协会员,大凝书房创始人之一,一位一直做着幕后工作的老哥哥,每天深夜,他都将持着烟嗓,为你带来一次净化身体与灵魂的判作业……
哔……
深知小白同学们“一看全都会,一写全不对”的惨痛经历,和由此带来的苦恼,于是我们秉承“同一件事对100个人分别强调,每人强调100遍都像说第一遍一样” 的工作宗旨,给每个同学不断纠正问题。就算是同一个问题纠正100遍也是义不容辞的!
说到这里,其实能给大家呈现出一套完整的课程,离不开我们整个TEAM的团结协作。我来负责整个课程的统筹安排,孟老师负责讲义的文字部分编辑,豪哥负责讲义的视觉呈现,万老师负责帮助大家整理、催促作业,教务长则每天来给大家的点评作业。
这种主讲教师+助教的“双师”模式,让我和教务长分工明确并且可以各抒己长。我负责带领大家冲锋陷阵,教务长负责断后,同学们在写书法这场战役上,一定屡战屡胜。
4、线上课可能更系统、更有计划性
据我了解,现在比较多的线下课程都是确定好一本字帖后,老师带着写。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缺乏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规范的教材讲义,往往随性的成分比较多。
而线上课程(至少我们的课程已经达到)会清楚地列出每节课的安排,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一般线下课程一节课中会有1/2左右时间是自己练习,这其实占用了上课的时间。而我们的线上课是课程全干货,再加上每天的作业辅导,学习时间更长。加上平时在群里的随时交流,使整个学习过程丰富、立体。
在这里多说一句,其实现在很多人来学习书法,不仅仅是想把字写好,还会更想了解关于鉴赏、书法史、书法理论甚至文字学、古代文学等相关的周边知识。因此,我们的课程也会专门安排这部分课程,让同学们不仅仅是“会写字”,更多的“涨芝士”~


五、事实说话——称霸一方的学员作业
我们有上百张特别优秀的好作业,实在不知道怎么为大家展示,特别想一一贴出来。
之前也做了一些合集,大家可以戳进去看看⬇️
五体课·己亥一期班的同学完成了三个月的篆书学习,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学习成果吧~五体课学员作品一览
合集里没包括的,再为大家展示一二~















过瘾不过瘾!
好了,到这里也差不多要结束了,最后还是打个广告吧,毕竟我们的课这么好,就不忍心再让你自己一个人承受自学之苦了!
扫码咨询我们的系统五体课,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