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樵争芥,宋·司马光《迂书》
拾樵争芥 宋·司马光《迂书》 【原文】 迂夫见童子拾樵于道,约曰:“见樵先呼者得之,后毋得争也。” 皆曰:“诺!” 既而行,相与笑语戏狎,至欢也。 瞲然见横芥于道,其一先呼,而众童子争之,遂相挞击,有伤者。 迂夫惕然,亟归而叹曰:“噫!夫天下之利大于横芥者多矣,吾不知戒而日与人游,恃其欢而信其约。一旦有先呼而斗者,能无伤乎?” 【今译】 迂夫在路上看见一群儿童拾柴草(迂夫见童子拾樵于道,拾樵:拣柴火),他们约定道(约曰):“见樵先呼者(凡事谁发现柴草先呼叫的,看见柴火先喊的人),得之(便得到柴火),后毋得争也(后面的人便不要再争了)。” 大家都说(皆曰):“诺(好吧)!” 然后这群小孩儿便往前走,继续前行(既而行),大家相互说笑戏耍(相与笑语戏狎),十分亲热欢快,很开心(至欢也)。 突然看到路前有一根小柴草横在那里(瞲然见横芥于道),其中一个儿童先呼叫起来(其一先呼),其他儿童也争相呼叫着,所有的孩子都争抢那小柴火(而众童子争之),以致相互打斗起来(遂相挞击),有的人还受了重伤(有伤者)。 迂夫看到这情景立即警觉起来(迂夫惕然),赶紧往回走,急忙回归(亟归),并叹息着说(而叹曰):“唉!天下利益比那横在路上的一根草大得多,大于小柴火的利益太多了(夫天下之利大于横芥者多矣),我不知道警戒自己(吾不知戒),而天天跟人们交游(而日与人游),依据人们的欢快,开心的表情(恃其欢),而听信他们的盟约,相信他们会守约(而信其约)。 然而,一旦有先呼叫者(一旦有先呼)而惹来斗殴、争斗(而斗),岂能不被打伤吗(能无伤乎)?” 【赏析】 司马光在《迂书》中写了一组故事,并虚拟以一个叫“迂夫”的人物代替作者阐发主旨。 本则寓言讽刺了为争夺小利而背弃承诺、背信忘义的官场习气,和不遵守约定、不讲诚信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