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成长下午茶:i人变e人,可能吗?

今天看到“为i做e”上了热搜,浏览一些评论回复,有些人认为根据荣格的理论,i人(即内倾人格)不可能变成e人(即外倾人格),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娱乐话题,身为社会中的一员,无论多么内向的人,都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朋友、家人挺身而出,勇敢一下,即使是叫服务员这样的小事。
其实在阿茶的评论区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争论,有人分享自己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人格类型发生了变化,有人会回复说,人格类型是固定不变的,人格改变是因为测试题翻译问题导致结果不准,或是受试者在回答测试题时不诚实。但不可否认,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有人格类型发生转变的经历。人格是否会发生转变?内倾人格是否有可能变成外倾人格?今天的下午茶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内倾与外倾确实不易改变
内倾和外倾是心理学上描述人格特征的两个维度,分别指的是个体对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注和取向。内倾人格特征表现为对内部世界的关注较多,倾向于独处、深思熟虑和自我反省;而外倾人格特征则表现为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较多,倾向于社交、活跃和外向。

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和早期环境的影响,形成较为稳定。内倾和外倾人格特征在个体中有较强的稳定性,并且通常在儿童时期就开始显现。因此,仅就内倾和外倾两个维度而言,确实是比较稳定、不容易改变的。
并非完全转变,而是在成长中取得平衡
虽然内倾外倾相对稳定,但它们并非完全不可改变。在个体的生命周期中,人格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包括内倾和外倾。例如,一些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可能在外向和内向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个体对内外世界的关注和取向发生了变化。

一个内倾的人在经历一段积极的社交经验,获得了正向的情绪价值、实现了个人目标等,可能会让他们对社交产生兴趣,从而在外倾特征上有所增加。或者一个外倾的人在经历了一段内省和自我反省的时期后,其内倾特征可能会增加。
为什么人们想要从i人变为e人?
在如今的社会期望之中,外倾人格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可能更加普遍和被接受。外倾人格通常被认为是社交、活跃和自信的,这与某些社会文化和职业环境中的理想形象相符。因此,一些内倾人可能受到社会期望的影响,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外向和社交。
也有人为了自我成长、个人目标,而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加外向,以克服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困难,获得更多积极经验,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适应社会环境,从而获得更多成功和满足感。

虽然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变得更好,但我们不能否认现在的社会对于内倾人格还缺少足够的理解和包容,内倾人独特的优点和价值容易被忽略,从而不能让他们充分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力,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内倾人深思熟虑、内省,能做出更好的判断;他们在内心积累丰富的情感和经验,从而激发出灵感与创造力;他们虽然不善社交,但对自己真正关心和在意的人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
内倾和外倾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内倾人没有必要为了社会期望而逼迫自己变成外倾人。但当你期望拥有良好的社交、顺利职业发展,如果仍然止步不前,就会落入自我消耗、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之中,此时你当然可以为了自己做出积极的改变。
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上做出适当调整
人类的性格构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包括遗传、生物化学、心理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虽然外部环境和生活经历可以对人格产生影响,但有目的的人格转变通常需要个体自己的努力和时间。
要想做出改变,首先应该认真考虑自己是否真的希望自己转变,并明确希望自己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变,意愿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就是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在有改变意愿的基础之上,积极社交、增加与他人互动、积极表达观点等这些“外倾行为”,都不再是逼迫自己,而是在实际生活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情景做出的适应性调整。此外,虽然对内倾人很难,但大家要学会寻求帮助与支持,积极的社交和表达可以从身边朋友和家人开始练习,或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以获得专业的指导。

而在追求人格改变时,也应保持现实和合理的期望,人格特征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努力、时间和耐心。从接受并珍惜自己的真实人格开始,慢慢进行调整和改变,但改变人格特征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原有的人格特征,而是在原有特征的基础上做出适度的调整,要保持真实和自我接纳,避免自我否定或过分追求外部期望。
我们内心的冲突
说回“i人变e人,可能吗?”这个问题,答案当然是可能的,人格类型某种意义上是流动的。但最重要的经常问问自己是否达成了自洽的状态,无论是i还是e,我们是否接纳与认可现在的自己,是否能够很好地理解并尊重现在的自己,是否通过改变获得了幸福感和满足感。

如果改变造成了新的自我否定和内疚情绪,反而增加了内心的冲突,那么或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目标和方法。实现自我接纳和自洽,让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和谐,是最关键的。
无论我们是内倾还是外倾,我们都应该在追求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道路上,秉持真实和尊重自己的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认可自己,而不是一味寻求他人的认可。
大家是否经历过人格转变的情况呢?是经历了一些事情被动转变,还是自己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或者已达成自洽,不需要也不希望自己的人格类型发生变化,都可以留言分享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