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VS人工智能,谁将引领未来?

2022年末,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向世人展示了猴子意念控制按键的成果。
今年5月,Neuralink的人体临床实验进一步取得美国FDA的批准。
脑机接口技术正在实现生物体与人造机器的互嵌互联,并将我们推向了一个科幻般的现实。
而对于人类思维、记忆、认知、情感能力的神经科学研究,则是脑机接口的基础。
神经科学这门用大脑研究大脑的科学,带我们造访⼤脑最深处的意识,触及人类心灵的本质。
人脑拥有近860亿个神经元,通过100万亿个突触相互连接、彼此通信。大约1mm³的人类脑组织,就已经包含了5万个神经元以及13亿突触。这一数量级几乎达到银河系中我们可估测到的恒星数量。
脑连接组为不同脑区之间神经元放电提供传输信号的线缆,成为奏响人类行为之乐的琴弦。人类意识如同照亮黑暗的火光,富有神秘感地栖居于此。
神经元之间的放电与交流是自我意识存在的起点,这一簇簇从自我出发的小小火花,最终在交相辉映中构成了更为复杂的人类社会。
而对于生物大脑的研究,也是我们自下而上地走向人工智能的理想路径。
从图灵提出人工智能模仿生物智能的“模仿游戏”,到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奇点的计算机视觉研究,AI自诞生起,便深受大脑神经网络的启发。AI之父约翰·麦卡锡发起的达特茅斯项目,正是为了在机器上模仿人的智能。
时至今日,ChatGPT、Midjourney等大模型,已向我们证明这种模仿的潜力。不久前,马斯克及多名图灵奖获得者共同签署千人联名信,提出的“AI威胁论”,已成为引发全球热议的话题。
深受大脑计算性原理的启发,人工智能学者得以不断优化机器学习的算法架构,加上脑机接口的实现,我们得以畅想一个全脑仿真的未来:
神经连接图谱的模型将在计算机上完全还原,为我们的意识构建数字孪生的副本,数字生命的运作将会成真。
终有一日,人类能够实现心智、大脑和计算机的终极互联。
站在这个赛博世代的起点,你是否也渴先人一步,深入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领域,一同探索这些未来引擎?
科学传播与咨询机构「神经现实」联合「新连接探索营」,将和你一起开启为期12天的【脑与智能线下探索营】之旅,探索营开设了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两个方向(二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