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白河豚升天,以石蒜物语的前四话作为一个视角。

石蒜物语开播后的高热度侧面体现在其网络二创的流行,其中最能够反映这一点的莫过于以捕捉两位主人翁互动关系的插画在SNS平台上大行其道。这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主流受众对于作品预期的偏差:将这部作品视作是一部以描写女性人物形象间纤细关系的作品在相当程度上与作品本身的叙事目标间产生了足够为一般观众认识到的张力。事故,石蒜物语究竟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笔者将以石蒜的前四话作为一个视角加以阐发。
不可否认的是,两位主人翁间的关系的描绘与展现是本作一个重要主题,在文本对于两位主人翁的刻画中,这占据了相当大的叙事占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叙事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应当是制作组的有意为之。作为结果,以相关内容为主题的作品片段在SNS上的流行促进了本作讨论度的水涨船高,是故可以将本作中出现的女主人翁间的互动情形视作为一种作品既定的制作方针。
从作品宣传策略的角度来说,作为招牌的互动吸引了大量一般受众,自然这部分受众也期望更进一步的互动情形,这是无可厚非的。本作的文本行进也极大地满足了这部分受众的需求,可以说是传统动画借助新兴互联网传播手段得到关注度的典型正面案例。但一个隐忧是,对于作品女主人翁间互动关系的不成比例的关注对于观众的主体构成产生影响,使得主流观众群体对于本作的期望转变为以人物互动为主体的类芳文式四格日常作品为范式的情形。作为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莉可丽丝】的叙事野心不止于此。在互动背后,本作的叙事中潜藏着更多奥秘。

一个需要被考虑的问题首先是,本作的背景对于本作的展开而言意味着什么?一般的表征是,在本作的各种场景中两位女主人翁都发生了足够的互动,这似乎使得本作的奇幻背景沦为一种为两位主人翁提供便利的无关紧要的设定。更多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在SNS平台流传的段子中,作者将本作的两位女主人翁带入“衡水中学”,并使得这样的转换显得天衣无缝。这样的戏谑把握了本作的某个特质,似乎本作的背景果真起到了极小的作用、只是添了一份奇幻色彩的背景布。
实情需要被二分加以阐发。一方面,本作带有奇幻色彩的设定的确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通过文本中的一组“DA-咖啡厅”的对立,两者分别代表的日常与非日常的对立得以完成塑造。制作组分别在第三与第四话中分别以对于DA总部的刻画和地铁站爆炸一事加深了此种设定具有的异质性或是奇幻性特质给予观众的印象。而我们同样需要看到,这样一种事实上的对立被女主人翁们的互动消解。最典型的莫过于第三话中在DA总部喷泉前的转圈圈,不考虑其实情,这样的行为的设计消弭了这一异质性场域具有的内涵。换而言之,咖啡厅与DA的对立并不是一种传统戏剧意义上的对立关系。“混沌”,或许用这个词形容是恰切的。

这一点同样在咖啡厅意向中得到体现。在传统二分法的视野下,作为DA的对立,咖啡厅应当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安定稳固的意象、一个“居所”。而通过第四话开篇从地下室的靶场到店面的转场,这样的暗喻亦体现出咖啡厅与DA互为表里的特征。咖啡厅只是DA的外派分部,从来都不是居所,少女们也没有因为地点的切换而卸下她们身为特工的身份。所以,不如说,本作从来没有营造出一个能够安然放置日常以供少女们在此中通过纤细互动完成生命的舒展的居所。这是本作与一般以校园为隐喻的传统百合作品间最显著的差异所在。
是故,一种对于本作人物互动实情的反思显得必要。在否决了为了生命之舒展而完成的人物互动的传统百合作品的藩篱后,再次审视这部作品,人物互动有了一种崭新的内涵。实情是,少女们的互动是建立在一种巨大的隐忧之上的,也就是背景设定中的特工的身份以及朝不保夕的注定的前景,化为以潜隐在背景中的DA为符号的巨大存在。于是,在这个意义上,少女们的感情回归了涵盖这一内涵的符号,S文化,的最初内涵、一种在面对黯淡前途的具有反叛性的情感迸发。“宣扬青春”,这句最终激化戏剧冲突并最终指向第三话中经典的转圈圈的戏谑,成为了解释少女们试图对抗无能为力的绝望苦斗的意指。没有身份、没有未来、没有亲密关系,对于少女们而言,这样的迸进成为了电影艺术中激烈反叛经过软化和包装后的拙劣效仿。

然而并不意味着没有例外,对于本作而言,事实性的同源不意味着不存在日常与非日常的区隔。于是,制作组十分考究地区隔出不同场景间的对立关系,并将少女们的互动柔软地安置在名为彼岸的那一侧。不论是第三话中象征着怀旧熟识安稳的喷泉与训练场的区隔,还是第四话中将少女们置于一种日常的语境下给予她们以表象上的舒展,这都使得文本的行进大都延续着校园百合的一套既有方法论行进。然而第四话的地铁站爆炸一例唐突地使非日常的场域侵入正常的日常叙事的节奏中、破坏了原本两者间暧昧而相当程度上泾渭分明的界限。衣着入时的少女严肃的神情,使得这样的场景几乎发生了错乱。这是这一幕受到批评的缘故之一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