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列子》里的典故 下

2023-05-13 13:03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一) ​ 文言文:公仪伯以力闻诸侯,堂谿公言之于周宣王,王备礼以聘之。公仪伯至;观形,懦夫也。宣王心惑而疑曰:“女之力何如?”公仪伯曰:“臣之力能折春螽之股,堪秋蝉之翼。”王作色曰:“吾之力者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犹憾其弱。女折春螽之股,堪秋蝉之翼,而力闻天下,何也?”公仪伯长息退席,曰:“善哉王之问也!臣敢以实对。臣之师有商丘子者,力无敌于天下,而六亲不知,以未尝用其力故也。臣以死事之。乃告臣曰:‘人欲见其所不见,视人所不窥;欲得其所不得,修人所不为。故学眎者先见舆薪,学听者先闻掸钟。夫有易于内者无难于外。于外无难,故名不出其一家。’今臣之名闻于诸侯,是臣违师之教,显臣之能者也。然则臣之名不以负其力者也,以能用其力者也;不犹愈于负其力者乎?” 白话:公仪伯是诸侯口中的大力士,堂谿公向周宣王推荐大力士公仪伯。宣王让人带着礼物去聘请公仪伯。公仪伯来见宣王,宣王打量公仪伯外表,怎么看都觉得这人像个懦夫。 他很疑惑外面是怎么传的,说这人是大力士,宣王问公仪伯“你真的是大力士吗?” 公仪伯回答说“臣的力气可以折断春螽(蝗虫)的大腿,拆下秋蝉的翅膀。” 宣王沉着脸说“我的力气能撕裂犀兕的皮,拽九牛的尾巴让它站住,这样我都嫌自己力气小。你这个折断春螽(蝗虫)的大腿,拆下秋蝉的翅膀的力气,怎么被说成天下闻名的大力士呢?” 公仪伯长叹一声,离开席位,说“善哉大王这么说我!臣斗胆据实回答吧。臣有位老师叫商丘子,是天底下最有力气的人,但是他的家人亲戚却不知道商丘子力气这么大,这是他从来就没展现他的力气的缘故。臣很敬重他,他才私下告诉臣说‘人都希望看见自己看不见的东西,打听到别人所打听不到的;希望得到自己所得不到的,修那些别人无法修的行。所以,练目力的人先看满车的木材,练听力的先辨别掸钟声(乐器)。要是内心以为这事儿容易办到,那么实际执行的时候也就不太难。要是没有什么事能为难到他的话,名声自然传不出家门之外。’现在臣是大力士这个名号已经传遍诸侯,我已经违背了老师的教导,证明臣四处张扬自己。但是臣的名声绝对不会辜负自己的力气,因为臣真的有这个能力;这难道不比名声辜负了自己的能力好吗?” (二) ​ 文言文: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事;而悦赵人公孙龙。乐正子舆之徒笑之。公子牟曰:“子何笑牟之悦公孙龙也?”子舆曰:“公孙龙之为人也,行无师,学无友,佞给而不中,漫衍而无家,好怪而妄言。欲惑人之心,屈人之口,与韩檀等肄之。”公子牟变容曰:“何子状公孙龙之过欤?请闻其实。”子舆曰:“吾笑龙之诒孔穿,言‘善射者,能令后镞中前括,发发相及,矢矢相属;前矢造准而无绝落,后矢之括犹衔弦,视之若一焉。’孔穿骇之。龙曰:‘此未其妙者。逢蒙之弟子曰鸿超,怒其妻而怖之。引乌号之弓,綦卫之箭,射其目。矢来注眸子而眶不睫,矢隧地而尘不扬。’是岂智者之言与?“公子牟曰:”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晓。後镞中前括,钧後于前。矢注眸子而眶不睫,尽矢之势也。子何疑焉?“乐正子舆曰:‘子,龙之徒,焉得不饰其阙?吾又言其尤者。’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公子牟曰:’子不谕至言而以为尤也,尤其在子矣。夫无意则心同。无指则皆至。尽物者常有。影不移者,说在改也。发引千钧,势至等也。白马非马,形名离也。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乐正子舆曰:“子以公孙龙之鸣皆条也。设令发于余窍,子亦将承之。”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曰:“请待余日,更谒子论。” 白话:魏国有位出名的中山公子牟,他喜欢和贤人交往,从不关心国家大事,还是公孙龙的铁杆粉丝。 有回乐正子舆拿这件事取笑他,公子牟说“我确实是公孙龙的铁粉,您为什么要拿这件事笑话我?” 子舆说“公孙龙是个不靠谱的人,他那套理论没有老师教授,完全是自己瞎编出来的,也没人跟他学习,花言巧语一通,没有一句说到重点,天花乱坠不成体统,喜欢讲些奇怪的论点再加上揣测的论据。完全是在蛊惑人心,绕来绕去的理论把人绕到说不出话,跟韩檀等人差不多。” 公子牟听了脸色一变,说“您凭什么这么说公孙龙呢?请教有没根据。” 子舆说“好吧,我说说我笑话公孙龙的原因,比如他欺负孔穿这件事,公孙龙说‘擅长射箭的人,如果能后一箭的箭头射中前一箭的箭尾,一箭一箭相及,一箭连着一箭;前面那一箭瞄准刚发射出,后面这一箭的箭尾已经上了弓弦,看着所有射出的箭连接成一箭。’孔穿对公孙龙的说法极为惊讶,公孙龙又说‘这还不是重点。逢蒙有个叫鸿超的学生,有回生他老婆的气,于是拿着綦卫的箭,拉起乌号的弓射向她的眼睛,箭头都快碰到眼珠子了,她眼都没眨一下,然后箭就掉到地上,不扬一丝尘土。’你听听这是一位正常人说的话吗?” 公子牟说“有智慧人讲的话虽然愚蠢的人不能明白,后一箭的箭头射中前一箭的箭尾,因为前后两箭同样的力度产生同样的速度以及运动方向一样啊;箭头都快碰到眼珠子了,她眼都没眨一下,那是因为箭的力量尽了,您在怀疑什么?” 乐正子舆说“您,果然是公孙龙的粉丝,能不替他掩饰错误的观点吗?我再说说他更荒唐的言论。公孙龙欺骗魏王说‘意念不是心,概念不能完全概括事物,事物无法让你了解清楚,影子不会移动,发丝能拉动千斤重的东西,白马不是马,孤牛犊不曾有母亲。’他违背常识的理论多的数不清。” 公子牟说“您是因为没弄懂人家在说什么,才会感觉他很荒唐,真的,确实是您无知了。没有意念才是心,没有概念才能涵盖所有的事物,能完全了解事物的就是‘事物存在’而且不会变来变去,说影子不会移动是因为影子一直在改变,说发丝能拉动千斤重的东西是因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说白马不是马是讲白马的形状和颜色不是马,说孤牛犊不曾有母亲是讲牛犊不孤。” 乐正子舆说“您认为公孙龙讲的理论都有道理,即便他说的尽是屁话,您也能给帮他说溜了。” 公子牟默然良久,起身向乐正子舆告辞说“改天,我们再聊。” (三) ​ 文言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白话:孔子往东边游历,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便凑上前问“你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那个时候离人近,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小孩,卻以为日出的时候离人远,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前一小孩说“别听他的,太阳刚升起来的那个时候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却像盘盂,这不刚好符合离远的看起来小,离近看起来大吗?” 另一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凉爽爽的,到了中午时候温度如手指探热水,这不正好符合离近的热,离远了凉爽吗?” 孔子一下子懵圈了,这两位小孩取笑孔子说“为什么大家都说你什么都知道呢?” (四) ​ 文言文: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于是公扈反齐婴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识。齐婴亦反公扈之室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识。二室因相与讼,求辨于扁鹊。扁鹊辨其所由,讼乃已。 白话:鲁公扈、赵齐婴两人身体不舒服,他们一起来到扁鹊医疗所。扁鹊为他们二人治病,不久他们二人的病好了。 扁鹊对鲁公扈、赵齐婴说“你们二位所得的病,是从外部招引至身体,然后保存在内脏里,这种病症吃些药就可以好了。但现在我经过仔细诊断,发现你们有另一病症,这病是你们一生下来就有的,而且还随着身体生长,要不要我来替你们治治?” 鲁公扈、赵齐婴说“希望您能将您的看法,说与我们知道。” 扁鹊对鲁公扈说“你这人有颗高傲的心,但是呢?能力太差,所以您脑中想法特别多,但难以判定自己的想法,造成无法果断下决定。而赵齐婴呢,他心中的学识不怎么样,可是偏偏为人好强,所以总是因为事前考虑不周详,一执行起来只好靠专横。要是能把你们的心换一下,取个平均,这样就十分完美了。” 二人同意治疗后,扁鹊让他们喝下毒酒,两人昏迷三天。这三天,扁鹊为他们开胸取心,然后将他们的心放到对方的胸腔中,再用一些神药。二人醒来,感觉不出有什么异样,他们辞别扁鹊回家。 鲁公扈很自然地来到赵齐婴的家,赵齐婴的老婆、子女不认识鲁公扈,可是鲁公扈却知道他们。 赵齐婴很自然地来到鲁公扈的家,鲁公扈的老婆、子女不认识赵齐婴,赵齐婴却知道他们。 两家人将他们抓去见官,官也懵逼,只好召来扁鹊,让扁鹊说明情况。扁鹊将这事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人们才明白怎么回事。 (五) ​ 文言文: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钧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所。”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何如?”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于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被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 白话:“每当琴师匏巴一弹琴,便能见到鸟儿随着乐声飞舞,鱼儿伴着节奏跳跃。” 郑国人师文听到他人这么说,便决定离开家乡跟随师襄学习。但是他学习三年,没弄懂按指调弦,所以无法弹好一首曲子。 师襄说“你可以回去了。” 师文放下练习的琴,叹息道“我并不是不能调弦,也不是弹不了乐曲。我所在意的不是琴弦,也没将所有心思放在练习弹奏乐曲上。我这样子心不在焉,因而无法与乐器相应,也就不敢用手去拨动琴弦。您给我几天时间,再做决定吧。” 几天后,师文来见师襄。师襄问“你这琴练得怎么样了?” 师文说“可以了,您让我试试?” 当时正好是春季,师文坐下来拨动商弦,奏起南吕(十二律中的第十律,相对于一年中的农历八月份。),随着乐声一时让人感觉凉风生起,树木果实累累,处于秋天的景色中。接着师文拨动角弦,奏起夹钟(夹钟:第四律,相对于二月份。)。随着乐声一时让人感觉暖风徐徐吹来,树木、草地一片青翠,犹如身处夏天。师文拨动羽弦,奏起黄钟(黄钟:第一律,相对于十一月份。),随着乐声一时让人感觉下起大雪,大江小河冻结成冰,恰似来到冬天。拨动徵弦,奏起蕤宾(蕤宾:第七律,相对于五月份。),随着乐声一时让人感觉,阳光炽烈照在冰面上,缓散坚冰。到了乐曲的终部,拨动宫弦,配合其余四弦,乐声一时让人感觉南风回翔,天上飘动着美丽的云彩,甘露普降,清泉流淌。 师襄按着胸口,激动站了起来说“太妙了!您的弹奏!即便是师旷的清角(曲名),邹衍的吹律,也不如您,他们一个挟琴一个执管跟在您身后。” (六) ​ 文言文: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翌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厘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语艺,而时执规矩。 白话:周穆王往西巡狩,他越过昆仑山,未达弇山便返回,在回中国的半道上遇到一人推荐他的一位叫偃师的工人,周穆王召见了这位叫偃师的工人,他问“你有什么技能?” 偃师说“臣能按您的意思造出任何东西。但是臣之前已经造了一件东西,希望能给您先过目。 周穆王说“好吧,改天你把东西带过来,让我见识见识。” 第二天,偃师请求谒见周穆王,周穆王让偃师来见他,周穆王看见偃师还带着一人来,便问“和你一起的那位是谁?” 偃师说“是臣所制造的一位能表演歌舞杂戏的人。” 周穆王听了很吃惊,他仔细看这位“能表演歌舞杂戏的人”,它走步蹲下仰头,跟人一模一样。偃师点点它的颊,它便唱着歌和着歌声跳舞;动动它的手,它能应着所奏曲子的节拍,跳出千变万化的舞蹈,一切都按主人的要求。周穆王心里认为这个“人”是真人假扮的,于是他叫来盛姬及宫内待御一起来看。表演即将结束时,“能表演歌舞杂戏的人”向穆王的左右嫔妃招手,并向她们眨眼。周穆王很生气,叫来武士诛杀偃师。 偃师很害怕,他赶紧将倡者的肚子剖开肢解,摊在地上让周穆王看,倡者是革、木、胶、漆、白、黑、丹、青等材料制造而成的,周穆王再看这倡者的肝、胆、心、肺、脾、肾、肠、胃,以及筋骨、支节、皮毛、齿发,一切都是假的。于是,周穆王让偃师再将倡者组装在一起,组装还原后就是那位倡者。周穆王试着拿走倡者的心,它便不能说话;拿走它的肝,它的眼睛便看不见;拿走它的肾,便不能走动。 周穆王玩爽后,叹息说“人的造物巧术竟然有与造化者一样的能力吗?”周穆王让偃师跟他一起回到中国。 班输的云梯,墨翟的飞鸢,在当时被称为造物巧术的最顶级。二人的弟子东门贾、禽滑厘听说了偃师的巧术,便向老师班输、墨翟说这件事,这两位从此不敢再吹自己的制造术,开始潜心钻研技术。

《列子》里的典故 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