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 35+的我遇到求职危机,是如何自我救赎的?



▼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一、35+在一线城市求职遇到的那些事
1.为什么要在35+的年纪去一线城市找工作?
参加讨论的大部分芸友都没到35+的年龄,但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历里总结经验。我先说一些我的情况,我从25岁进入报社,工作到35岁之前。因此对我而言,已经很久没有想过“找工作”这回事了。虽然我的工作属于不辞职也可以就一直干到退休那种,但我当时的工作岗位已经没有太大发展前景。并且我很想实现更多个人价值,也很喜欢时尚,觉得如果自己不去做会后悔,所以我35岁从传统媒体辞职,放弃体制内编制转行时尚业。辞职前我已经在形象设计领域以副业形式做了2年,也算是做了些准备,不算裸辞。从报社离职后3年后我一直都在自主创业,开过形象设计工作室,后来亏本失败了,目前是自由职业者的状态。
为什么我突然又想去一线城市找工作了呢?首先是一线城市的机会很多,我当时从一个小镇考到广州上大学,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广州尝试就直接回了老家工作,浪费了在大城市尝试的机会,其实一直心有不甘。广州是服装产业基地,有很多服装企业,也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而且我因为喜欢服装搭配这个技能,还专门去进修拿了资格证,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自我价值。当我在线下和冷芸老师见面时,她也鼓励我想试就去试,给了我很大动力。而且我还是未婚单身状态,没有家庭负担,可以轻装上阵。所以我就抱着不留遗憾的心态去了广州,行或不行我都亲自试一试再说。
2.投简历找工作的真实经历
因为我是在广州的一家培训机构学的搭配师,他们有就业资源,有企业会来学校招聘。但我发现,去年来招聘的企业不多,来的想要招的人和我的条件也不太相符,所以没能在已有的资源里找到机会。
接着,我开始在BOSS直聘上投简历。广州范围内正在招聘的“搭配师”岗位还挺多的,但是满屏都是对口的招聘信息,但消息发出去,就发现对方很少查看我的简历,这个是让我比较崩溃的地方。如果说我没有直接在服装企业当搭配师的工作经验,但类似搭配经验和作品我都是有的。所以我改投“搭配师助理”这样的岗位,但依然没人理我。
3.就业市场真的有35+“年龄魔咒”吗
我这时候就开始怀疑了,难道过了35岁,人家都不想看简历了吗?我觉得这个不能一刀切,不是非黑即白的。因为我还有文字工作经验,所以又投了“时尚编辑”岗位,因为有多年传统媒体工作经历以及学过时尚搭配的专业在,还是得到了某家知名时尚自媒体HR的面试邀约。他们的确给了我面试和试稿的机会,但是由于那个岗位想招的是能写偏深度时尚文化类的资深编辑,而我自身的时尚文化知识的储备相对欠缺,最后没有应聘成功。
虽然没有得到最后的offer,但这次面试也让我了解到超过35+不一定没有面试机会,还有很多公司考虑的除了年龄,也看重简历上的工作经验、资历积累。 所以大家不要被那些关于“35+就遇到中年危机”的消息劝退,如果你进入社会工作后,一直在某个领域深耕到35岁,一定有所积累,少说也小有建树。少数人有人脉资源走内推做到中高层,但大部分普通人不会那么被动,除非本身都在混日子,或者没规划、不思考、不学习、没想法。而专业技能、资历这些都是积累出来的。我本身接近35岁才转到时尚行业,积累各方面还是不够,这点要客观承认。
二、找工作其实是在找自己
1.从简历梳理重新看待过去的自己
接下来,我来分享在找工作中获得哪些启发。“找工作其实是在找自己”,这是我的重大发现。这就是你从工作反观到自己要什么。比如我一边梳理简历,制作简历,就一边看到过去的自己做了什么,没做到什么。
芸友YOYO提到通过接触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逐步摸索自己真正所热爱并愿意长期坚持的,慢慢形成全新的、独特的自己。人就是从外部世界反弹回来发现自己。比如我发现在社交媒体我没有持续输出作品,作品太少。并且我给别人做搭配造型的作品不够丰富、不够多。搭配师属于创意性的职业,求职需要靠作品说话,需要我们要多多动手,多形成自己的作品。我还发现,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做私域的服装零售,用来创作的时间太少,导致时间的复利太低。所以如果大家有机会,可以通过做简历梳理自己的过往,再对照当下招聘职位的要求,就会发现市场需求和个人能力之间的距离。
2.尊重当下的生命感受
我发现了35岁的生命感受和20岁是不一样的。比如我自由职业了3年后,不喜欢上班打卡、996、007这样的工作节奏。这种格式化的工作节奏也会限制自己的发挥,搞设计的人有时候晚上特别有灵感。白天人来人往、吵吵闹闹的办公室使自己的灵感总被打断,无法深度思考。
人到中年,开始留恋家乡,对家乡有归属感,而且喜欢有老朋友在身边,这是我孤身一人到广州后,才对比出来的体验。因为一直在小城生活,在广州看到别人上班挤地铁,很晚才下班,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当时的不甘心,因为我自己出来闯了这一圈后,我的心态开始安定下来,好坏都要勇敢过。冷芸老师提到很多年长的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后悔年轻的时候没有看过世界就安定了自己的生活。如果看过一些60岁以上的人写的书,或者说的话,在他们最后悔的事情中常常会提到的一件事就是未曾勇敢。去做,不一定成功。但做了,没成功,但至少也不后悔。
当你有过尝试,有所经历,当你看过世间冷暖和人情世故,你会发现自己对人生的看法都不同了。我当时走出这一步时,勇于做全新的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认识有趣的人,好歹尝试过、努力过。现在无论结果好坏,起码我以后不会为此叹气后悔。在实际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我瞬间觉得之前的想法幼稚了,但这一段经历给我增加了更多的勇气与力量。
3.从未来愿景倒推现在重新做定位
我下定决心,停止求职,转道回家继续创业,一方面是客观的求职没机会,另一方面是源于一次冥想,一次7年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冥想。经过冥想,发现原来内心深处希望7年后有自己成功的事业和个人IP,不是做奔忙、上班打卡的打工人。既然如此,从未来倒推现在,就好好花时间在自己的小事业上吧,这就是内观的力量。
三、35+求职者的自我救赎
1.接纳现实,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首先我接纳了现实,接纳自己就是找不到合适、满意的工作这件事。其次我接纳了自己能力有限,认识到我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普通人。当这么想以后,顿时轻松多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力所能及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多芸友也分享了自己相似的体会,芸友YOYO提到自己小时候以为自己能拯救世界,长大了发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能拯救自己就很棒了。当然能把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激励他们,那就更棒了。芸友卉庭Lynne认为自我强大是挑战万事的开始。通过内观,我又一次校准了自己的方向,也接纳了当下的自己,放平心态后,我决定朝新的方向重新出发。
2.别人不给机会,就自己创造机会
我回到家里的小城,继续自主创业,租了一个小公寓当工作室。不是只有到企业里当搭配师才能用到搭配技术,穿搭博主、形象顾问、服装零售,都需要搭配技术赋能。我现在就心安理得的在小城慢悠悠的生活,还能以自己热爱的工作谋生,这个结果是一年前万万想不到的。出去闯荡一圈,工作虽然没找到,却找到了自己。如果没有勇敢地踏出去,可能我现在还在焦躁中度过,很感谢老师给了我“临门一脚”。
也许会有人觉得我的选择是顺流与臣服,缺少了一些对自我的挑战。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你的人生意义。如果你不确定自己人生的意义,你可以看看一些哲学大家的经典著作以及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心理学书,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阅读使人共情,当你与一些文字和观点共情时,你就能得到启发,找到方向。如果你不能找到对的方向,你的努力只会让你走上相反的路。如果我坚持在广州继续投简历,我也许会得到一份工走,但是否这就能够让我找到内心的平静,我对此画上一个问号。对于人生这条漫漫长路而言,年龄也好,经历也好,就像是一场修行里的无数个站点。到哪个站点是自然而然的,但看到那种风景却在于你自己。我选择虽然不是激流勇进的生活,但我却通过这一次挣扎和尝试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静与节奏。
庄主总结
一、35+在一线城市求职遇到的那些事
1.我为什么要在35+的年纪去一线城市找工作?
(1)不想留遗憾,想证明自我价值。
(2)广州是服装产业基地,有大量搭配师岗位。
(3)单身状态,可以轻装上阵。
2.投简历找工作的真实经历
(1)招聘APP满屏都是对口招聘信息,但消息大多没有回复。
(2)没有在服装企业工作的直接工作经历,竞争力较弱。
(3)HR看到工作经验相符也会给面试机会。
3.就业市场真的有35+“年龄魔咒”吗
(1)对混日子的人来说年龄的确是魔咒。
(2)HR会仔细看经验积累、工作能力,符合的会给面试机会,是否应聘成功看个人能力。
二、找工作其实是在找自己
1.从简历梳理重新看待过去的自己
(1)社交媒体输出作品不能持续,作品太少,个人IP不强。
(2)搭配造型作品积累不够。
(3)花在创作上时间太少,创意型工作者要注意积累作品。
2.尊重当下的生命感受
(1)不喜欢朝九晚五打卡,996、007的工作节奏,习惯自主安排时间弹性工作时间。
(2)认同家乡的归属感。
(3)喜欢有老朋友们的人际关系。
3.从未来愿景倒推现在重新做定位
通过冥想发现未来更想成为拥有自己事业和个人IP的创业者,而不是上班打卡的打工人,重新确认方向和定位。
三、35+求职者的自我救赎
1.接纳现实,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1)接纳自己是个不完美的普通人,允许自己有不胜任的地方。
(2)在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基础上,再力所能及的追求目标。
2.别人不给机会,就自己创造机会
(1)在家乡小城继续开工作室自主创业。
(2)继续用服装搭配、形象设计专业技能为社交账号内容创作、服装零售、知识付费赋能。
文字整理:张怀楷
文字编辑:陈畅
美术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