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训诂学概论》(齐佩瑢)
第一章 绪说
训诂对于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效用:
1、探讨历史方言学中的“古今音转语”
2、追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字词(e.g.打)
3、启发语言文字之学与民俗学的关系
训诂涉及哪些知识:
1、关联学科:音韵学、文字学、校勘学、语法学、普通语言学
2、“就是史学、哲学、文学、民俗、礼制等也都与训诂有关”
第二章 训诂的基本概念
1、语音与语义:音与义在起初配合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随着语言演进,因为词汇从同一语根孳乳分化,音读相同相近者,其意义也往往相近相同,形成“语族”。汉语中也存在“声近义通”的现象,不过它是后期的孳乳分化,而非原始音与义的联系。
2、语义的单位:最小单位是词而非字,训诂也以词作为最小的单位。
3、语义的演变:
①基本类型:缩小式;扩大式;变坏/变好式;变强/变弱式
②其他类型:通感律;相似律;因此及彼
4、字义的种类: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第三章 训诂的方法
1、以语言训释语言的三种基本方式(包括音训和义训的层面)
①宛述(义界):就事物的内外属性说明其意义(义训为主)
②翻译(互训):以古今/雅俗/南北之语对译(义训为主)
③求原(推究):推究语词来源,说明形成理据(音训为主)
2、语言变化的两端
1)义变为主而音或变或不变,原词孳乳分化
2)音转为主而义或变或不变,因时空变动而产生方言和古今语
3、音训的三例:同字为训;同音为训;音近为训
4、义训的两方面:
1)宛述:释一词之义;释对词之义
2)翻译: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释以义近之词;以狭义释广义;以小/大名释大/小名;释以“某声、某貌”;释以“辞也”;以浅近者比况释之;以今字释古字;以正字释借字;“相反为训”的问题(反训只是语义变迁的现象而非训诂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