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快速独断】带着镣铐跳舞——步向现实主义的道路

2023-06-27 23:42 作者:大方  | 我要投稿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实主义在中国被理解的非常狭隘,甚至可以说是过于狭隘,以至于失去了活力,沦为一种老调重弹或者创作套路。其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叙事与描述毫不疏离,必然从某个设定的阶级出发,去讲述一系列追求某种幸福形态而失败的故事,最后导向一种对社会的痛斥或是失望。最后,现实主义变成了自然主义或者认命主义,即社会现实就如同水木山石一样是由某种与意识相对立的自然规律所主导的,个人的意向只能屈从于它的意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但就像所有当前奇奇怪怪的语文概念一样,这种理解大概萌生自8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衰败意识,和它的兄弟理想主义一道变得腐朽和酸臭。

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可以不遵照任何前置文本,仅从其字面出发阐述。“现实”,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与虚幻相对,是各种事物稳固存在的景观,“这就是现实”。另一种与幻想相对,是符合某种现状的思维,“你能不能现实一点”。

在对“现实”、“写实”、“真实”这些都带有“实”的词语的理解中,“实”经常被理解为一种坚固不动的东西,这些东西以与人无关的形式存在着,并且一边倒将自己的形象灌入人的脑子里面。如果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很容易到达第二种对现实的理解,“实”与“人”的分离,以至于人必须变得足够“现实”才能让它映入意识当中。但问题在于二者之间是无中介的吗?或者说当人可以变得“不现实”或者“现实”的时候,这样的“现实”与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已经不再那样紧密无间,它不是直接深入人心的良知,而是与人分离需要寻求的知识。

“真”与“假”的判断或是“写”的活动,都默默指出其中的暗藏的玄机,而“现实”也是如此。即便人们对“现在”这样一个当下的意识是不言自明的,我们也能发现“现在”太小了。在我们感官处所显现的明亮世界不过是迷雾中的一小部分,我们甚至不能看见门外的样子,但我们却依然相信门外确实不是外太空。同样,对于那些“现实”的东西,往往可以列举许多荒诞的故事来和它们犟嘴,以至于有“故事需要逻辑,现实不需要”的说法,这句话中的“现实”与那个稳固的“现实”截然不同,变成了一个混沌难明,不断抛出各种杂碎的东西。

“现实”这个词语所代表的两种矛盾的意义,就是“现实”与其自身的分离,一方面显现出永恒的秩序,另一方面又不断地超出它以至于摧毁它,“现实”不是完全放弃前者的无常,也不是完全放弃后者的律法。作为二者的统一,“现实”是一条历史边界,它并不是一个瞬间的截面或者常青的公式,而是占据一段时间的精神实体,一切历史都将投影在这个不断蠕动的一切历史的尽头。已经发生之事似乎尘埃落定,以至于未发生之事也成为命中注定。亦或者未发生之事在显现的那个瞬间如此不可思议,以至于所有解释都在此失灵。

因而那个超人所想的“现实”(即实在)是不断涌动与变更,以至于我对此说不出任何“现实”意义上永恒确切的事情。同时实在的涌现在于人不过就是实在的一个步骤,二者是无中介的,以至于冲入人的大脑,烙印在人的记忆里,我们就是实在的痕迹,因而我们是“现实”。

“现实主义”在这里不再是老调重弹或者描绘悲惨世界的思想,而是抓住实在的思想,也就是使实在得到映现,使历史的痕迹显现,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复杂的,在文字与绘画上最先得到了实现,之后是摄影和电影,但这个过程依赖着巨大的中介,实在的映现是各种机构以及技术问题的交织编造,是权力体系的生产,因而“现实”同样是多种多样的,“现实”成为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构造的图景。我们在许多作品中所看到的相似的情节、人设或故事,他们也不过是同一个“现实”,当大量个例陈列在一起的时候“现实”的轮廓就变得模糊了,不妨把这种特殊的“现实”看作是幽灵或者鬼魂一样能辨别但又模糊不清的东西,它只有再经过一些步骤才能成为个别的“现实”。

现在不是现实,而是诸多现实纠缠的战场。

【快速独断】带着镣铐跳舞——步向现实主义的道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