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好,一不小心可是要改朝换代的!读《美食与文明》

公元976年11月14日,宋太祖赵匡胤崩于万岁殿,根据“谁受益谁嫌疑最大”的逻辑,赵匡义首当其冲。至于下的是什么毒药,以及下毒的手法,至今仍然是个谜。
综合宋太宗后来对李后主李煜以及后蜀孟昶的下毒手法,宋太祖极有可能是死于食物中毒。换个角度看,吃不好,一不小心可是要改朝换代的!这就是古代帝王用膳前往往需要有(下等)人先试吃的原因。

此外,像咱古代的不少农民起义,说白了就是“没粮食吃”——也就是另一种层次的“吃不好”,要么饿死,还不如造反搏一搏,说不定还能得一口饭吃。过去一直在强调,民以食为天,底层原因大概就是在这儿。
当然,有吃的东西但不“好好吃”,也是会死人的,例如很多带剧毒的食物;以及其他如果做法不当就会衍生出剧毒的食物,例如河豚和木薯。其实,每次看到这些没什么用的“冷知识”,我总在想,要怎么样才能整合进也许有一天会诞生的小说里,让“杀人于无形”显得更加诡异而“令人神往”。

我第一次知晓木薯带有氰化物剧毒,是在2021年的3月,观赏典型冷门番剧《天造地设设计部》《天地创造设计部》时,第二次又看到说木薯类带有剧毒是在典型冷知识汇聚书籍《美食与文明》中(全书第424页)。

当时我冒出的一个念头是,万一宋太祖是木薯的氰化物之毒呢?不过,资料上说木薯是近代才传入中国,理论上是不可能出现在北宋。
好吧,不管怎么说,【吃】这件事,必然是一件值得说一辈子的事儿。不然,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爆红的吃播呢?当然,对我这样一个“有口饭吃饿不死就谢天谢地的nobody”而言,【吃的历史】远比【吃美食】本身更重要。
美食,永远是有闲阶级的享受;对于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吃饱肚子”与【美食】是两个世界的事儿。

于是,对于这样一本2021年3月才上市的【汗青堂】系列又一成员——《美食与文明》,我并没有将其仅仅视为“有趣的历史书”看,而是把它看做是一本神奇的工具书。
第一眼觉得《美食与文明》这本书有趣,是因为这本精装书的内封面是一个略突起的圆形,这个红日其实对应的是一口锅!锅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烹饪历史进入了更文明的熟食纪元!
想想看这锅子,不仅能烹饪出让人心旷神怡的美食——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要想得到一个男人的心,首先得捕获一个男人的胃”!而且,还能作为经典防身和进攻武器——用平底锅傲视百人中可是一场吃鸡大战中百闻不如一见的浪漫!

(本作品的视频版可直接点击上图观赏)
不过,这里的锅并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理解的“锅”,因为当一口锅被“背起来”的一瞬间,各种尔虞我诈也自然潜滋暗长。
同时,广义的上的锅也可以将【鼎】纳入。我们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鼎,承担了礼器与厨具的双重作用。用这一口大鼎炖肉,然后一群贵族分而食之,这其中遵循的规则也就自带了普及长幼尊卑的理念。

事实上,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为良好的。
或许,文字的脉络就是她本人性格的体现。从面容上推测,作者蕾切尔·劳丹女士应该是个乐观豁达的人——果然,懂“吃”的人活的都很滋润,注意她身后的书中有关于日本料理和韩国美食的,好像没发现有中文的。
在这本《美食与文明》中,蕾切尔·劳丹女士用她渊博的知识与强大的整合能力,再加上译者(杨宁)的深厚功底,建立起了一种优美、温婉且让人眼馋(字面意思)的语言风格,以细密从容的讲述方式,让读者能在427页的阅读时好像拥有了造物主视角,能一眼看完从公元前2万年游历到公元2000年的全球全文明烹饪历史。
有趣的是,不同文明下的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书中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之余,你会敏感地注意到其中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读者仿佛同时有谷歌地图与时光倒流器,可以轻松定位到过去某个时间点的随便哪个国家(文明),设身处地地近距离观察下至底层百姓、上至宫廷王族的饮食(文化)。
作者笔下的“美食历史”犹如一场史诗战争,厨房内外的刀光剑影,给全世界文明的进步烙刻了一种醇厚的美味质感和一抹柔性的“书卷气息”。如此想来,如果【你】不是个美食家,却希望能在餐桌上闪烁出最耀眼的光芒,倒是可以借助此书里的知识点,用膳之中与众人分享桌上食物、菜肴的历史,想必能收获一众仰慕者。

当然,看完全书,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一本工具书,与《私人生活史》一样。这样记载详实的“趣味历史”有助于我在回眸历史时,不必只拘泥于政治和军事事件,而是可以眼界开阔的自下而上的去看待某个历史片段。
例如,法式大餐的概念在全欧洲的风靡,必然要归功与法国的强盛。而这位“喜欢穿秋裤凹造型”的路易十四,自然是幕后推手。可是,如果再深挖,法式大餐也是一种文明融合,其中就有意大利餐饮文化的渗入,而聊到将“意大利美食主义”带入法兰西的故事,就必然要提及赫赫有名的美第奇家族。
这就要提著名的玛丽•德•美第奇((Maria de’Medici),她是“豪华者”洛伦佐的曾孙女,嫁入法国皇室后,生下了后来战功卓越的路易十三!
所以,“流行”这种东西,可能只是一种习惯,而并非一种“高贵”!只是因为表现这种习惯的人的地位比较“高贵”,所以才会“上有所好,下必从之”!

此外,我们会在此书中觉察到,烹饪本身的历史也是一种从愚昧无知到崇尚科学,从尊卑有序到“人人平等”,从混乱到有序(再到混乱)的过程。
有一种极为另类的烹饪,称为献祭、祭祀,当然,贡品叫【牺牲】。远古时代的祭祀可谓是“浪费”,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祭品往往都是平时节省下来的。当然,道理也是说的通的,古人用一种浪费的形式来向【神】表达一种虔诚,以求(得到)庇护。
那么,最昂贵的祭品(食材)是什么呢?答案是【人】。所以,我们会觉得【人祭】是血腥、暴力、惨无人道的。但根据书中的观点,以当时的人类认知能力看,人祭是崇高的,甚至,有时被选为祭品的人也会觉得是光荣的——是不是与当代一些宗教极端分子的想法很想?
之后,东西方文明对“烹饪”的认知也有了惊人的相似,例如西方认为种子在地里会“发酵”成食材,而食材会在人体中“发酵”成身体的一部分(营养)。而东方的学者则有了对食材暖性、凉性的认知,和道家衍生出的外丹与内丹的修炼思路——所谓内丹,就是以人体为炼炉,将吃进的食材“炼化”出仙丹,让人长生不老。

同时,在过去,饮食烹饪的“等级”往往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密不可分。饮食文化,本质上也是各种社会和政治关系的象征。在皇权(人治)与神权)宗教的双重作用下,食物分为了高端食物与低端食物,分别对应着不同阶级的饮食——没错,这也必然会影响相应阶层人类的道德立场、认知心理,甚至智力水平。
很唏嘘吧?现在不也是吗?有钱人能吃到全球的山珍海味,拥有最充足的营养——甚至营养过剩,而穷人甚至连一日一餐都未必能保证。你觉得这两个环境下成长的人的认知能力与智力水平能一样吗?
很抱歉,这就是世界的真相。过去是,现在也是。

于是,我想到这本书的台译本是《帝國與料理》,仔细想想也对,只有帝国,才能以国家权力对料理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发展。
当然,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世界三大宗教在控制、影响人类精神世界的同时,也促进了全球文明的交汇——比如十字军东征和各种节日朝拜。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和技术,也有食材与饮食习惯的交互。
其中,颇为著名的就有面包、茶、饺子和咖啡等的传播。

这本书让我惊异的一个知识点是,食品造假问题并不是当代才出现,十九世纪,人们就已经深受其害!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副产品”吗?
纵观整个烹饪或者是美食的历史,它从不文明向文明进化,从不科学向科学过渡,而烹饪的背后则是由无序(大家不知道吃什么,怎么吃)到有序(不同等级吃不同的食物),再到无序(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有机会尝到全球美食,既可以吃到真东西,可以吃到假东西,还可以吃到真的“假东西”——人造肉)。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这个时代在变,这个时代似乎未曾改变。我推荐这本《美食与文明》,是希望读者能在知识海洋翱翔时,能看到古代,也能看到今天,既要看到食材的发现、在全球的推广,还能看到背后的历史。
最后,还是附上某位大佬从本书中总结出的食谱吧,说不定您可以用得上!

【1】公元前1750年:巴比伦的鸟肉派
食材:油酥面皮+适量鸟肉、鸟心、鸟肝、鸟胃+小面包若干+肉汤一锅
步骤:
1,预先煮一罐脂香油润的肉汤,放在一旁备用
2,清洗食材,用罐子煮鸟肉、鸟心、鸟肝、已切碎的鸟胃
3,用炉子加热小面包,加热至散发香味,放在一旁备用
4,在一个大平盘上铺一层油酥面皮,加热到面皮表面微微发黄
5, 把煮好的鸟肉、鸟心、鸟肝、已切碎的鸟胃放在油酥面皮上
6,将用炉子烤好的小面包卷撒在油酥面皮上,盖在肉汤上即可上桌


【2】3世纪:中国汉朝的饺子
食材:面粉+羊肉或猪肉+生姜+洋葱+香料+豆豉(即发酵过的黑豆,老干妈豆豉酱可好吃啦)
步骤:
1,和面,制作面团、将捏好的面团制作成极薄的饺子皮
2,调饺子馅儿,将羊肉或猪肉切成“脔若蝇首”的大小,加入用来中和肉腥味的生姜、蔥本、香料和豆豉(即发酵过的黑豆)放到一起仔细切碎
3,将饺子馅包进极薄的饺子皮里捏好
4,煮熟后即可食用


【3】6世纪:墨西哥的玉米粥
食材:玉米+辣椒若干+龙舌兰汁
步骤:
1,先给玉米剥掉皮,然后使用磨盘进行碾磨
2,将磨碎后的玉米兑上水,加入龙舌兰汁熬成的糖浆
3,墨西哥的特色做法是直接加辣椒或龙舌兰汁提味

【4】8世纪:伊拉克的萨莫萨三角饺
食材:面粉+肉+洋葱+卷心菜+肉桂+芸香
步骤:
1,首先选取上好的肉,红色,触之柔软
2,加入油脂绞成肉沫,切不可放太多
3,将洋葱切成圆圆的洋葱圈
4,取一颗极其新鲜翠绿卷心菜,加入肉桂和芸香好好调味
5,包成三角形的饺子,煮熟


【5】10 世纪晚期:拜占庭基辅罗斯的斋戒饭
食材:淡水鱼,大部分会使用鲟鱼+鲟鱼的鱼卵(鱼子酱)、鱼精(鱼白)+蘑菇、洋葱等+盐+香草醋或芥末
步骤:
1,鲟鱼卵囊和鱼卵裹上面粉后油炸
2,油炸后可直接食用,搭配洋葱、莓果或番红花酱汁
3,或等冷了后切片吃,佐以香草醋或芥末
特别吃法:在将近零度的环境下用手把鱼卵从卵囊中取出,用盐稍微腌一下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