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PUA”吗?
摘自1998年5月日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说了什么,传达了什么信息
首先说明了专题调研是政协的本职工作,然后介绍了关于专题调研成果的现状,对于提交的调研报告并不一定全部会立刻就被领导层采用,未被采用的那些也并非无用,可能只是时机不对,也许会在将来发挥作用。因此,对于调研的态度还是要用心,郑重,对于调研的成果,要重视,可以采用整理成册的方式对调研成果就行保存。
接着介绍了当下可以选取的一些调研主题,比如吃饭问题,绿化和经济问题。
最后说明了政协在调研工作上的优势,有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家,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好调研
希望大家选好课题,用心调研,尽管可能不会被立刻采用,但只要有价值,在将来也会发挥作用的。
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可能当时遇到某些问题,比如调研报告提交了很多,但被采用的很少,打击了大家调研的积极性。
有一种安抚和鼓励的味道。
首先正视“提交多,采用少”这个问题,不是没用而是不到时候用,认可了大家的贡献。在这里举了很多例子,并且把调研提高到了“立言”的高度。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个很高的追求。
然后,指出了现在可以做的一些选题,都是关乎民生和国家发展的大问题。把大问题交给你,充分认可了你的能力和价值。
最后,直截了当地说你们有足够的专业性,在某些方面还有足够的自由去做调研。有这样好的优势不好好做调研,岂不可惜,岂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信任。
我的观点
这是很好的一种劝人工作的方式。对于问题不否认,承认问题的存在,但是也要发掘出其中的价值,尤其是只要是做事了,一定能找出其积极作用。认可了价值之后,就可以对其委以重任了,对此具体做事的人也会更加积极去做了。
人都需要认可,但为什么需要认可?人的社会性导致的?被人认可之后,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就有更好的发展?
我的启发
一定要去做事,停留在思想的楼阁里,什么都不会发生。
做事,无论有什么结果,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一定要让自己努力去找寻其中的积极价值,这样更有利于自己不断的向前。
做了知识星球上的提问。
原文


《学哲学 用哲学》第50页

《学哲学 用哲学》第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