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真正的阶梯
(文案测试)
在这个法制社会,“死亡”已经被送进监狱这种行为替代,但是监狱没有那么多位置留给人类的复仇,两个人出现矛盾时大部分还是只能在法律允许的擂台上较量,采用压制的手法:要么是物质上的超越,要么是精神上的打压。
精神上的打压除了理性的摧毁和误导,也有能量上的引导。根据霍金斯能量层级,最低能量和一种名为“羞辱”的情绪相关。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士可杀不可辱”,可见其力量之大。斗争过程被羞辱后的失败往往不是羞辱造成的现实影响,而是被羞辱的人内心变化。
那么如何阻止这种羞辱对自身的影响呢?完全抛弃掉羞耻心如何?鲁迅《阿Q正传》中阿Q就像是这样的人,擅长精神胜利法,打输了便说“儿子打老子”。可他并没有强大起来,原因很简单,他在抛弃掉羞耻心的同时蒙上了双眼,轻视失败,自然不能从中吸取教训,注定重蹈覆辙。
既要重视失败,又不能被羞耻的感情影响可能吗?两者听起来好像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两难,其实不然。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们将目光局限于恶性竞争中了,在扭曲的环境碰上扭曲的人,是一定会被对方抓住一切机会羞辱的。反观积极向上的竞争,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乏“失败”的运动员,更多的则是被失败激励,甚至和对手萌发出惺惺相惜亦敌亦友的友情。那是因为在这种环境下,即使一胜一败,胜利者也不会故意将失败者往羞辱情绪上引导,反而是尊重他所付出的努力。
人类是弱小的容器,当我们在竞争的时候,不是以人类的个体在竞争,而是代表着自己的积累在竞争。即从事社会活动时候我们会迸发出高于自身的能力,这些能力关系到背后的资源,关系网的支持,还有几十年的前人经验,上千年的文化沉淀。输给这些并不丢人,没什么好羞耻的。有心之人才会无视这些看不见的客观因素并将一切都归责于对方作为“人”的劣根性,其目的就是在精神能量上彻底摧毁对方,让其失去竞争的动力。但如果能够看清竞争的本质,便不会被这些骗术蒙蔽双眼。
我们应该感激竞争中的每一次失败,因为每一次失败都代表我们发现了自己能力的薄弱点,这是只有失败才能揭示的启示。
事实上,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要和失败打交道,成功只是一瞬间的事。如果一个人一生经历的失败很少,注定成功也寥寥无几,一辈子都在舒适圈里徘徊。按照失败、成功所占时间的比例来看,失败在生命中分量更重。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失败不是成功的铺垫,成功是失败的叹号,成功的意义就是让过去无数次失败有了意义。
失败无疑对人来说是痛苦的,会打破原有的计划和内心的宁静,给本体带来极大的混乱。但是正如《权利的游戏》中所说:“混乱不是深渊,混乱是阶梯,很多人想往上爬都失败了,且永无机会再试,失败毁了他们。有人本有机会攀爬,但他们拒绝了。”
那么,你是会选择在失败中一蹶不振还是在失败中看到向上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