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材笔记:七下历史 第12课 知识梳理|重点归纳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程标准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学习目标
◇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观,提高鉴赏力。
重难点
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变化的原因 (1)由于社会相对稳定,科技发展、政府重视农耕,使得国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2)市场也很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3)宋元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宋元时期愿意接纳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物质交流,(4)宋朝实行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发达。◆宋代城市发展特点: (1)坊市制打破(2)打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3)官府的控制减弱 (4)行政和军事因素减弱,经济功能上升 (5)城市的面积和繁荣也超过前代,城市的管理范围也日益扩大 ◆唐朝长安与南宋临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1)城市建设规模大、雄伟;(2)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3)有繁华的商业区。 不同点:(1)唐朝长安布局整齐,贸易区域限制在东市和西市,而且有时间限制(2)南宋贸易区域没有限制,且无时间限制;南宋临安有娱乐场所瓦舍等。

二、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二)元曲:
1、元曲的特点:元曲包括散曲、杂曲、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代最优秀戏剧家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史学: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

◆相同点: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通史巨著,即不限于某个特定的朝代,而是贯通历代的著作。
四、绘画和书法
(一)绘画:

(二)书法:宋元时期,盛行行书。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书法家是 赵孟頫。
教材问题答案
1、P58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
2、P58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an秋》《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知识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