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七修类稿》明 郎瑛 (十六)

2023-07-29 19:50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1 “君王城上竖白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军皆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世上所传说,这是花蕊夫人在蜀国亡后,她乘车进后宫那时节,回答宋太祖的问话,而说的诗。 在《传记杂编》又记载说,前唐王衍降唐时,兴圣太子写诗说“蜀朝昏主出降时,銜璧牵牛系鼓旗;二十万军皆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两首诗都传是蜀亡国所写的作品,而且辞意又类似,这事正史也没记载,来源应该存疑。 2 苏东坡的《梨花》绝句说“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贾似道的《寒食》绝句说“寒食家家插柳枝,留春春亦不多时;人生有酒须当醉,青塚儿孙几个知。” 这二首诗写的是同一个意思,境界那叫一个妙,但贾似道这贼人是因为知道人活就那么短短几年,因而沈溺享受,不兢兢报国,不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它。 苏东坡的诗句,我认为既然前已经说了“梨花淡白”,后又说“一株雪”,这恐怕是犯了重复描述的过失,而且不能突现梨花的美,我个人认为不如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爛熳会更适合。 3 成化年间,聂大年以诗书闻名于世,有人来求书,他大多写苏东坡的《行香子》和马晋的《满庭芳》词给人家,二首词一个是说不要太认真去追求学问,一个是说当官的事多,不如隐居的快乐。后来聶大年被召到京城,一直修史到死,也没有聚下什么财物,他写这两首词好像就是给自己的预言,二词写得非常痛快,现在我将它们记录下来。 苏东坡《行香子》“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休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不如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马晋《满庭芳》“雪渍疏髯,霜侵衰鬓,去年犹胜今年;一回老矣,堪叹又堪怜;思昔青春美景,除非月下花前,谁知道?金章紫绶,多少事忧煎;侵晨骑马出,风初暴横,雨又凄然;想山翁野叟,正尔高眠;更有红尘赤日,也不到松下林边,如何好?吴松江上,闲了钓鱼船。”马晋字孟昭,吴下人,在开国初期为官。 4 以前王安石创办字学,苏东坡用麤、犇二字问他是什么意思时,王安石当时没回答出来。 其实在《说文》中说“鹿跑得超远了”,一般假借为粗细的粗,这个字是古字。犇,《说文》说“走的意思”从三牛,也是古字。 虽然大家认为古文字是仓颉所创造的,但他也是观察天地、人物、山川、草木的形迹而来创造文字,后来列国又各自创出自己的文字,所以有很多不同的字。 观《通志》中引证的前一朝代不同形体的字(原文,殊文),以及后来诸国的不同形体的字,就可以知道了。所以郑樵说“先辈儒士利用言论和文章来解释文字,白白浪费心力。古代文字,是可以利用言论和文章来认识的吗?” 王安石号称认识古文,不能回答那又是为什么呢? 5 僧人贯休还未出家时姓姜,字隐德。贯休号禅月大师,是金华兰谿人,出生在唐朝末年,因为写诗而出名。 他最初要投靠吴越王时写了一首诗给吴越王,诗说“贵逼身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莱子衣裳宫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时万户侯。” 吴越王说“诗写得很美,如果能改作四十州,我就和他见面。” 大师知道了叹息说“州不可以添,诗也不能改的,我就一孤云野鹤,什么地方不能飞呢?”于是离开了。 他来到富春申屠山大雄寺,在南边搭了间茅屋,在里边修行。后来,他到蜀国,写了一诗给王建说“河北河南处处灾,惟闻全蜀少尘埃;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万山得得来。秦苑幽棲多胜景,巴歈陈贡愧非才;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亲登郭隗台。”王建对他特别好,他最后在蜀地圆寂的。 贯休有《西岳集》七卷,也善于画佛像,他的阿罗汉画像最著名,个个形貌古怪,不像是世间流传的那些画像,他的篆书也不合法。近代人只知道他不肯改诗这件事,他一些其他事知道的不多。 6 贞元年间,诗人裴交泰写有绝句《长门怨》说“自闭长门经几秋,罗衣湿透泪还流;一种峨眉明月夜,南宫歌吹北宫秋。” 后有章孝标《对月》诗说“长安一夜千家月,几处笙歌几处愁。” 还有李商隐的《龙池》诗说“夜半䜩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这三诗虽然写的事情不同,但格式是一样的。 7 我曾经读杜甫的诗《秋兴八首》杜律虞注有大半是错误的解读,似乎都是穿凿附会,我将诗和注解都记录下来。 诗“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湧,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律虞注说“这是因为杜甫自己逗留在夔州已经过了两个秋天了,所以诗中说:丛菊的开放,害我感叹而流下眼泪,但是巫峡下的孤舟,还要继续逗留原地,我那心系故园的心啊。他日是指向日,一系是说我的心始终留在故园,但我的身卻还被滞留巫峡下的船上,身体被滞留心也被滞留。” 但我认为“杜甫在四川居留,看见秋天巫山巫峡的景色萧森,感自己状况极其可悲,所以计算到底居留了多久,一算已经过了两次菊花开放,再一看这开放菊花感物思旧,不知不觉落下眼泪来。如今自己随着孤舟被滞留在此地,还无法脱身离开,而故园景色又在心中萦绕,真是不堪忍受又无可奈何。中有四句正是形容江山这二字,旧时注解似乎没有提到。”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杜律虞注说“听到峡中猿猴啼了三声,想到我逗留在这个地方,眼泪就掉了下来,听到这叫声,实在是无法忍住不掉下来。想到张骞奉使在八月时乘槎到这地方,今年秋天我也在这地方无法回去,感觉这个八月乘槎事成了虚妄事。我虽然是检校工部员外郎,因为生病,与尚书省的香炉相差太远了。又听到这城楼上,雉堞之间,隐隐传来吹笳声,太悲伤了,真不堪再听下去了。方才见远方太阳才刚斜下西,现猛然已见到那石山上的月亮,已经映照在荻花间,时间过得如此迅速,真是该珍惜才对。” 但我觉得“杜甫是从南向北观望北斗,峡中的猿猴叫声听起来非常悲哀,耳中实实在在地听到这叫声,叫到第三声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张骞作为奉使为了寻找河的源头,乘槎到了四川,但我呢是无故来四川的,我这奉使是虚随张骞八月乘槎,以前我睡觉的地方有香炉,如今呢卻什么都没有躺在这,只听到山城楼粉堞上吹笳人隐隐传来悲伤的音乐而已。这两句是从前面的‘望’字而生起,后面的二句是按前面落日时自己望着京华的方向。石上藤萝的月亮,指悲凉,这悲凉的月已经映照在洲渚芦荻花之间,更显秋天的萧瑟。整篇就突出一个‘悲’’来,而且现实的悲凉与之前虚妄的繁华互相违背作隐线,更是显现文章所要表达的目的。”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簾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杜律虞注说“唐明皇的朋友五个王爷,曾经穿过皇宫夹城,来到被花萼簇拥的楼阁与明皇睡一张床,所以诗中说通御气。芙蓉苑靠近曲江,是明皇游玩过的地方。现在关中数次叛乱,所以说入边愁。诗中又提到花萼楼中的簾柱,都是珠织画绣黄鸹在盘旋的形态。在苑外江中,皇帝的御舟常常惊飞白鸥,船上的缆绳是锦绣的,樯是用象牙做的,这船也是当年唱歌跳舞的地方,现在也被焚烧得只剩下残骸,如今一想起,真是真叫人怜惜。帝都在秦中,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我怎么会不想着赶快回去呢?” 我的意思是“唐明皇因为对朋友的爱,他命人造了一座花萼簇拥的楼阁,然后叫他的朋友五个王爷穿过皇宫夹城来找他。通御气,是指通天子之气。就是因为这样,才让明皇不德,把寿王爷的妃子纳入怀中,也因此召来安䘵山的造反。当叛乱的消息传来后,以前在芙蓉苑游玩的人,一下子陷入边塞动乱的忧愁中。然后这二句一意直下,杜甫身在四川,想起当初被派往四川时,有幸到过花萼楼,见到楼上所有装饰,都是珠簾绣柱,四周布置黄金打造成鹤的香炉。而御舟芙蓉苑里,缆绳是用锦绣成的,樯是用象牙做的,行走间时时惊起水中的白鸥。如今这豪华景色都荡然无存了,一回想起这些真令人可怜惜。秦中自古都是帝王的首都,还是无法保住他的基业。旧时注解不知诗所讲的意趣,而且黄鹄 白鸥的解释,特别穿凿附会。”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杜律虞注说“剑关 秦塞,这些地方都是很偏僻的地方,一般只有鸟儿才会飞到这,所以要回去恐怕没那么容易,不如看这昆明池的景色。现在我就随船顺流下巫峡,天下江湖,正等着我这个渔翁来漂泊。这真是令人感叹啊!” 我的意思认为“中有四句是说到杜甫眼中见到的景物,今天皇帝不学汉武帝的防备之心。才让我只见虚夜月 动秋风,而菰米沉云,莲房坠粉是描述杜甫有非常深的感叹。关塞极天之高,只有飞鸟在往来,人不可能去到那个地方。放眼江湖,都在打仗,我呢也就是一个渔翁,为什么不回去呢?唯这个字,足以见杜甫非常怜惜长安。古时的注解太牵强了,反而失去了本来的意旨。”

《七修类稿》明 郎瑛 (十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