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夏宫8:迷茫的小梁氏,停不下的战车,被一杯毒酒终止

公元1086年7月,年仅26岁的西夏皇帝李秉常(庙号惠宗)去世,他3岁的儿子乾顺登基,尊生母梁氏为皇太后,西夏开始了又一轮太后执政的历史循环。
这位梁氏,是前任皇帝谅祚皇后梁氏的侄女,也是国相梁乙埋的女儿,历史上称之为“小梁氏”。
与姑母梁氏凭着与皇帝的私情、通过血腥政变、万分惊险才成为皇后、皇太后不同,这位小梁氏的皇太后之路简直就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
在姑母和父亲的主持下,小梁氏在秉承复位那一年成为皇后。结婚后,她与表哥秉常的感情也不错,很快就生下了长子乾顺,愈加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读过我前几篇文章的读者一定记得,西夏立国后的前两任皇帝,元昊和谅祚,他们的原配妻子也都是表妹(元昊的妻子是母亲的侄女卫慕氏,谅祚的妻子是母亲的侄女没藏氏)。然而最终,他们都残忍地杀死了她们——表兄妹的婚姻都以恩断义绝收场。

相比命运悲惨的前辈,小梁氏真是太幸运了。当然,她没有能重蹈她们悲剧的覆辙,很大可能是因为表哥秉常去世太早,否则还真不好说。
然而生活是公平的,她有她自己的悲剧。
没有经过千辛万苦上位积累的勇气智慧,没有与各路狠人斗智斗勇历练的能力手段,太顺遂的成功和太容易的登顶,其实充满了隐患和危机。
小梁氏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初登皇太后之位,小梁氏缺乏自己的主张,在军民中也没有什么根基,她将大权全都交给自己的兄长、国相梁乙逋。
梁乙逋和小梁氏一样,也是坐享其成的权二代,他也同样缺乏治国能力,只能沿着姑妈和父亲的道路继续往前走——连年发动与北宋的战争。
战争固然劳民伤财,但战争可以夺得更多土地和资源,战争可以积累威望功勋、获取政治资本,战争更可以转移国内矛盾。对于平庸的梁氏兄妹来说,这是他们唯一能够选择的“治国方略”。

从1087年到1094年,梁乙逋或者联合吐蕃,或者自行指挥军队,不断对北宋发动战争,双方在边境你进我退,你来我往,反复拉锯,无尽无休。
在不断征战的过程中,梁乙逋自觉已经威望大增,实力强大起来。他越加骄横跋扈,与其他党项贵族、甚至小梁氏都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1094年10月,梁乙逋密谋叛乱,但小梁氏的动作更快,她联合其他西夏大臣诛杀了哥哥梁乙逋,随即毫不手软地斩草除根,将梁乙逋全家灭门——那也是她自己的娘家啊!
小梁氏虽然在权力争夺中胜利了,但她依旧迷茫。作为统治者,她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立国路径,唯有继续驾驶战车,向北宋挑起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从1094年到1099年,小梁氏又打了五年,期间她多次带着儿子乾顺亲临战场,表现出了强烈的胜利欲望。
然而对于综合国力处在下风的西夏来说,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漫长的拉锯战实在消耗不起。西夏和北宋的战争已经打了几十年,一代又一代将军老去,无数战骨空填沟壑,千万百姓流离失所。如此,不仅西夏国内怨声载道,邻国辽国不满,便是逐渐长大的乾顺都厌倦了。

1099年,乾顺已经16岁了,但小梁氏依旧不肯还政于儿子。这时,辽国出手了。
辽国此时的皇帝是辽道宗耶律洪基,这位爱好诗词、喜欢享乐的皇帝对小梁氏十余年来的穷兵黩武十分反感,这一年小梁氏竟然在对辽国的表章中表达不满——因为她曾几次向辽国请求援助,出兵一起攻打北宋。耶律洪基大怒,当即派遣侍者来到兴庆府,在小皇帝乾顺和党项贵族的集体沉默下,将一杯毒酒呈送给小梁氏,结束了她的生命。
正在当权的皇太后,竟然被邻国使者的毒酒毒死——这情形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更让人绝望的是,小梁氏死后,她的亲生儿子乾顺不仅没有对辽国表示一丝一毫的怨怼,反而对辽国有求必应,还三番五次向辽国请婚,请求辽国公主嫁给自己。
想来,那时的小梁氏在西夏的朝堂内外,早已是众叛亲离了吧?即使没有辽国的一杯毒酒,估计她儿子乾顺也要动手了。
可惜了一个统治西夏那么多年的皇太后,一个多次亲临战场、叱咤风云的强悍女子,竟然以如此窝囊的方式死去,真是太让人难过了。
小梁氏死了,西夏的历史终于摆脱从太后和外戚执政的局面。16岁的李乾顺收回君权,开启了西夏的盛世辉煌。然而西夏女性的传奇没有结束,她们敢爱敢恨的故事依旧动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