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记地名大法-吉林篇(参考地名大会做的题目)
脑筋急转弯 参考《地名大会》做了些地名简单测试,因为祖国山河实在太大,为了减小难度,只测试一个省级。
填空题记地名大法-吉林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题:报出吉林省所有的地级市?
吉林省
地级市是:________市、_______市、_______市、_______市、_______市、_______市、_______市、_______市
自治州:_______自治州
第二题:说出图片中的吉林省地地级市?

第三题:带有“木字旁”名称的吉林省地名?
第四题:带有“颜色“”名称的吉林省地级市?
第五题:带有数字的吉林省地名?
第六题:面积我最大的吉林省地级市
第七题:面积最小的吉林省地级市
第八题:带有方位的的吉林省地名?
第九题:简单说出几个少数非汉语音译地名??
第十题:简单说出带有茶叶名字 地名??
第十一题:简单说出带有抗日英雄将军的地名??
第十二题:说说吉林省重要的几个河流或者是水系?
第十三题:在 两晋南北朝,隋朝时期,长春长期属于哪个国家??
第十四题:在 元朝时期朝,隋朝时期,长春属于哪个路?
第十五题: 五代十国 纷争时期,北宋朝,吉林长期属于哪个国家?
第十六题:在 南宋时期,吉林长期属于哪个政权?
第十七题:下图是简单说吉林的著名景点,是世界遗产,请问它的全名是?在哪个城市?

第十八题:下图是简单说吉林的著名景点,请问它的全名是?在哪个城市?

第十九题:下图是简单说吉林的著名景点,请问它的全名是?在哪个城市?

第二十题:观看下图,说说1949年之后,第一家汽车厂在哪个城市哪个区?

一部分网上对于吉林省地名的解释:
吉林省(Jilin Sheng)
简称吉。在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元属辽阳行中书省,明为女真地。康熙时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意即“沿”,“乌拉”是“大川”的意思。吉林乌拉,意为“松花江沿岸”。简称吉林。吉林将军因驻此城而得名。光绪时建吉林省。磐石市(Panshi Shi)
位于吉林省中部。清光绪八年(1882年)置磨盘巡检,二十八年(1908年)设盘石县。县因境北磨盘山顶有一形如磨盘的巨石而得名。
舒兰市(Shulan Shi)
位于吉林省北部,邻接黑龙江省。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舒兰县。舒兰,系满语,意为“果实”,因此地是采集进贡山果之地而得名。1992年设市。三、四平市(Siping Shi)
位于吉林省西南,邻接辽宁省。1937年设四平街市,1947年设四平市。因附近村名四平街得名。据清《昌图府志》:四平街“东通吉林半拉山门,北至奉化县(今梨树县),西达八面城,南抵□鹭村,其道里距离皆相若,为四达之衢,故以为名”。
公主岭市(Gongzhuling Shi)
位于吉林省西南。1984年设公主岭市。原名公主陵,因在市西北有一公主陵墓而得名。据《概观满洲地志》:“公主岭地名因市街北五公里分水岭上的公主陵而得名。”所葬公主据《现满洲》认为是“清太宗的皇女下嫁蒙古达尔罕王,自帝都前来途中,病死于此地”。而《满洲地志研究》则说是“清仁宗的侄女响龄公主的坟墓”。
四、辽源市(Liaoyuan Shi)
位于吉林省西南。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西安县,1952年改辽源县。因辽源州得名。辽源,因地处辽河之源而得名。
东辽县(Dongliao Xian)
位于吉林省南部。1956年由西安县改名。后撤,复设。县因东辽河而得名
靖宇县(Jingyu Xian)
位于吉林省南部。清光绪年间设蒙江州,1913年设蒙江县。蒙江,系满语,意为珠子河,传说此河产珍珠而得名。1946年改为靖宇县,因纪念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而得名。白城市(Baicheng Shi) 位于吉林省北部,北邻内蒙古自治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设靖安县,1914年改洮安县,1938年改白城县,后履有改置。白城,因朝阳升起,夕辉将尽之际,远望此城辉映在一片银白色之中而得名。又据《东三省古迹遗闻续编》:“洮安县,原名白城子。因该地旧有城基,其城墙均以白土墁之,故蒙古人名之曰白城子。”1958年设市。
延吉市(yanji Shi)
位于吉林省东部,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东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延吉厅,1913年改县,1945年改市。传说当地盛产黄烟,秋获后,集市出售,故称“烟集”。延吉是烟集的音转。一说“延吉”系满语,意为“石羊”。
扶余国,又作“夫余国”等,公元前2世纪-公元494年的扶余人政权,是朝鲜半岛北部与今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一个扶余人政权国家。前期王城在长春市宽城区小城子村,一说吉林省吉林市,后期王城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那里谷物丰盛,余粮颇多。其国故城叫濊城,本属濊貊之地。夫余统占其中的地盘,自称是“亡人”。扶余国从前2世纪立国到494年东扶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约700年。此外,沃沮、东濊都是扶余的兄弟民族。松嫩平原上有一种树,树上有种盐可食用,古代部分东胡人到了松嫩平原,他们把食用这种盐的人叫扶余。
白城有悠久的历史。关于“白城”的由来,就一直流传着诸多神话般的传说。一说为,靖安县城尚未***署,外有土岗四围,土人呼为白城子。俗传为辽时肇州遗址。二说为,该城旧有城基,其城墙均以白土墁之。当地蒙古族人称之曰“查干浩特”(即白色的城)。三说为,此地每当朝阳升起,或是西辉将尽之际,远望市街,整个街道辉映在一片银白色之中,因而得名白城。四说为,在很早以前,有个周围一百六十尺长的白色土城,当地的蒙古族人叫它“杈(查)杆(干)浩特”,从它的语意来看,杈杆是白的意思,浩特是城的意思,后来汉人逐渐移居此地,用汉语直译成白城子了。
松原是一个年轻的城市bai,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du的地级市,位于吉林省中zhi西部地处哈尔滨、长春、dao大庆三角地带。松嫩平原南端,坐落在美丽的松花江畔。
公认的一种说法是,老四平距四周几个较大的集镇距离相同:东至半拉山门,西至八面城,南至鴜鹭村,北至买卖街(今梨树镇),距4个集镇皆为20公里,故名四平。《昌图府志》中对此有相同的记载:“其道里距离皆相若,为四达之衢,故以为名。”
第二个说法接近前一个,因此地是哈大线、平齐线和四梅线的交叉点,有四通八达的意思。可是按这个说法,“四平”之名是产生于这些铁路建成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先,而且“四通八达”与“四”、“平”也有些牵强。
第三种说法是,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弘历巡幸吉林途经四平街(老四平)时,见此处地势平坦,四望无垠,因此以“四平”名之。
第四种说法,20世纪80年代有专家考证,说四平系满语,直译为锥子,指此地一条河流又细又直,象锥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