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笔记

2022-12-26 00:30 作者:不可执一而论  | 我要投稿

重点难点 1.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相互借鉴。 2.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的建立及影响。 3.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金融的发展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发展 1.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1)背景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社会主义国家 ①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政策:1922年苏联成立,并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此后,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这使得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其特点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资本主义国家 ①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 ②措施: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二战后世界经济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恢复 ①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门的生产效率。 ②问题 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式有: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财政政策调节。其实质是国家干预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 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进程中,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突出,随后的改革陷入困境,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②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此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新独立的国家 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其特点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举。 (4)21世纪中国的挑战与对策 ①背景: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②对策: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大批民族独立国家,形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民族主义国家经济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并存的格局。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期”。 (3)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苏联进行改革;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初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积极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争取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国际贸易的发展 (1)背景 ①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 ②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 (2)过程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2.国际贸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2)服务贸易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3)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电子商务兴起后,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为,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狭义电子商务定义为,主要利用互联网从事商务或活动。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都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平台,没有了网络,就称不上为电子商务;二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是一种商务活动。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战后世界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组成 ①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②同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以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3)职能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业务活动是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②世界银行主要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不同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存在,并且世界银行的宗旨,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2.20世纪90年代以后 (1)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2)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同时,现代国际金融也具有一定风险。 牙买加会议与牙买加体系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该体系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国际储备也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显削弱了。 (3)中国 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4)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①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②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③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①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②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地位。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 ①概况: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激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②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①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②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评价英美两国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符合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的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英美两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  由题中关键信息“1990年”“计划与市场”可知,此时我国正处于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此可知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排除B项;该报告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是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D项不是该报告的主旨,排除。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为全世界。”这场“战争”(  ) A.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B.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C.解放了黑人奴隶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从材料“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中可以分析出这场“战争”是指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来摆脱经济大危机,其在政治上的成功之处是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D项正确;A项是独立战争,排除;B项是二战的影响,排除;C项是南北内战,排除。 《西方文明简史》中用“两个‘协定’改变经济世界”作为章目,评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二战后,经济世界的“改变”主要是指(  ) A.西方国家居于经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 C.消除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壁垒 D.出现倡导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 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等在经济协调方面建立起了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化和体系化,选项B符合题意,正确;二战后居于经济主导地位的是美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国际自由贸易的壁垒并未消除,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出现于工业革命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