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补给缺陷已经成为美国海军全球化的重大短板!


瀚海狼山认为,现在大家基本搞懂了一个军事常识,那就是外行谈战术,而内行讲后勤。人类几千年战争史上,无数成败利钝的案例,都在说明后勤对战争的重要性。西汉反击匈奴一百年,被沉重的后勤压力几乎压垮了自身,弄的汉武帝最后下轮台罪己诏。而草原民族能屡次横扫欧洲,很大的因素就是基本可以摆脱后勤的拖累。三国时代各方最喜欢烧对方的粮草;到了半岛战争,美军出动空军主力搞绞杀战,志愿军是吃炒面就积雪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
当代全球化海军,外表看似光鲜高大上,其实同样一步也离不开后勤。美国让航母全核化,就是想简化后勤,但是航母不能单独出门,为其护航的舰艇要喝油,人员要吃饭。尽管美军在西太平洋有多个补给基地,但是后勤压力依然很大。到中国南海常年碰瓷的美国驱逐舰,其实舰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就是在硬撑!
这真不是夸张,而是来自美国海军自己的报告。西方人习惯顿顿吃肉,海员更离不开新鲜的蔬菜水果,但是驱逐舰上根本没有那么大的保鲜库,只有把肉冰冻的像石头一样硬的冷冻库。这样美国舰员就吃不到新鲜肉类,更吃不到新鲜蔬菜,只能天天吃维生素药片了。

美国驱逐舰在离开补给基地2周后,基本就没有冷鲜肉类吃了,就只能吃冰冻肉类,有时甚至冰冻牛羊肉都没有,只有从澳大利亚补给的冰冻袋鼠肉。很多人可能没吃过袋鼠肉,想试一试,其实建议您连试也不要试,因为试了必然后悔,因为即使新鲜的冷鲜袋鼠肉,烤熟了或者煮熟了,也比最老的牛肉还要老,被塞掉颗牙的都有。想想美国大兵在军舰上被强迫吃冰冻袋鼠肉就想笑。
当今的美国军舰上,能常年吃上新鲜蔬菜和肉类的,基本只有3种舰艇。一种自然是航母;一种是两栖攻击舰;另一种就是专用补给舰了。这3种舰船,大部分吨位都在4万吨以上,舰上有足够面积的保鲜库和足够的电力。其他吨位更小,数量更多的主战舰艇,都无法实现保障自给。
美国海军应该是不缺专业补给舰的,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级补给舰队,吨位超过4万吨的就有20多艘。但是现在美国海军的预算吃紧,居然暂停了大部分大型专业补给舰的运行,只启动陆地港口补给和航母本身为舰队补给。这样出门后的核动力航母,必须又当爹又当妈,完全忘了自己是该被重点照顾的作战核心,因为频繁的为护航舰只补给,会大大干扰航母的作战能力。

在南海方向,我方的值班主战舰艇离港时间基本不超过2周,因此新鲜食品蔬菜充足。对比美国大兵的天天吃番茄酱,绝对不是一个概念。更重要的是,在各大岛礁大规模建设后,现在都能批量生产蔬菜甚至肉类,美国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啊。要狼山说,尔等不好好在美洲本土好吃好喝,不远两万里跑道中国南海挨饿,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