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请问戴建业老师:“草盛豆苗稀”有什么问题?不懂可以,但别误人子弟。(开荒部分)

2022-09-02 20:54 作者:诗人王千去  | 我要投稿

前引:

      自从 神农氏尝百草 之后,我们华夏以农业立中国。后来哪怕是黄帝这样的顶级统治者,种植五谷,依然是重中之重,优先度极高的国策。

       五谷是哪五谷,说法并不统一,但“豆”是其中无可争议的。

1、《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郑玄 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2、《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赵歧 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3、《楚辞·大招》:“五谷六仞。” 王逸 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 

       那让我们来看一下:大豆是怎么种的?

       尤其是陶渊明的大豆,他到底是怎么种的? 

(豆苗部分)

开荒猜想

(此部分内容可忽略,因为无论有没有,并不影响问题的最终结果)

(当然,实际这件事是千真万确,而且属于比较基础的常识)

       我们知道,陶渊明他是在古代。而且,陶渊明是在,东晋时期的江南种的地,那个时候南方土地开发的很少。

       但凡是学过初中生物的人都知道,豆科植物是有固氮作用的,也就是俗话说的肥地。

现在我提问:

陶渊明在南山下这块地,他为什么要种豆子?而不是种别的东西呢?


       如果你是正儿八经读过史书的人,那么你就会知道:陶渊明,他是一个疯子,一个喝酒喝疯了的人。

       《晋书》列传的第64章,其中的最后一位就是陶潜,陶渊明。

       史书中明确记载:公家分给了陶渊明两顷地。陶渊明:好啊,有地了!要求,把这两顷全部种上高粱,然后给他酿酒喝。最后呢,受不住老婆孩子苦苦哀求,忍痛拿出了1/4种上粮食,其他3/4继续种上高粱给自己酿酒喝。

       然后,不同史书呢,对于这件事有不同的说法。最好的说法呢,是他拿出了1/4的,最次的那个说法呢,一共拿出了1/6的地来种粮食,5/6的地全部种上高粱酿酒喝。

       除非陶渊明他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不然不信他会去种别的东西(真不信)。

所以我向大家提问:

为什么陶渊明在南山下种的是豆子呢?


       豆子有什么用?除了吃、榨油、做豆制品……这些农作物本身的价值,种豆有固氮作用,可以肥地。(在五胡乱华,巨量人民南下,江南土地迎来大开发的从东晋开始的南朝,大豆想必新增了不少额外的出场机会。)

       那么,到此为止,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整个的前因后果就全部浮出水面了。


现在我们先讲一下前因:

(后果我放到后面)

       《归园田居》呢,是陶渊明辞官隐居之后的作品。那么,你辞官了好啊,“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折腰多好;你不折腰了,没那五斗米了,你没这五斗米,你家里吃什么呀?家里没得吃了,只能自己种自己吃。那么家里原先的土地,肯定不够自己吃的,还需要再开垦一些新的荒地,多种才够吃的。

       新开垦的这个荒地呢,就是在南山下。新开出来地,你还不能先种粮食,第一茬呢,你先种个豆子来养一养地(其实烧荒、垦荒中的具体过程,肥力方面有多少步骤,是很有讲究的)

       那么,陶渊明,他是在什么土地条件上种这个豆子呢?刚开出来这个荒地,你哪怕就是放火烧荒之后,荒地它再重新长草,依然长得很茂盛。开荒是一件非常累非常麻烦的事情,尤其是陶渊明这样一开荒。

       他是在东晋时期的江南(再具体到江西九江),开出一块新的土地来。这块土地是第一次被人类开垦,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其中,野草能长得多么繁盛可想而知。你哪怕就是放火烧过荒之后,“春风吹又生”,生出来的野草非常非常的茂盛。

       (当然了,开荒这件事纯粹是我们根据这些东西,自己后人瞎琢磨猜测出来的。虽然有其他直接证据石锤,而且这件事属于陶渊明的基础知识,但接下来,我会按照“不是新开荒的地,而就是一块已经开好的、非常优秀的耕地”的条件讨论“草盛”的内容)

请问戴建业老师:“草盛豆苗稀”有什么问题?不懂可以,但别误人子弟。(开荒部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