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叔蜀:疯狂的预制菜(四)
对预制菜的种种担忧

预制菜蒸蒸日上,为大家的餐桌增色不少,但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并不是单一的认可。
在一个1.9万人参与的“你怎么看预制菜?”微博调查中,仅有不到4000人认为预制菜挺好的,近1万人则认为要“尽量少吃”。不难看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戒备心。
这样的戒备心来自哪里?我们搜罗了种草平台小红书上大家对预制菜的关注点及评价,有几点发现。
首先,消费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味道”。评价也主要围绕味道来说,既有“好吃”“诱人”的好评,也出现简单直接的“难吃”。

JOJO就有半成品菜滑铁卢的经历,“之前买到过处理过的蒜末,结果是酸的,毁了我上好的牛肋排,还吃到过很难吃的鳗鱼,油得没法吃”。在她看来,能接受预制菜稍高一些的定价,但吃到不满意的口味,就是亏。
其次被关注的是“品牌”,目前市面上的预制菜良莠不齐,有美味,也有不少雷品。
关瑟和已经是妈妈的栗子在挑选预制菜时,就都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牌。
关瑟曾经买过一个不知名品牌的韩料牛肉锅,“肉很少,只有几片,味道也很一般”,“我现在买就会挑几个自己固定的品牌。如果看到我没看过的新品,我就会很关注好评率,叮咚上好评超过99.5%的那种,我就愿意试试看”。
栗子给自己买速食早餐时,同样也会选择固定品牌的预制菜,“一般就买安井的德国香肠,吃过觉得挺好的,就一直买这个了”。
菜品是否够“新鲜”,也被消费者所关注。栗子虽然自己每天吃着速食早餐、偶尔点点外卖,但是尽量避免孩子吃到预制菜。
“还是担心食材不新鲜的”,栗子对预制菜新鲜与否的担心,其实不在于运输保存的时间更长,“平时给孩子做辅食,做完会马上保存好,就比较放心。预制菜的保存、运输时间长,包括有一定的添加剂,都可以理解,但我也不知道厂家制作时候食材是什么情况,还是比较担心处理的时候食材质量不好,就尽量不让孩子吃”。

总地来说,预制菜已是大势,但消费者依然在“轻松做菜”和“安心吃饭”之间纠结。有人抗拒预制菜,买预制菜的消费者,也对预制菜的品质感到担忧。
半成品预制菜最终也会成为一个日常的消费选择,选择的人多不多,取决于各路品牌能否让消费者相信,这一顿让人安心的美餐。
本篇原创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
花叔蜀——新派川菜品牌领导者
看得见的新鲜、尝得出的美味
菜品齐全,享受多样美味
快速出餐,减少用餐时间
致敬传统 融合创新
回归中式餐饮的“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