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央三文物04】丞相的鸠杖

2021-02-08 12:08 作者:安記士多  | 我要投稿

注:系列标题“央三文物”并不是指“央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文物”,而是表示“央三剧中以文物为参考品所制作的道具”。这标题在语法上是不通的,但是为了简短,不得已而为之。

希望大家能通过观看央三,认识汉朝文物。 

又能通过认识文物,而能更好地去欣赏这部电视剧。

“几杖”通常会放在一起,上一期聊了“几”,这一期自然就聊“杖”了。

第64集《安居平五路》,备备一走,曹魏就大举进兵,季汉全员坐立不安,独独丞相府内维持静谧祥和氛围。亮亮站在廊下,心事重重地看池里的金鱼。此时,他的右手扶着一柄手杖。这就是鸠杖

阿斗:“丞相安乐否?”——亮亮O.S.:你个准安乐公可别说话了。

其实鸠杖在上一集就出现过。亮亮岳丈黄承彦第三次出场,带陆逊从亮亮布下的石头阵出来,手上就撑着鸠杖。

【63集】亮亮岳丈黄承彦带陆逊出八卦石头阵

丞相的鸠杖,毋庸置疑,主要是军国权力的象征,丞相岳父黄承彦的鸠杖,大多就是敬老的意味了——但也不仅仅是敬年纪大,还是要看地位。鸠杖一般不会颁给庶人,在国家稳定时,鸠杖代表一种高贵的荣誉,总是以天子、国家的名义颁给有贡献且地位尊崇的长者。后来,规矩宽松了,鸠杖制度向基层延伸,受杖人也是非富则贵。即便亮亮不是丞相,凭黄承彦的身份,在郡县的地位,自己持一柄鸠杖也是毫无问题的。

接下来,请欣赏博物馆里的鸠杖(首)。


甘肃省博物馆藏

汉代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

杖高196.5厘米,鸠高9.7厘米,长21.2厘米。

杖杆粗细均匀,鸠鸟横卧杖端,口含食粒。鸠杖体现了汉代政府为老者赐鸠杖的优抚制度。


西汉漆木鸠杖(连云港市博物馆藏)

  西汉漆木鸠杖

       总长208,木斑鸠高7、长23、宽6厘米,木杖长203、宽2.8、厚1.7厘米

       2003年连云港市中云乡华盖山汉墓出土

       现存保存最完好的一件西汉漆木鸠杖。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早在汉代就政府给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赐鸠杖以示尊老的制度。鸠杖又叫王杖,因杖首为鸠鸟而得名。因鸠鸟食道畅达,是不噎之鸟,所以以鸠鸟的形象刻在手杖上赐给老人,寓意着长生不老。

      由木斑鸠和长杖两部分组成,杖杆是用一根粗细均匀的硬木刨削抛光而成;杖的最上端为一个雕刻精致的木斑鸠,呈卧姿俯于杆上,通过鸠身下端的銎孔上下插合在一起,通体髹黑漆,造型优美大方。甘肃武威先后两次出土过汉代中晚期有关“高年赐王杖”的诏令简牍,我市出土的该件鸠杖即是该诏令的实证,为研究汉代敬老风俗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徐州博物馆藏

传世文献中关于“杖”的最早记载 即上述《周礼》之齿杖。有学者将汉代 “王杖”制度追溯于此,认为“赐予老 者鸠杖以表达尊老之意的礼仪应该不晚于周”[8];也有学者从器形上,将王杖 之鸠鸟形态追溯至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 原始生命崇拜,李立在其《“鸠杖”考 辨》一文中即持此种观点[9]。虽然在三 代以前,老者往往代表经验、智慧,更 易赢得尊重与地位,敬老与权力本无根 本性冲突,但从《周礼》原文看,用杖并无敬老之意,且行军打仗未必是老者所能胜任的。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行军打仗中 将杖赐予有爵位者,更多的是象征一定的军事权力,或是与国 之大祭司共持,象征一定的政治或宗教权力。而前述诸家将汉 代敬老的王杖制度追溯至此,或许是受《周礼》历代注疏的影 响,如郑注、贾疏均将祭祀之“杖咸”、军旅之“杖”及“齿 杖”分开解释,将“咸”作“函”,认为“祭祀时,臣虽老合 杖,但为祭祀尚敬,暂去之……共杖函盛之”,即祭祀之杖 能体现受杖及敬老,而将军旅用杖解释为“殳”或一种官职, 将“齿杖”之“齿”释为“年”,表示“校年以授之”。但这些注疏皆出自东汉以后,难免受到汉代王杖制度尊老思想的影响,而关于兵器“殳”,上文已有解释,故刻意将汉代王杖制度溯源至周,实未能反映出《周礼》所载杖之本意。郝树声也 认为“汉赐鸠杖只是周制之遗意而非直接之传承。汉之鸠杖盖 取于鸠鸟不噎之意”。

杖由宗教军政权力到养老意义的转变,大致出现在春秋 战国到两汉之间。《礼记·曲礼》有“大夫七十而致事。若 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的记载,可见杖最初是赐予老而未退休的高级公务人员,且应有“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 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14]之别。《吕氏春秋·仲秋》亦有 “养衰老,授几杖”。《汉书·匡张孔马传》载:“其令太 师毋朝……赐太师灵寿杖……太师入省中用杖……然后归老于 第。”此时太师孔光为避王莽光芒,称病辞职,朝廷为示安抚,赐其灵寿杖,并许“入省中用杖”的特权,则西汉时杖可 赐予致仕的高级公务人员了。且这时应已有王杖制度,因为从出土文献看,专门赐予老者鸠杖的王杖制度大致始于汉高祖时期。1959年甘肃武威磨咀山出土《王杖十简》载:“高皇帝以 来至本始二年,朕甚哀怜耆老。高年赐王杖,上有鸠,使百姓 望见之,比于节……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 趋;吏民有敢殴辱者,逆不道,弃市。”据此可推断大致高祖时期已有王杖制度。

但“王杖”制度见于传世文献则要到东汉时期。《续汉 书·礼仪志》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 九尺,端以鸠鸟为饰。”曾有学者考证,受杖制度最低应用 于三老之间,且在当时有较高的适龄人口受杖率,施行时间长、施用范围广。《王杖诏书令》载:“汝南太守谳廷尉, 吏有殴辱受王杖主者,罪名明白。”《王杖十简》中虽有殴辱受杖者弃市的规定,汝南太守却仍故意为之,可见此时受杖者地位之低,即使有诏令规定,也难以保证他们的权力,与《周礼》中“共齿杖”的有爵者相比,落差可见一斑。受杖者地位的跌落,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杖本身所蕴含意义的变化。虽然杖作为宗教与军政最高权力象征的意义日渐淡 化,但尊老、养老意义却一直延续,且杖头大多以鸠鸟形式出现。因为鸠鸟是 “不噎之鸟”,以鸠鸟为杖,欲老人食而不噎。如《新唐书》载:“丁酉,宴 京师侍老于含元殿庭,赐九十以上几、 杖,八十以上鸠杖,妇人亦如之,赐 于其家。”清代乾隆千叟宴中也有赐 鸠杖的环节:“乾隆乙巳,纯皇帝以 五十年开千叟宴于乾清宫,预宴者凡三千九百余人,各赐鸠杖。”杖以这 样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延续下来,也符合 经验制农业社会尊敬长者的一般规则。 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长者社会阅历与生产经验往往更为丰富。“谋于长者, 必操几杖以从之”,便体现了这层 意味。

关于汉代王杖制度的由来,还有 一则传说。《风俗通义》:“俗说高祖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遁丛薄中,羽 追求之。时鸠正鸣其上,追者以为鸟在 无人,遂得脱。及即位,异此鸟,故作 鸠杖,以赐老者。按,少皞五鸠。鸠 者聚,聚民也。《周礼》罗氏献鸠养 老。汉无罗氏,故作鸠杖以扶老。”虽然高祖得鸠鸟救命之恩而推广鸠杖养 老制度的说法已被后世学者考订为谶纬流行后的附会,但鸠有聚民之意,代表所在区域内的权力意义,仍值得注意。《左传·昭公十七年》有“少皞氏鸟名 官……五鸠,鸠民者也”的记载,杜预 注:“鸠,聚也。治民上聚,故以鸠为 名。”鸠鸟的聚民意义虽然与王杖以鸠鸟为饰关系不大,但与下文众多以鸠鸟为饰的出土器物相联 系,除图腾崇拜,大致可以解释为何自原始社会至战国,各地均有鸠鸟形态的杖(头)出现。即将汉代王杖制度追溯至原始 社会图腾崇拜也有不妥,两者虽都以鸠鸟为饰,但结合鸠鸟的具体形态可知两者应有不同的含义。

此外,汉代的杖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作为固定的礼器组合用于丧葬祭祀,与周代的列鼎列簋制度异曲同工。《续汉 书·礼仪志下》载:“大丧,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 东园武士执事下明器……杖、几各一。”《重修宣和博古 图》中记载的蟠螭杖可与之对应。蟠螭杖“长六寸,阔一寸五 分,厚六分,重五两。无铭。……以土花所蚀,见其仿佛,比 之龙而无角,故以螭名之。螭于鼎彝间无所不用”。所以作者 认为“蟠螭当锡臣下之物……盖若古之衣服、车马制度之等级 同焉”。也即此时的蟠螭杖和其他衣服车马一样,只是表示 等级制度的一种器物而已。一方面,作为礼器组合的祭祀用杖 和具有聚民之意的部分鸠鸟形杖,虽能够象征一定的地位和等 级,但不能代表最高祭祀或军杖权力,进一步体现了杖地位和意义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即使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杖仍有不同的用处,也代表不同的意义。在西周齿杖形制 尚未确定的前提下,不应将汉代王杖所代表的养老意义直接上溯到《周礼》齿杖。另外,如同鼎的最基本用途是食器一样, 西汉的杖在民间理应有其最原始的用处,即《汉书·武五子传》所载:“贺到济阳,求长鸣鸡,道买积竹杖。”这种在路边就能买到的竹质杖应当和鸠杖等不是同一个体系,孤证不 立,此后再无关于“积竹杖”的记载,因此暂不列入考虑。 最后,还有一种较小众的观点认为“鸠”是古代土地度量 单位,见于《左传》“鸠薮泽”。孔颖达疏引贾速曰:“蔽泽 之地,九夫为鸠,八鸠而当一井也。”据此,该观点将“一 井”引申为一个部落,将鸠杖作为部族首领所持,视为一种权力象征。 

总之,由文献来看,不论是关于“杖”或“鸠杖”,其象征意义明显出现了养老、敬老和宗教、政治权力象征两种不同的偏重,虽然三代以前,长者因经验丰富更易获得尊重与权 力,但战国至汉以后,王杖制度的确立显示出受杖者地位的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王杖制度下的鸠杖仍由最高统治者赐予,但此时“杖”的权力意义,以及受杖人的数量与地位,与原始社会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器形上的相似,不足以作为杖 发展源流的依据,反而应该从器物形态上具体分析。[1]


参考文献:

[1]夏才艺.从权杖头到鸠杖头 ——“杖”象征意义的演变[J].博物院,2020年03期,43-55.



夸一下徐州博物馆的官网。文物搜索系统是可以的,又多又全又整洁明了,分类之余还把藏品数量写上,“藏品名称”“年代”“来源”都支持模糊查询。抵锡(惜)!

徐州博物馆官网“典藏”主页


虽然我是故宫的老粉丝了,还是要吐槽一下它。

这搜索是哪门子的口音???我的普通话很标准啊!

我真的没想查“瓶子”……
声调都能变这个真的……



【央三文物04】丞相的鸠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