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高木与最纯天真的安魂曲——《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完结消息发布随笔

我没能再次编出掩盖那丝本来也无足轻重的情绪的竭尽装裱之能事的来。
事实是,不管它结不结束,我本来也淡了。索性坦率些比较好。
是的,评论区官宣高木2023年10月完结,我也是时候谈些真心了。

1.
第一次知道高木是在2019年7月,也正是考上大学的那个暑假,先是从微信公众号的推文里有所了解,接下来则是被相关的MAD剪辑吸引了过去。于是,以当年忙里偷闲的程度,连着几天追完,最终赶上了新季度的同步完结,直到9月30日,军训结束,大一正式开始。
某种程度上,可以称这几年算是“高木荒”。由此而来的不但是自青涩罗曼蒂克乌托邦回归至现实的惆怅感,甚至还兼有了某种在现实追寻并期待与童话形成内外呼应的情感,使追番暂停后的长尾效应持续了将近一年。因此,高木系列对我而言其实存在着某种特殊性,它们与我个人大学四年经历的开始紧密相关,甚至是我大一学年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记得我在2019年买下的高木挂件。我记得我2020年在笔记本桌面设置的自制的高木漫画一格背景。我记得我毫无耻意地在微信界面设置的高木头像。且远不止如此。
而和两人的爱情童话一样的天真的梦,也由那个如今回忆起来大约是黄白色、明亮如烈日的最初的夏季开始,全数押注上我的人生,以少年般轻快的步伐迈开,又急速地前进着。

2.
2020年,我在我的电脑里建了几个Premiere的工程文件,又建了一个文档。
我在追寻我的梦,追寻我所渴求的心。话很诗意又很中二,但又很真诚,由内而外地。我想着为两季高木做几个满是酷炫或可爱特效的MAD,用曲子讲好故事,演绎意想不到的情节,想着为曾经在全网饱受争议的露营之夜写一条if线,把自己的追寻之路和虽然遥不可及但坚信自然会到达的梦想编织成反乌托邦里幡然醒悟的西片主动与高木走向未来的新童话。我想好了文案,想好了感言,想好了以此为终点和起点迈向远方的决意。
可我只是坐在家里的椅子上,敲出了6000多字,拼凑了40秒的时间线。
一年后,这些文件依然维持着它在萌芽中幻想着茁长成树的可爱而可笑的样子。
一年后的一年后,它们跳过了回收站,直接被电脑强行忘记在了遥远的过去。
这是我对高木系列最痴狂的巅峰。但放在四年的长河里,它又好像只是昙花一现。
它中断得很突然,就像我突然对高木系列看淡了一样。

3.
似乎从2020年的下半年起,我就不再高度关注高木系列了。
从产生这个感觉开始,我就明确地认为,高木漫画中段的结构太过于统一:西片想到一个捉弄高木的点子——高木答应,并在游戏中暗设告白内容——西片输,高木揭露暗示——西片脸红辩解——高木嫣然一笑。
比起任何一个以告白收尾的青春爱情故事,哪怕承认西片自然终有开窍回应心意的一天,高木系列也是年年月月等待而不至。极致的平淡,看开头知结尾。
在贴吧看同人文和剧情讨论细节挖掘帖的那些日子里听过一句话,大约是说,比起轰轰烈烈,山本更喜欢、观众也更喜欢这种藏在生活的瞬间、不经意拨动心弦的温柔甜蜜。但长此以往,如果没有2020年8月壁咚一话那般较之他者更为非自然非日常的桥段,对于整体节奏来说,就和机械心脏的规律跳动并无二致。
就这样,或许本只是在自己看来用以填补追不到高木动画的代替品,尽管没有有意识地在每次观看浏览的过程对比高木系列的剧情表达,但时间推移,确也逐渐不再有高涨的热情去看高木。
另一个原因是,属于青涩学生时代的高木式的爱情,无论自何种角度来看,都不具备复现的条件。对于高木系列而言,实现最终结果的过程只有西片自身一人的阻力。高木的高攻低防证明,西片但凡早些鼓起勇气告白,单纯从原高木所呈现的结果来看,直接陪高木再度过七到九年的学生时代然后生下小千开启家庭夫妻甜蜜互动都绝对是零阻力的事情。
而现实?九年学生时代零阻力完美恋爱放之现实绝非易事,其间所存在的种种困难自不必言说。放之于国内外恐怕都是这样。何况,一个以吸引人为目的的故事不会以平缓单调的节奏推进,而是会有起有伏,有困难且被主角突破,哪怕这些看点很传统很平庸,但都会增加故事的精彩程度。
这一年,被现实逐渐蚕食的幻想已经没有完美的模样。而后,它死在了次年夏天。
追漫的目录里依然有高木,可我只是很快地划过去,然后毫无波澜地关上窗口。
想起来的时候就去看,想不起来就当只是过去的回忆。作为一个曾经的高木粉,我的确已经找不到太多在细节里甜蜜的那种兴奋和艳羡了。

4.
2021年9月,高木第三季宣布制作决定。2022年1月-3月,第三季12集连载结束。
抱着曾经真实存在的对高木系列的热爱,在考研准备还不算充分的上半年看完了这最新的12集内容。
从原作来看,第三季的制作组赶了进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制作组开始“推主线”——这是近两个月看高木最新话才意识到的一个准确表达;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是个令人惊喜的举动。第六集话剧表演上的告白、第九至十二集西片内心的思考与醒悟、樱花树下的告白,不再是漫画中段单元回式的单调重复,而是迅速塑造了西片内心的成长过程。目前还没看过的剧场版可以相信也是有类似的内容。
此后至今,我也终于在漫画倒数十几话的演出中看到了西片明显有变化的段落。本想说是近两话才有的内容,但细想来,只是去年几话的内容不及此时那么明显;又或者我只是对于西片最终总是以意料之中的不知所措作结感到腻味了而已,但近两年的确在为西片的言行增加一些成长变化的细节。
或许我是欠理解的,以为山本只是持续了两三年无变化的单元回后突然决定完结,期间是否有想过何时安排转折何时安排终局是随时随地的事——或许我想的是错的。
但尽管我此前写了许多似乎很极端的批判,但高木系列终究不会丢下两人成长的部分迎来终局。因此我并不会因此否定高木系列。那种令人艳羡的简单的甜蜜仍然客观存在,只是因为作为故事的不断重复而让人感到乏味甚至厌烦;但任一或任几个单元回放于现实都绝不会让人产生乏味的感受。对于高木系列的大多数受众而言,单独抽出任何一话或者几话的内容放之于生活中都会让人感到一种幸福甜蜜的沉醉感,而恰恰是大多数受众缺乏这样的经历,尤其是高木系列这种抽离了现实中的阻力的背景下更为纯粹而真诚的爱,才显得珍贵而令人徜徉而向往。
久违地心动着。或者说,经历了更多不必不该描绘的、或许更远离高木系列与幻想的爱情的现实的许多之后,回看两人的故事,触动心灵产生的是一种欣慰、一种感动。青涩的孩子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无论这在某些语境下看来多么奇怪,但作为一个故事的终点,作为一种绝对会令观众满足而意犹未尽的结局,终究是让人欣然的。

5.
高木系列本篇的故事结束了,而我大学本科四年的故事也结束了。
至今网易云的听歌次数总榜单里,第二季最终话的《優しいの気持ち》仍然稳居前列,这是我前两年为高木系列疯狂,也为自己还充满幻想的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的某种证明。
我偶尔会想起自己那年还听过的一些其他歌,随即想起自己当年在九月十月还未隐去热烈的太阳下骑车在校园周围转悠的日子、为爱情童话写了一首又一首幼稚的诗的日子。
似乎有种很相似的感觉。高中和大学本科,每个学习阶段入学的第一年都抱着如此丰满而纯真的幻想,而每个阶段的尽头都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成熟——至少,回看过往的那些年,只会觉得好笑。
但也很真实。很怀念自己的无忧无虑,很怀念自己的天真无邪。最多是嘲笑自己的幼稚。德国歌谣《小小少年》的歌词并不是只适用于十几岁的孩童,成长不仅限于那时。
而今,这属于每一段故事开始的纯真又要成为过去了。就像2021年以后回看高木系列,觉得总体来看是太简单的童话一般。我对高木看法改变的过程,细想来也无形中成为了自己这四年变化的过程。看着自己几年来写在朋友圈里的文字逐渐变少、逐渐充满更丰富复杂的情绪,便知道现实环境对自己改变了多少;一如西片停止了几年被读者嘲笑为“木鱼脑子”的单调举动,转而意识到自己内心对高木的爱,一如在动画部分被许多人解读的“心有所爱,只是在付出上有所迟钝”之类的观点一般,真正发生了改变。
写到这有些想笑。无形之中,自己把西片的成长过程与自己的成长过程形成了对应——这正如当初自己把自己代入为不会恋爱但面对高木般主动示爱的少女便手足无措的西片那般,得意地把西片的头像套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那般。不过,男性向恋爱番之所以能成为恋爱番,恰恰是因为故事中的男性大多不是平庸无为的男性,而是诸多受众心中的“理想型自我”。因此,“一一对应”终究也只是幻想的一部分而已。
但变化的过程仍然是真实的。
高木系列完结后,在两人走向婚姻殿堂生下小千之前还有大段的空白。一如接下来三年我自己的人生一样,有待书写的东西太多。是不是下一个“第一年幻想”,不得而知;但至少,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所以,大概到这里似乎又信马由缰地写了太多东西,不知此处的结尾是否有些强行——总之,我以这部作品的完结当作自己的四年青春的安魂曲。
其实没写很多自己经历的东西,也本是不必写的东西,都是一个学生再平凡不过的自由散漫、摸爬滚打。但对于高木作品系列看待的心理和观点在变化的经历,大概也是自己四年经历一面的写照——梦只是梦,现实不是一块没有阻力的冰面。
那么,希望成长后的西片在那片由人尽情幻想的空白里、在我们所不知的未来里,也能成熟地,无阻力地前进,与高木迈向未来——走向原高木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