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灵感无限,画出你心中的自然万象!

2023-07-24 14:07 作者:开天蓄梦工作室  | 我要投稿


绘画是一门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而绘画灵感则是每位艺术家必须面对的挑战。灵感的源泉广泛而多样,它们可能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亦或是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我们经常探讨绘画灵感的来源,希望能从多角度得到一些创作灵感的启迪。 


灵感来自自然万象,也来自广阔宇宙。大自然是艺术的精髓之一,它提供了无穷的灵感源泉。绘画家可以从自然中汲取色彩、形状、纹理等元素,再融入自己的感悟和表达,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比如,山水画、花卉画等常常以自然景观为对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绘画领域中,动物题材一直备受画家们的青睐。根据最近的艺术史研究,画家对动物题材的喜爱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画家们对动物的描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中国的绘画大师们也有几位热衷于动物题材,写意国画向来以简练的笔法来表达传神和意境之美,这些鼎鼎大名的画家笔下的动物也栩栩如生,作品昂然灵动,堪称一绝。

 

刘继卣


刘继卣(1918年10月3日—1983年11月5日),天津市人,杰出的中国画家、连环画艺术大师,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泰山北斗、连坛第一人,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卓有成就的动物画、人物画一代宗师。

 

刘继卣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刘家”后裔,自幼受其父著名画家刘奎龄的影响,酷爱绘画,1936年(16岁)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在油画家刘凤虎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素描、速写、水彩、油画,并从刘子久学习山水画技法,从陈少梅学习山水画和人物。次年自谋职业,开始卖画生活。1947年在天津永安饭店举办个人画展,一时蜚声津京,受世人瞩目。

 


 刘继卣画的人物仕女、花鸟走兽,多为工笔与写意相结合,在其绚丽多彩和准确造型的的基础上,显得格外凝重、奔放、潇洒、传神。他的作品把西洋画的情调渗透进中国画的意境中,却丝毫不露痕迹,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他的艺术成就,引起当时美术界的重视。此后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屡获好评。1954年毛泽东主席在天津接见了刘奎龄、刘继卣父子,当展阅继卣作品时,为之称赞不已:“博古通今,刘氏出人材!”。

 



 李苦禅


 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 ,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三十里铺李奇庄,原名李英、李英杰,字超三、励公  ,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其代表绘画作品有《兰竹》《英视瞵瞵卫神州》《双栖图》《墨荷》《红梅怒放图》《晴雪图》《墨竹图》《盛夏图》《劲节图》《松鹰图》《盛荷》《群鹰图》《水禽图》等  ;出版有《李苦禅画选》《李苦禅画集》等。 



李苦禅于1922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专修西画;1923年,拜齐白石门下,成为齐派艺术第一位入室弟子,并与赵望云、孙之俊等友人成立了“吼虹画社”,开始了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国画之路 。李苦禅作品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的技法,融中西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特色。具有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形象洗练鲜明的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

 

 

李可染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原名李永顺,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齐白石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在山水画方面,李可染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 他也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

 


在素描方面,李可染认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素描唯一的目的就是准确地反映客观形象。形象描绘的准确性,以及体面、明暗、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绝无坏处。 

李可染也提出过“采一炼十”的主张。意即,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必须兼有采矿工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


 


娄师白

 

娄师白(1918年6月2日—2010年12月13日),原名娄绍怀,曾用名娄少怀,字亦鸣,斋号老安馆;湖南浏阳人,1918年生于北京;1942年毕业于辅仁大学美术系,专事绘画;生前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  ,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副会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燕京书画社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北京人民对外友协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他全面继承齐白石艺术技法特色,并有所创新,画作简练中有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尤以画小鸭子著称;在艺术界有这样的说法: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

 

 

娄师白的笔下不仅限于擅长花卉、翎毛、草虫和走兽,在人物山水画方面亦有其特色,并且能诗善刻,可称 为当今有多面造诣的画家。他的作品表现笔墨 浑厚,意境清新,用色鲜而不艳,雅而不俗,师法自然,突出质感。如其代表作《蓖麻》《八哥百合》《鸭场》《层林尽染》《 漓江帆影》《三叠泉》等,都博得好评,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各种刊物上发表,许多作品为国内外美术院校、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藏,如: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美术馆、国宾馆及驻外使馆等。他不仅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画家,同时在绘画理论上也有所建树。除在刊物上发表过许多文章外,还出版有《怎样制印》《画鸭》《齐白石画虾》《齐白石绘画艺术》以及《娄师白画辑》《娄师白画集》《娄师白印谱》等著作。


 

 

徐悲鸿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汉族,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并与厉麟似等联合发起创立了中意文化协会。 其主要绘画作品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泰戈尔像》《奔马》等。

 


在向西方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徐悲鸿思考的是中国美术现代演进所需要的新的价值和内涵。这种精神还体现在他对“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判断上。他的艺术从中国画起步,因此对中国画的历史和价值有自己的评价,一方面尖锐批判因循守旧的观念和思想内容上的历史局限,一方面积极弘扬中国画艺术传统的精华,引导画坛的目光朝向唐宋时期中国画的宽广意境和宏大气象,并上溯中国画作为东方艺术代表的体系性价值。 

 


徐悲鸿画马,是将自己的个性和政治理想寄寓其中的。他的马除了在《九方皋》中的那匹才有绳辔,其他许多马,都是一无绳辔,二无鞍蹬,自由自在反映了人民热爱自由的精神。随着祖国命运的起伏变化,不同历史时期他画出了不同情态的马,解放前的奔马或驰奔,或驻足,或企望;而当祖国解放、人民新生时,他的马纵身奔驰,欢腾跳跃,画家的强烈爱憎跃然纸上。

 


 画家对动物题材的喜爱源自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也是他们对生命力的理解与展现。通过画笔,画家们以独特的视角诉说着动物世界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到动物们的生动与灵动。让我们一起欣赏和感受,画家们在艺术中给予动物无尽的美好。这就是画家眼中的动物奇妙之旅。

 

毛瑞辞老师对动物题材的数字雕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运用建模软件创作出各种生物体的自然美感,深入研究如何以数字技术展示动物的独特之美。无论是现实里的动物、恐龙,还是幻想中的奇幻生物,都在毛瑞辞老师手中活灵活现。

 

 

动物在艺术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画家们通过描绘动物的美丽、优雅或奇特之处,传递自己的审美观念,并激发观者的审美情感。也是在提醒观众对大自然的保护和热爱,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

 

近期毛瑞辞老师发布了最新作品——照夜白。

 

 

照夜白是唐玄宗的汗血宝马,是宁远国王献给唐玄宗的礼物,唐玄宗很喜爱这匹宝马,给它取名为“照夜白”。据说,是因为这匹宝马晚上的时候可以照亮整个夜空,所以才叫“照夜白”。

 


 著名画马大师徐悲鸿曾在采访中说:“画马没有固定的造型,而真正赋予马生命的是画家本人,我只是经常观察马的造型,才能下笔如有神。”

 

在所有动物中,马是身材高大且各部分最为匀称和优美的。它们修长的身躯、壮实的四肢和精确的比例使其成为自然界中一种独特的生物。马具有强壮的体力和优秀的奔跑能力,是无数人类活动中的得力助手。除此之外,马还具备出色的适应能力和智慧,使其成为人们长期依赖的重要生物。马的美丽和实用性使其在动物界中不可替代,它们不仅令人惊叹,更是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见证。

 

马在古代有很高的地位,在很多的传世名画中都能见到马的身影,或着重刻画、或独为主体、或几笔带过,马的身影在画中经常出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马在古代作为军功,出行方式的工具,所以出现的频率很高,而有几位帝王非常喜欢自己的马,让宫廷画师专门为其作画,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跃然纸上的如此神驹。


 

 

绘画灵感的来源多种多样,无论是来自自然、文学、艺术史还是个人经历,每一个绘画家都可以从中汲取灵感的养分。希望本文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使您在创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灵感源泉。以此,愿每一位艺术家都能以独特的方式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传递艺术之美。

 

 


灵感无限,画出你心中的自然万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