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视热点 | 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状况

2023-06-13 18:25 作者:研必果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近年来,以《人生大事》(2022年)《万里归途》(2022年)《我不是药神》 (2018年) 《少年的你》 (2019年) 《送你一朵小红花》(2020年)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立足真实,用高度凝练的艺术表达直击现实痛点,成为促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梯队。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拥有人文向度和思辨价值以及穿透现实的能力,是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文化强国”的重要精神载体。

1.贴近时代脉搏:夯实现实主义电影的战略地位

现实主义电影是对社会生活的纪录、对于时代风貌的还原以及直面现实的勇气体现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现实主义电影除展现社会、时代的本质真实外,还对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进行发掘,因为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属性,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民族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体现,现实主义电影以“真实”为旨归,人民性、时代性、民族性自然成为现实主义电影的应有之义。

新时期以来,电影工作者以鲜明的人民立场和饱满的生活热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这些影片既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又饱含对国家社会的忧患意识;既对个体崇高的精神价值进行歌颂,又充满对底层民众生存状况的关怀。例如,《我和我的祖国》(2019年)将“人”写入时代的路径,还原了人与时代的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主义电影目前的发展困境。某些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现实主义佳作由于主题、表达方式的晦涩,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现实主义电影应当是最“接地气”的人民文艺,不应该像展览馆的艺术品一样被束之高阁。从产业的角度而言,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虽然一路高歌,但是主要还是依靠为数不多的娱乐“大片”推动的。这些商业大片很难真正肩负起中国电影产业复兴的重任。良性的电影市场应当“百舸争流,百花齐放”,中小成本的现实主义电影理应受到重视。

2.坚持人民立场:探索多重题材的表达空间

在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过去的创作手法并不能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当下社会。社会语境和观众审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现实主义只是特定语境下的现实主义。正如皇甫宜川所言:“以一种现实主义态度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种创作方法来理解现实主义并进行当代创作,观照当代中国社会和人类发展,可能更有实际价值和意义。”摆脱单一的现代主义或苦难现实主义的困境,应当延伸现实主义电影的内涵,那就是要赋予现实主义电影更多的前缀,现实主义不只是“作者式”先锋影像探索和底层叙事,还包括了温情、理想、奋斗、青春等,摆脱单一的创作方法,迈入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精神王国,是现实主义电影创新的关键。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传统与欧洲“艺术电影”、“作者电影”的评价体系是截然不同的。它的内涵已经溢出了表现物质现实的范畴,升华成为一种具有现实主义态度的人文精神。它肩负的是社会历史责任。20世纪30年代以洪深、夏衍、蔡楚生为代表的左翼电影人用现实主义态度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国家危亡、社会流弊的电影,这一现实主义精神意识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电影的传统。在反映时代的同时,我们也要发现更多与人民利益切合的现实议题,如上文列举的医疗、教育、电商、扶贫等。要杜绝“为题材而《题材” “为艺术而艺术”,要深入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从而丰富现实主义电影的题材。

3.注重市场引领:创新消费语境下的类型表达

类型单一、情节动力孱弱是制约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实主义电影强调对生活的真实再现,不那么重视情节性。例如,在《春江水暖》 (2019年)中,导演用一种散文诗式的方式呈现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影片内容真实而诗意隽永,但故事性不强、观赏性较弱,这直接导致“叫好不叫座”。无独有偶,王小帅的《地久天长》 (2019年)、陈建斌的《一个勺子》 (2015年)虽然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但也难逃“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在未来,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应当尝试应用更多的商业类型元素,保证以人文思辨为导向的电影产品能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因为这类元素本身就是观众与片方的合谋,二者之间的“契约”保证影片可以吸引观众进入影院。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类型化探索道路上,北上的中国香港导演是功不可没的。林超贤、李仁港、曾国祥等导演将香港成熟的类型范式带入到了内地,从而拓展了内地现实主义电影的视野。这类例子的启示是:现实主义电影应当以开放的态度不断丰富和完善。

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呼声驱使市场、创作者朝追求视觉特效的重工业方向发展。诚然,这对于提升中国电影质量将是一个重大利好。但事实上,如果矫枉过正,忽视电影的人文向度和思辨价值,必然会诞生像《上海堡垒》 (2019年)这样的重工业“烂片”。因此,现实主义电影就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生态的重要平衡器。它本身的人文价值为重工业电影提供了艺术支撑,这将为中国电影讲好故事、穿透现实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文化强国”战略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创新发展- 王健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1

2.“石库门精神”的生与灭——重探彭小莲“上海系列”电影作品中的时代记忆- 李燕君 - 艺术广角 - 2022


1v1和全程班尊享服务

我们开设针对各院校的全程班1v1课程。授课形式为“线上直播答疑+录播复习回顾”。我们为你定制了以下7项尊享服务,以匹配你的才华 。

1.考研入门规划:根据个人专业基础、报考院校和专业特点等多项指数,制定出高效、合理的专业复习方案。
2.班主任日常督学:日测、抽测、阶段测、模拟测等全程多种学习测试,搭配日打卡、周计划、月总结等,让你不做懒癌患者。

3.“多v1”学员群:提供考研资料,分享院校信息,跟踪、抽查学习进度,提高备考效率。提供全方位专业专属答疑。
4.作业点评与示范:专业讲解与点评作业,指导规划,交流讨论,不让问题过夜。

5.赠送复试指导:1v1复试材料指导,模拟面试情景演练。从入门到入学,真正的全程伴学!6.全方位心灵陪护:我们不仅懂考研,更懂考生!考研复习过程犹如一个人孤独的马拉松,这时候,你的苦恼需要被倾听,你的疑感需要被解决,学管师就是你的啦啦队,上岸导师就如你的人生教练,全程护送你上岸。所以,我们全天候心灵在线,让一颗有爱的教育心暖温你,让你的考研不孤独、不落单!

7.1:1名额保护机制:我们严格按照大学专业硕士招生计划确定全程班的班额,如武汉大学135100艺术 (全日制) 仅招收5人,我们依据1:1升学名额保护机制,全程班的学员严格控制在5人以内。因此,一旦学员确定目标院校,则此名额自动锁档,班级满额将不再招新。这在全国是最早亦是唯一之举,大受考研学子的喜爱!


影视热点 | 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状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